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回溯到上世纪 50 年代,中国的石油工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远远无法满足国家建设的迫切需求。1958 年 3 月,南充东观、广安武胜、遂宁大英的三口探井喷出高产油流,这一喜讯如同一剂强心针,振奋了全国。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将军亲自坐镇南充,轰轰烈烈的川中石油大会战
回溯到上世纪 50 年代,中国的石油工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远远无法满足国家建设的迫切需求。1958 年 3 月,南充东观、广安武胜、遂宁大英的三口探井喷出高产油流,这一喜讯如同一剂强心针,振奋了全国。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将军亲自坐镇南充,轰轰烈烈的川中石油大会战就此打响。为了给西南协作区的石油天然气工业培养专业技术干部,国家高瞻远瞩,决定在南充这座川北重镇成立第二所石油高校 —— 四川石油学院,这便是西南石油学院的前身。
1958 年 8 月,石油工业部先行在成都招收了 643 名首届学生,随后基建司司长马载同志带领一批年轻专家和干部职工奔赴南充,开启了学校的筹备工作。他们借用南充飞机场部队营房作为临时校舍,克服重重困难,于 9 月 30 日迎来了四川省人民委员会正式批准成立四川石油学院的好消息。此后,学校师生一边学习,一边参与建校劳动。1960 年 3 月,朱德委员长亲临学校视察,他语重心长地强调要尽快培养出国家急需的人才;同年 5 月,团中央书记胡耀邦同志也来校视察,并题词鼓励师生为建立强大的石油工业科学技术队伍而奋斗 。这些关怀与鼓励,成为了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南充这片土地上,西南石油学院逐步发展壮大。1960 年 6 月,学校从金鱼岭军分区部队营房迁往燕儿窝新址,也就是如今南充校区的所在地。经过多年的建设,学校拥有了先进的教学设施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形成了以石油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为特色的学科体系,为国家石油工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在那个艰苦创业的年代,南充人民也给予了学校极大的支持。无论是土地划拨、物资供应,还是生活保障,南充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学校与南充这座城市紧密相连,相互促进,共同成长,成为了南充教育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时光流转至 20 世纪 90 年代末,中国高等教育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各大高校纷纷抢抓机遇,通过扩建、合并等方式实现规模扩张与内涵提升。西南石油学院也不例外,随着学科专业的不断增多,招生规模持续扩大,现有的校园空间愈发局促,严重制约了学校的长远发展。狭小的教学场地使得一些先进的实验设备无法安置,限制了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有限的宿舍资源也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学生需求,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学院迫切需要拓展办学空间,寻求更大的发展舞台 。
于是,西南石油学院将目光投向了南充本地,希望能在这片承载着学校多年历史的土地上继续深耕,通过获得更多的土地来建设新的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宿舍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条件。学院多次主动与南充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商,表达了划拨土地用于扩建校区的迫切愿望。在学院看来,南充作为学校的发源地,双方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紧密的合作基础,希望南充能够给予大力支持,助力学校实现新的跨越。然而,南充方面的回应却让学院大失所望,划拨土地的请求被直接拒绝。这一拒绝,犹如一盆冷水,浇灭了学院在南充进一步发展的希望之火。
面对这样的局面,西南石油学院并没有轻易放弃,而是尝试寻求其他解决方案。学院提出以购买土地的方式来实现扩建,愿意投入资金为学校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然而,南充方面得知学院是石油总公司下属的高校后,提出了过高的土地价格,远远超出了学院的承受范围。这种 “狮子大开口” 的做法,让学院陷入了两难的困境。一方面,学院急需土地来发展;另一方面,南充的高价让学院无力承担。在多次谈判无果后,学院无奈地放弃了在南充购买土地扩建的计划。
与此同时,新都县(现成都市新都区)得知西南石油学院的困境后,迅速伸出了橄榄枝。新都县以极具诚意的态度和优惠的条件吸引了学院的目光,他们不仅提供了充足的土地资源,还给予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包括低价供地,甚至传言地价款又以其他名义返给了学校,这让西南石油学院看到了新的希望。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学院最终决定与新都县合作,开启了在成都建设新校区的征程 。
2000 年,西南石油学院正式开启了向成都的搬迁之旅,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行动,标志着学院发展的全新开端。新都这片充满机遇与活力的土地,为学院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新校区的建设,严格按照现代化大学的标准进行规划,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学生宿舍等建筑拔地而起,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宽敞明亮的教室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师生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现代化的实验楼拥有一流的实验仪器和设备,为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成为了师生们汲取知识的宝库 。
搬迁至成都后,西南石油学院紧紧抓住成都这座城市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区位优势,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学科建设上,学校不断加大投入,整合优势资源,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传统优势学科进一步巩固,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同时,积极拓展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领域,如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与油气信息技术等,形成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师资队伍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和人才计划,吸引了大批国内外优秀人才加盟。这些高层次人才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研方法,还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整体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在他们的带领下,学校承担了众多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在油气勘探开发、石油工程技术、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多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
人才培养质量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学校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创新能力提升,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和发展空间。毕业生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和青睐,就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就业质量稳步提高,很多毕业生进入了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国有企业和世界 500 强企业工作,成为了行业的中坚力量 。
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2005 年,西南石油学院正式更名为西南石油大学,这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更是学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提升的体现,标志着学校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此后,学校积极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国际视野,提升国际影响力。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的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学生交流、教师互访、科研合作等项目,为师生提供了更多的国际交流机会;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国有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攻关、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互利共赢 。
在 2017 年,西南石油大学成功入选国家首批 “双一流” 建设高校,这是学校发展历程中的又一高光时刻。“双一流” 建设为学校带来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学校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努力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向着世界一流能源大学的目标大步迈进。
西南石油学院的搬迁,无疑是南充这座城市心中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疤,给南充带来了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从经济层面来看,学校周边曾经繁荣的商业迅速凋零。曾经围绕学校发展起来的餐饮、住宿、零售等行业,随着师生的大量离去,失去了主要客源,许多店铺纷纷关门大吉。据统计,学校搬迁后的两年内,周边约 70% 的店铺倒闭,曾经热闹非凡的校园经济圈变得冷冷清清,这对南充的地方财政收入和就业都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原本依赖学校消费的小商贩们,失去了生活来源,不得不另谋出路 。
在文化教育方面,南充也遭受了重大损失。西南石油学院多年来在南充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南充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离去,使得南充的文化氛围和学术气息大打折扣,城市的文化影响力也随之下降。学校的搬迁还带走了大量的人才资源,许多优秀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前往成都,导致南充的教育科研力量被削弱。这对于南充的教育事业发展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阻碍,使得南充在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开展高水平科研方面面临更大的困难 。
南充在与西南石油学院的合作中所表现出的短视行为,是导致学院搬迁的重要原因。南充没有充分认识到一所高校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只看重眼前的利益,忽视了高校带来的长期效益和综合价值。在城市规划和发展战略上,南充也缺乏前瞻性和大局观,没有为高校的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和资源,没有积极主动地为高校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
如今,南充应该深刻反思这段历史,从中吸取教训。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南充要更加重视教育事业,树立长远的发展眼光,积极主动地与高校开展合作,为高校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和支持。要优化城市规划,合理配置资源,为高校的建设和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吸引更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落户南充,提升城市的文化教育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同时,南充也要加强与现有高校的深度合作,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作用,实现城市与高校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
值得庆幸的是,西南石油大学并没有完全割舍与南充的联系。2015 年,南充校区恢复本科办学,这一举动犹如在南充高教的土地上播下了一颗新的希望种子。在学校 “一校两区” 同频同向同质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南充校区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积极推进内涵建设,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
如今的南充校区,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师资力量不断增强。学校依托自身优势学科,结合南充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开设了多个特色专业,为南充培养了大量急需的专业人才。同时,南充校区还积极开展校地合作,与南充的众多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助力南充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
展望未来,南充校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南充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以及校地合作的不断深入,南充校区有望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实现更大的突破,成为南充高教发展的重要引擎。南充也在积极谋划高等教育的新布局,规划建设 “大学城”,旨在打造一个集高等教育、科研创新、产业发展为一体的教育科技园区 。这一举措,无疑为南充高教的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有望吸引更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落户南充,提升南充的高等教育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西南石油学院的出走,是南充高教发展史上的一段遗憾往事,但它也为南充敲响了警钟,让南充更加清醒地认识到高等教育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相信在未来,南充能够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积极的行动,推动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书写南充高教发展的新篇章,让曾经的遗憾成为走向辉煌的垫脚石 。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来源:升学帮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