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实话,做写作博主这两年,我无数次盯着空白文档发呆。写不下去,想读点东西找灵感又静不下心,越急越慌,甚至想干脆注销账号。
说实话,做写作博主这两年,我无数次盯着空白文档发呆。写不下去,想读点东西找灵感又静不下心,越急越慌,甚至想干脆注销账号。
你知道的,咱们做这行,最怕的就是“读写两难”——笔握在手里,脑子却空空的,眼看交稿时间要到,焦虑得直想抓头发。
后来我才摸出个门道:不是咱们没天赋,是没找对破局的法子。其实只要做好三件事,就能从卡文的死循环里跳出来。
我发现,写不下去的时候硬憋,只会越憋越烦。之前我试过逼自己写,结果两小时只写了三行,还全是废话。
后来我改了:写不进去就立刻停笔,去读点短文章。不用读名著,就看公众号爆款、小红书笔记,甚至是读者的留言。
说实话,读这些“短东西”不用费脑子,还能快速get别人的表达逻辑。
往往读个十几分钟,脑子就活了,再回头写,思路一下子就通了。咱们别跟自己较劲,换个方式反而能救场。
有次我想读一本写作教程找灵感,可翻了两页就走神,眼睛盯着字,脑子却在想晚饭吃什么。那时候我才发现,读不进去的时候硬撑,纯属浪费时间。
后来我就这么做:读不进去就放下书,拿起笔写“碎片”。不用写完整文章,就写当下的感受
——比如“今天读不进去书,有点烦躁”,或者“刚才看到楼下的猫,觉得很治愈”。
你知道的,写这些碎片不用考虑结构、不用纠结用词,写着写着,手就顺了,心也静了。其实读写本就是相通的,读不进去时,写就是最好的“热身”。
最惨的一次,我写不进去也读不进去,坐在电脑前整整一下午,连水都没喝几口,整个人又闷又躁。
后来我老婆催我去买酱油,我不情愿地出了门。路上看到卖烤红薯的大爷、追着气球跑的小孩,甚至是风吹动树叶的声音,突然就有了感触。
说实话,咱们写东西的人,最忌“闭门造车”。生活里的小事,才是最好的灵感来源。
读写都卡壳时,别闷在屋里,去楼下转一圈、买瓶水、跟老板聊两句,说不定某个瞬间,灵感就来了。
我之前总把“写”和“读”当成必须完成的任务,一旦没做到,就会自责。结果越紧张,越做不好,形成了恶性循环。
后来我才想通:其实不用刻意安排时间,把读写融进日常就行。比如等公交时读篇短文,睡前写三五行日记,不用追求数量,只要每天做一点。
你知道的,咱们做写作博主,靠的是长期积累,不是一时爆发。
把读写变成像吃饭、喝水一样的习惯,就不会再怕“卡壳”。毕竟,习惯成自然,熟练了,自然就顺了。
现在我再遇到读写两难的情况,一点都不慌了。因为我知道,这不是能力问题,只是暂时的“创作疲劳”,只要用对方法,很快就能调整过来。
说实话,做写作博主哪有一帆风顺的?谁没卡过文、没焦虑过?关键是别放弃,找对破局的法子,一步一步来。
咱们不用跟那些大博主比,只要今天比昨天多写一句、多读一段,就是进步。
其实写作没那么难,别把自己逼太紧,读写遇挫时,记得给生活留点时间——生活有了,灵感自然就来了。
来源:姗姗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