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人(经典小小说)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18 07:59 3

摘要:2003年8月,张伟拖着编织袋走进镇中学大门。破球鞋踩在水泥地上,咯噔咯噔响。

2003年8月,张伟拖着编织袋走进镇中学大门。破球鞋踩在水泥地上,咯噔咯噔响。

门卫老头斜眼瞅他:"新来的?"

"是,张伟,师范毕业。"

"哦,又来个愣头青。"老头继续看他的报纸。

校长老刘五十多岁,肚子滚圆,说话慢条斯理:"小张啊,我们这穷地方条件差,你可要有心理准备。"

张伟点头:"校长放心,我不怕吃苦。"

"好,先教初三数学,带两个班。记住,中考成绩就是硬道理。"

第一章 菜鸟老师

第一堂课,张伟紧张得腿发抖。黑板上写了四个字:勾股定理。

台下乱糟糟的。前排女生在传纸条,后排男生在睡觉,中间一个小胖子正偷吃辣条。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

"老师!"小胖子举手,嘴里还嚼着辣条,"你几岁了?"

"二十二。"

"哇塞,比我哥还小!"教室里哄笑一片。

张伟脸烧得慌,但硬着头皮继续讲。一节课下来,嗓子都哑了。

办公室里,老教师们围着喝茶聊天。

"新来的小张怎么样?"

"嫩得很,估计撑不了三个月。"

"这年头,谁还真心实意教书?都往县里城里钻呢。"

张伟听了心里不是滋味,但咬咬牙没吭声。

晚上回到宿舍,他开始备课。一写就是半夜,把每道题都做一遍,把每个知识点都标清楚。

隔壁的李老师敲门:"小张,这么晚还不睡?"

"李哥,我想把课备好点。"

李老师三十出头,精神头很足:"你呀,太认真了。咱这破学校,学生底子差,你再怎么努力也白搭。"

"那怎么办?"

"混呗。反正工资一分不少,何必跟自己较劲?"

张伟摇摇头,继续埋头写教案。

第二章 初试锋芒

三个月后,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张伟带的两个班数学平均分全年级前三。

校长会上点名表扬:"张老师虽然年轻,但是很有责任心。大家要向他学习。"

办公室里,老师们的态度变了。

"小张,有两下子啊。"

"年轻人就是不一样,有冲劲。"

张伟心里美滋滋的,干劲更足了。

班里有个学生叫王小虎,父母常年打工,跟奶奶住。成绩差得要命,上课不是睡觉就是捣乱。

张伟下课把他叫过来:"小虎,数学基础差点不要紧,咱慢慢补。"

"老师,我笨,学不会。"王小虎耷拉着脑袋。

"谁说你笨?上次那道几何题,你做得挺好的。"

从那以后,张伟每天放学后免费给王小虎补课。一补就是两个小时,风雨无阻。

王小虎奶奶知道了,提着一袋子土鸡蛋来学校:"张老师,这孩子从小没了爹娘,多亏您费心了。"

"奶奶您太客气了,这是我应该做的。"张伟坚决不要。

期末考试,王小虎数学及格了。拿到成绩单那一刻,这个平时顽皮的孩子哭了。

"张老师,谢谢您。要不是您,我肯定考不及格。"

张伟鼻子发酸,拍拍他的肩膀:"好好学,以后考个好高中。"

第三章 暗流涌动

2005年,学校来了新校长,姓马,四十多岁,听说是县里某个领导的亲戚。

第一次全体会议,马校长就把话挑明了:"现在教育改革,不光要教学好,还要会包装,会宣传。谁有本事让学校出名,谁就有前途。"

散会后,李老师凑过来:"小张,马校长这话你听明白了吗?"

"什么意思?"

"人家要的不是教学,是政绩。你光会教书有啥用?"

张伟不以为然:"我就会教书,别的不懂。"

"那你就等着吃亏吧。"

果然,没过多久,张伟就感觉到了变化。

学校要评优秀教师,按理说他的成绩最好,应该稳拿第一。结果出来,第一名是刚来的小刘老师。

"为什么?我的学生成绩比她好啊。"张伟去找马校长。

马校长端着茶杯,慢悠悠地说:"小张啊,成绩好是好,但是小刘会写材料,会搞活动,综合素质更高一些。"

"可是..."

"没什么可是的。现在不是光看成绩的时代了,要全面发展。你也要与时俱进啊。"

张伟憋了一肚子气,但又无处发泄。

更让他郁闷的是,小刘拿了优秀教师后,立马就被推荐到县里参加骨干教师培训。回来后直接提拔为教导副主任。

"凭什么?她才来一年。"张伟和李老师私下抱怨。

"你还没看明白?人家有背景啊。听说她爸是县教育局的科长。"

张伟心里五味杂陈。他从小就被教育要靠本事吃饭,现在发现光有本事还不够。

第四章 中年危机

2008年,张伟三十岁了。同龄的同事要么调到县里,要么提了职,就他还是个普通老师。

家里催婚催得紧。相亲对象听说他是乡镇老师,脸色立马就变了。

"老师啊,工作稳定是稳定,就是收入不高。你有房子吗?"

"暂时还没有。"

"那有车吗?"

"也没有。"

姑娘站起身:"那就没必要谈了。"

张伟坐在相亲餐厅里,看着姑娘的背影,心里苦涩得很。

同事们安慰他:"小张,现在的女孩都现实,你别往心里去。"

"可是我也想成家啊。"

"那你就得想办法搞点钱。光靠死工资,什么时候能买房?"

有人建议他开补习班,有人让他去城里找关系。张伟都摇头。

"我是老师,不能乱收费。"

"你这人怎么这么死心眼?大家都在搞,就你装清高?"

2009年,张伟终于结婚了。媳妇小丽是隔壁镇的,初中毕业,在服装厂打工。两人是通过媒人介绍认识的。

小丽人老实,但也有自己的想法:"张伟,你说咱们什么时候能在县里买房子?"

"再等等吧,现在钱不够。"

"人家李老师都在城里买了两套房了。"

"他不一样。"张伟不想多解释。

小丽叹口气:"我不是嫌弃你,就是希望生活能好一点。"

第五章 时代变迁

2012年,学校又换了校长。这次来的是个女的,姓陈,三十多岁,据说是研究生毕业。

陈校长雷厉风行,上任就搞改革:"现在是信息化时代,老师们都要学会用多媒体教学。"

张伟头大了。他连电脑都不会开机,更别说什么PPT了。

"校长,我年纪大了,学这些有点困难。"

"张老师,你才三十出头,怎么就老了?现在不学,就要被淘汰了。"

没办法,张伟只能硬着头皮学。晚上在家对着电脑鼓捣到半夜,经常搞得一头汗。

小丽在床上翻身:"你别折腾了,明天还要上班呢。"

"快好了。"张伟继续点着鼠标。

好不容易学会了基本操作,学校又推出新要求:每个老师都要开通微博,建立QQ群,跟家长实时沟通。

张伟简直崩溃了。他看着那些年轻老师轻松应对各种新技术,心里五味杂陈。

更让他难受的是,儿子已经会玩iPad了,经常嘲笑他:"爸爸,你怎么这么笨?这个我早就会了。"

是啊,连七岁的孩子都比自己强。

第六章 绩效改革

2015年,教育系统开始推行绩效工资改革。一切都要量化考核。

陈校长在会上宣布:"以后工资不再是大锅饭,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

听起来挺公平,但实际执行起来就变了味。

张伟的班级成绩依然是年级前三,但绩效考核却排在后面。

"为什么?"他去找教导主任。

"张老师,现在考核是综合评价。你看,论文发表了几篇?公开课上了几次?课题申报了没有?"

张伟一脸茫然。他把所有精力都用在教学上,哪有时间搞这些?

"那怎么办?"

"简单,你去参加几个培训,写几篇论文,申报个小课题。"

"可是我不会写啊。"

"网上抄呗,改改就行。大家都这么干。"

张伟摇摇头,他做不来这种事。

结果可想而知,他的绩效工资被扣了一大半。

拿到工资条那天,小丽脸色很难看:"怎么这么少?"

"扣了绩效。"张伟不想多说。

"为什么扣你的?人家李老师不是涨了吗?"

"他会搞那些花样。"

"那你为什么不学?"小丽声音提高了,"你看看人家,房子车子都有了。咱们呢?到现在还租房子住。"

张伟低头不语。他何尝不想过好日子?但让他弄虚作假,他真的做不到。

第七章 新人辈出

2018年,学校来了一批新老师,都是九零后,个个朝气蓬勃。

小王是其中最活跃的一个,二十五岁,本科毕业,普通话标准,电脑玩得贼溜。

"张老师,您教了这么多年书,经验丰富啊。"小王很客气。

"哪里哪里,现在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了。"张伟苦笑。

果然,没过半年,小王就在各种比赛中拿奖。什么优质课大赛、多媒体课件比赛、教学技能大赛,样样都有他。

陈校长对小王赞不绝口:"年轻有为,前途无量啊。"

相比之下,张伟就显得落伍了。他还在用粉笔写板书,还在让学生抄笔记,被人说是"老古董"。

"张老师,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用这种传统方法?"有家长当面质疑。

张伟解释:"基础知识还是要扎实..."

"别人家孩子都在用平板上课,我们家孩子还在抄笔记,这不是落后了吗?"

面对这种质疑,张伟无话可说。

第八章 最后挣扎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学校开始上网课。

这对张伟来说简直是灾难。他连直播软件都不会用,更别说在线授课了。

"张老师,这个软件你下载了吗?"小王热心帮忙。

"下了,但是不会用。"张伟满脸愧色。

"我教你吧。"

整整一个下午,小王手把手教他。但张伟还是学不会,急出了一身汗。

"要不我帮你代几天课?"小王提议。

"那怎么行?"

"没关系的,反正我的课也不多。"

就这样,小王帮了他一个月。这件事传开后,所有人都知道张伟"跟不上时代"了。

疫情结束后,学校要评选"抗疫先进"。按理说,小王帮助同事,应该能评上。结果却是另一个年轻老师得了奖。

"为什么?"张伟替小王不平。

"人家会写材料,会宣传。"办公室里有人小声说。

张伟恍然大悟,这个世界真的变了。不光要做得好,还要说得好,更要包装得好。

第九章 无奈现实

2021年,张伟四十三岁。头发开始掉,啤酒肚也起来了。

儿子上初中了,学费生活费开销越来越大。小丽在县城找了份工作,每天来回奔波。

"爸,我同学说他们老师特别厉害,发表了好多论文,还上过电视。"儿子无意中的一句话,刺痛了张伟的心。

"你们张老师怎么样?"小丽问儿子。

"还行吧,就是有点土。"儿子实话实说。

张伟听了,心里五味杂陈。连自己的孩子都觉得他土。

单位里,年轻老师越来越受重用。小王已经是教研组长了,工资比张伟还高。

"张老师,听说县里要选拔优秀教师进修,您去申请一下吧。"小王好心提醒。

张伟心里一动。这么多年了,也许这是最后的机会。

他鼓起勇气去找陈校长:"校长,我想申请去县里进修。"

陈校长抬头看了他一眼,停顿了几秒:"张老师,这个名额很珍贵。而且进修回来要承担培训任务,要推广经验。"

"我愿意学习。"

"那好,你写份申请吧。"

张伟用了三天时间写申请,把十八年的教学心得都写了进去。字迹工整得像印刷体。

一周后,结果出来了。去进修的是小王和另外两个年轻老师。

"为什么不是我?"张伟忍不住问。

"年龄是个问题。而且现在都讲求学历,你是中专师范,人家是本科。"陈校长说得很直接。

张伟愣了半天。是啊,他只是中专毕业,在这个本科满街走的年代,确实不够看。

终章 老实人的代价

2022年秋天,张伟站在讲台上,面对着他的第二十届学生。这些孩子和二十年前的孩子没什么区别,还是那么青涩,那么充满希望。

"老师,你教了多少年书了?"有学生好奇。

"快二十年了。"

"哇,好久啊!那你一定很厉害吧?"

张伟笑了笑,没有回答。厉害吗?如果厉害,为什么还是个普通老师?如果厉害,为什么连自己孩子都觉得他土?

下课后,他收拾着黑板和粉笔。这些简单的工具,陪伴了他整整二十年。

小王走过来:"张老师,您不觉得可惜吗?"

"什么可惜?"

"您教学这么好,学生成绩这么棒,但是..."

"但是什么都没得到,对吧?"张伟看着他。

小王点点头。

张伟沉默了一会儿:"你知道吗?这二十年,我教过的学生有一千五百多个。考上大学的有三百多个,现在有的当医生,有的当工程师,有的当公务员。"

"那您应该很有成就感啊。"

"是啊,很有成就感。"张伟停顿了一下,"但是成就感能当房子住吗?能当车子开吗?能让老婆孩子过好日子吗?"

小王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所以啊,"张伟继续说,"老实人在这个时代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就是,你可能一辈子都是个普通人。"

傍晚,张伟骑着那辆用了十年的电动车回家。路上碰到了退休的老校长刘校长。

"小张,还在坚持啊。"

"嗯,习惯了。"

"听说马校长升到县里当副局长了,李老师也调到城里的重点中学了。"

张伟点点头,没说话。

"你后悔吗?"刘校长突然问。

张伟想了想:"后悔什么?后悔太老实?后悔不会钻营?后悔没有背景?"

"那你觉得值得吗?"

"值不值得,不是我说了算。"张伟苦笑,"反正这辈子就这样了。"

夜里,他坐在桌前改作业。台灯下,他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妻子已经睡了,儿子在隔壁房间做作业。

这就是一个老实人的二十年。没有升职,没有发财,没有风光,只有日复一日的平淡和偶尔涌上心头的不甘。

但是第二天早上,他还是会准时出现在讲台上。不是因为有多崇高的理想,而是因为除了教书,他什么也不会。

这个世界对老实人并不友善,但总要有人去做那些看起来没有回报的事情。也许这就是老实人存在的意义吧。

窗外,又是一个普通的黄昏。

来源:老陈说故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