摘要:学生资助是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事关教育公平和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要求“健全学生资助制度”“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省教育厅会同有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
安徽省学生资助情况介绍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5年8月29日下午
∆ 新闻发布会现场
∆ 发布人: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 钱桂仑
∆ 发布人: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 范奇
∆ 发布人:省财政厅二级巡视员 徐光耀
∆ 主持人: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章蓉生
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 钱桂仑
学生资助是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事关教育公平和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要求“健全学生资助制度”“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省教育厅会同有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着力建设高质量学生资助体系,坚持推进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努力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民生答卷。
一是建立了完善的政策体系
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我省学生资助政策逐步完善、资助范围逐步扩大、资助规模稳步增长,实现了“所有学段、所有学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三个全覆盖。目前我省学生资助项目已经达到25项,构建了“奖、贷、助、补、免”全方位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在学前教育阶段,对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予以资助;在义务教育阶段,对所有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国家规定课程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生活费;在高中教育阶段,建立了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免学(杂)费为主的资助政策体系;在高等教育阶段,建立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基层就业学费补偿、服兵役国家教育资助、校内奖助学金等项目有机结合的资助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累计资助学生1.9亿人次。
二是构建了多元的投入保障机制
学生资助是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经过多年发展,我省已经形成了以财政投入为主,学校和社会为补充的“三位一体”经费投入保障机制,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关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累计发放资助资金1611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1248.4亿元,占资金总额的77.5%。2024年,全省累计发放资助金额205.4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134.9亿元,各级各类学校按规定从事业收入中提取资金19.9亿元,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资助学5468.6万元,银行金融机构发放国家助学贷款50.1亿元,确保了每一名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学生资助体系的显著特征和突出优越性,有力促进了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为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学生资助政策的全面落实,既为促进教育公平发挥了关键作用,也为提升人力资源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学生资助坚持将脱贫家庭学生、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生、特困供养学生、孤儿、残疾学生等特殊困难群体作为重点保障对象,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实现高质量就业,有力促进了教育公平;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引导2万多名高校毕业生奔赴我省艰苦边远地区服务基层,优化了我省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干部队伍和专业人才结构;服兵役高校学生教育资助,引导大学生应征入伍报效国家,为我国实现强军目标输送了一大批优质兵员。此外,学生资助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防止低收入家庭因教育支出致贫返贫,帮助学生通过教育提升技能、增强发展能力,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四是形成了宝贵的学生资助工作经验
党的领导是学生资助工作最可靠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将学生资助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建立起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分担机制,建立起省、市、县、校四级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和队伍,始终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生资助全过程。精准资助是学生资助的基本要求,始终坚持精准资助,在财政资金分配时,向欠发达地区倾斜,向艰苦专业和国家亟需专业倾斜;在确定资助标准时,加大对特殊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在落实资助政策时,建立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在监督管理方面,逐步形成了由教育、财政、审计、纪检监察和社会力量参与的监督机制。立德树人是学生资助工作的根本任务,始终坚持资助育人,根据不同资助项目的特点,从身心发展、道德培养、学业提升、就业帮扶等对受助学生给予全方位关怀和帮助,促进受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为国家培养堪当重任的可靠接班人。
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长期的重要民生工程,新时代新征程,学生资助肩负着新的使命。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教育强省建设的目标任务,不断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健全资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快推动学生资助高质量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答记
者问
发布会实录
新华财经记者
刚刚发布人提到我省已经构建了“奖、贷、助、补、免”全方位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能否简要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工作进展情况,谢谢。
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 钱桂仑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近年来,省教育厅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构建起“奖、贷、助、补、免”全方位学生资助体系。下面,我向各位记者朋友们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所谓奖,就是设立奖学金,激励学生勤奋学习、积极进取,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和校内奖学金等。以国家奖学金为例,国家对特别优秀的研究生、本专科生和中职生给予6000-30000元不等的国家奖学金奖励。2024年,我省有1736名研究生、3398名本专科生、693名中职生享受国家奖学金,有6.8万名研究生享受学业奖学金,有4.9万名本专科生享受励志奖学金,共发放奖学金8.2亿元。
所谓贷,就是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学费、住宿费和补贴生活费等。学生在校就读期间贷款利息由财政全额补贴。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每人每年申请贷款额度最多可达2万元;全日制研究生每人每年申请贷款额度最多可达2.5万元。2024年我省共为37万名学生发放助学贷款50.1亿元。
所谓助,就是通过设立国家助学金,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生活费,资助覆盖面约为在校生的20%。2024年,我省为各级各类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25.6亿元,惠及学生87万人。
所谓补,就是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困难补助,2024年,我省发放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4.2亿元,惠及学生49.3万人。高等教育阶段主要有短期生活费补助、交通费补助等,补助标准由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所谓免,就是给具备一定条件的学生进行学费减免。2024年,我省有124万名学生享受学费减免政策,其中高校学生2.6万人,普通高中、中职学生50.7万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70.7万人。
这一系列政策实施下来,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落实好学生资助各项政策,更好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后顾之忧,帮助他们顺利入学、安心求学、学有所成,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大皖新闻记者
新的学期即将开始,一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能担心上学的费用问题。请问我省对本专科学生有哪些具体的资助政策?
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 范奇
对本专科生的资助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奖优方面,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特别优秀的全日制在校二年级及以上的本专科学生,每生每年1万元;国家励志奖学金用于奖励资助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在校二年级及以上的本专科生,每生每年6000元。
二是助困方面,设有国家助学金、助学贷款等资助项目,国家助学金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资助范围为在校生总数的20%左右,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3700元,实行分档资助,分档标准为2500元、3500元、5000元,各高校可结合实际分为2-3档;助学贷款,主要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支付学费和住宿费,超出部分可用于补贴日常生活费,本专科生每人每年最高可贷2万元。
三是激励引导方面,设有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学费补偿、服兵役高校学生国家教育资助等项目。对高校应届毕业生到我省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服务满三年的给予学费补偿;对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招收为军士、退役后复学或入学的高校学生按规定实行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学费减免;全日制在校退役士兵学生全部享受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3700元。
四是校内资助方面,设有校内奖助学金,由公办高校从事业收入中提取4%-6%的经费、民办高校从学费收入中提取不少于5%的资金,结合学校的实际设立奖励和助困类项目。
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
2024年,国家发布了调整高等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国家奖助学金政策,请问我们省是如何贯彻落实的,有何作用影响?
省财政厅二级巡视员 徐光耀
为贯彻落实国家奖助学金提标扩面政策,根据中央文件精神及我省实际,2024年12月,省财政厅会同省教育厅、省人社厅印发了《安徽省财政厅 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调整高等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国家奖助学金政策的通知》,明确2024年起国家奖学金奖励名额翻倍,提高本专科生奖学金奖励标准【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由每生每年8000元提高至10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标准由每生每年5000元提高至6000元】,2024年秋季学期起提高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平均资助标准由每生每年3300元提高至3700元】;2025年起提高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奖励标准【硕士生由每生每年8000元提高至10000元、博士生由每生每年10000元提高至12000元】,2025年春季学期起提高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平均资助标准由每生每年2000元提升至2300元】,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范围【将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三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国家助学金资助范围】。
2024年,为落实高等教育阶段国家奖助学金提标扩面政策,省财政统筹增加了1.6亿元高等教育阶段学生资助补助经费,惠及高校学生40.6万人次,奖助学金名额增加2567个。
2025年春季学期,为落实高中阶段国家奖助学金提标扩面政策,省财政统筹增加了2.3亿元高中阶段学生资助补助经费,惠及高中阶段学生41.20万人次,助学金发放人数增加4.7万余人。
学生资助提标扩面政策调整是贯彻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关于一揽子增量政策相关部署的重要举措,以更大的奖优助贫力度,覆盖更多的学生群体,从而激发广大学子勤奋向学、潜心钻研,更为有效地推动拔尖创新人才以及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工作;同时,更好地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安心学习,顺利完成学业,进而更有力地促进教育公平,服务教育强省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主管部门指导各地持续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力度,为教育强省建设贡献应有的更大的力量;严格要求各类学校按规定将国家奖助学金发放到受助学生手中,确保应发尽发,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国际商报记者
请问义务教育阶段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享受哪些资助政策?具体如何申请?
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 范奇
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免收学杂费、免费提供规定课程教科书,同时,可以向学校提出申请,经认定符合条件的,还可以领取生活补助。生活补助的具体申请流程为:开学后,学校会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学生可以按照要求由本人或监护人向所在学校提出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申请,如实填写《安徽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并签署个人承诺、提交学校,如果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校会根据寄宿情况发放相应的生活补助,补助标准为: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小学生每生每年1250元,初中生每生每年1500元;非寄宿生补助为小学生每生每年625元,初中生每生每年750元。
大公报香港文汇报记者
新的学期马上要开始了,请问对于申请资助的困难学生家庭,需要特别注意哪些事项?
借这个机会,我向广大学子发出两项“提醒”。一项“提醒”就是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警惕电信诈骗和多种形式的“校园贷”诈骗。开学前后,有的诈骗分子会给新生打电话、发短信或微信,冒充资助工作者,以发放奖学金、助学金、生活补助等名义,引诱学生和家长上当受骗。请广大家长和学生牢记:无论是哪个资助项目,都不会要求学生在电话中告知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手机验证码等信息,也不会要求缴纳任何费用或在ATM机上和网上银行进行操作,如有类似要求的,一定要提高警惕。入学后,还有一些非法机构采取各种手段,诱骗在校学生申请不良“校园贷”,请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抵住诱惑。
第二项“提醒”是学生在申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时要如实填写申请表。为简政便民、优化服务,为基层减负,早在2019年时,安徽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就联合印发了《安徽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办法》,规定学生申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时,仅需学生本人或监护人如实填报反映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认定申请表,不需要出具相关证明材料,也不需要到基层盖章。个人承诺制是建立在对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任的基础上,我们充分信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所以在这里也希望广大学生珍惜这份信任,对于个人承诺的事项,要真正做到诚实守信,提交申请时,一定要如实反映家庭经济的实际情况。同时,也请大家放心,取消证明材料和盖章不是不认定、不把关,如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不仅要收回发放的资助资金,而且还会在一定范围内以适当方式进行批评教育。
★
来源丨省政府新闻办
来源:安徽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