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最美”实验是什么?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30 10:30 2

摘要:【很难定义“最”,但因为一个人和两本书说1958年一篇论文报道的实验是“生物学最美实验”而横空出世。应该澄清:第一个这么说的人在读了孟德尔(1866)论文后认为自己以前说错了,而认为孟德尔的实验才是“生物学最美的实验”】

【很难定义“最”,但因为一个人和两本书说1958年一篇论文报道的实验是“生物学最美实验”而横空出世。应该澄清:第一个这么说的人在读了孟德尔(1866)论文后认为自己以前说错了,而认为孟德尔的实验才是“生物学最美的实验”】

当然,这样写摘要是我的偏见,不用当真,但不一定不能用于开心。

美国人Horace Judson(1931-2011)既不是科学家,也不是历史学家。他自称“戏剧评论员和书评员、有时报道科学”。但他被广泛(误)认为是科学史的大家。

Judson偶遇德国移民英国的犹太裔生物学家Max Perutz,之后开始了十年采访和写作,通过大量参与分子生物学革命的先驱科学家,重构分子生物学的历史。

Judson于1979年发表了《创世纪第八天》,它在生物学和科学史都有很大的影响。

但是,它有两大错误。一大错误是作者以采访为核心,没有仔细读原始研究论文,所以有些在论文中非常清楚的事情被他变成可以争议的事情。当然他可能借口自己不是生物学家。第二类错误没有采访所有人,特别不应该遗漏的是当时还健在的关键当事人,如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三位作者之一Marty McCarty,后者为此很生气,自己补了一本书,但读者少很多。

另外不能算书的错误,而是影响很大的书里面的说法可以有很大影响,而各种人的说法不过只代表被采访者的意见,不代表全学界的意见,也不一定代表书的结论。

那本书里面,引用了英国生物学家John Cairns(1922-2018)的一句话。

他说,1958年美国科学家Matthew Meselson(1930-)与Franklin Stahl(1929-2025)发表的实验,是最美实验。Cairns曾经担任美国冷泉港实验室主任,又是能说会道的典型英国科学家,影响较大。

Meselson– Stahl实验是所有正常生物学教科书的必读内容。也有很多人以它被忽略而认为诺奖委员会愚蠢,当然也有人认为大多数杂志不发表悼念而认为现在杂志的编辑愚蠢。

Meselson在加州理工学院读研究生、Stahl在Rochester大学读研究生期间,都去长岛的冷泉港参加暑期班,从而相遇。他们开始交流科学想法。Stahl到加州理工做博士后期间,两人合作,做了被教科书铭记的Meselson-Stahl实验。

Meselson– Stahl实验用巧妙的实验 证明DNA双链复制的过程是两条链分开,分别指导一条新链的产生,这一模式为半保留模式。

实验设计很漂亮:

用了不同重量的同位素,以及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

Meselson以后长期任教于哈佛大学,Stahl任教于Oregon大学。回忆文章提到,有个本科生Mark Ptashne希望留在Stahl实验室中研究生,Stahl不想要他,不好拒绝就说你应该去更好的地方,比如我的朋友加州理工学院的Meselson那儿读研究生。Ptashne申请成功,到了加州理工学院就跟导师去了哈佛大学,以后成为哈佛大学教授,并且也做了该获诺奖而被遗漏的工作。

1981年,美国科学史学家、耶鲁大学的Frederick Lawrence Holmes(1932-2003)发表一本书,标题里面插入“生物学最美实验”。

这样导致一部分人人云亦云认为1958年实验是生物学最美实验,一部分人对此有争论。

这个实验的两位科学家之一,Stahl今年去世,出现悼念文章。有一篇指出,Cairns后来说读了孟德尔原文才知道孟德尔的实验才更美。人们质问他以前怎么说的,他回答:那是说错了。

可见,影响很大的科学家也可以说错。

更可见:国际著名生物学家到了很大年龄还不如北大生物学一年级学生。后者18岁就读过孟德尔论文(的英文版),当然是我到北大之后这十八年来的大学生,读了一系列经典论文,较早建立较高的标准、较广的兴趣、较优雅的品味。

这篇文章的重点是上面那句借古喻今的话。

多年后,Meselson与Stahl在冷泉港当年他们初遇的树下合影。

Meselson M and Stahl FE (1958). The replication of DNA in Escherichia coli. Proc. Natl. Acad. Sci. USA 44:671–682.

Holmes FL (2001) Meselson, Stahl, and

the Replication of DNA: A History of the

Most Beautiful Experiment in Biology

(2001).

1958年全文:

来源:东窗史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