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芒1937》:歌声传递和平之声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9 23:44 2

摘要: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淞沪会战爆发88周年。在这一特殊历史节点,歌曲《光芒1937》应运而生,它献给抗战英灵,亦赞美今日上海。该曲由杨光磊、高山、黄偲及特邀歌手董诗云首唱;其线上发布则特意选在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淞沪会战爆发88周年。在这一特殊历史节点,歌曲《光芒1937》应运而生,它献给抗战英灵,亦赞美今日上海。该曲由杨光磊、高山、黄偲及特邀歌手董诗云首唱;其线上发布则特意选在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以赋予作品更深厚的纪念意义。

创作:从历史共情到风格融合,让记忆化作音符

“我在福建创作时,特意找出在四行仓库拍的照片,看着照片才把这首歌写出来。”《光芒1937》曲作者梁凡曾实地探访四行仓库遗址,那份触动最终转化为创作动力。梁凡以清晰的情感逻辑构建旋律:主歌用小调形式呈现战火后山河破碎的景象,既显“苍白的惨烈”,又暗藏“寸土都不能让”的坚定决心;副歌转向对胜利曙光的热切期盼,最后“抗日烽火点燃希望的曙光”段落音高提升,凸显胜利的来之不易与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

编曲中,弦乐、铜管承载古典成分以托举历史厚重感,同时加入电吉他赋予现代音乐冲击感,形成“古典音乐剧+摇滚”的融合风格。结尾处小号与“雨声”搭配,勾勒出胜利后战场的肃穆氛围,让情感表达更富层次与张力。词作者帜谦作为退伍老兵,以战士视角镌刻历史记忆:“流血的弹孔刻印丰碑典藏”“断墙上的名字未授予的勋章”,将四行仓库断墙这一历史见证物具象化;“夕阳下的四行倒映苏州河上”勾勒具体场景,“都市的光芒”串联起上海从经历抗战至暗时刻到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时代蜕变,完成跨越时空的叙事。

演唱:以细节传情,让悲壮与希望交织

“录音时,我们都用了平时不太会用的音色处理方式。”《光芒1937》配唱制作人杨光磊介绍,四位演唱者对演唱有明确的情感递进设计:主歌部分着重凸显战争的悲壮与凝重,在语气、咬字的字头字尾处细致打磨,让内心的沉重与对英烈的缅怀通过声音传递;副歌转向对和平希望的赞颂,“要唱出对未来的憧憬,对现代和平生活的感恩”,深刻呼应英烈牺牲换和平的核心主旨。演唱过程中,歌词描绘的历史画面让歌手们自然代入情境,“唱到‘手中钢枪捍卫抵抗侵略较量’时,会不自觉挺直脊梁,仿佛那段浴血奋战的历史场景就在眼前”。

歌手董诗云除参与主唱,还负责间奏哼唱。“哼唱时总想到抗战时期百姓生离死别的场景和孩子的嘤嘤哭声,当配乐只剩钢琴与‘火焰燃烧的声音’,那种历史的沉重感让我精准找准了情感基调。”她的哼唱与高山的海豚音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象征战争带来的苦难与残酷开端,后者寄托人民对结束战争、迎来和平的迫切渴望,一悲一盼间引发听众强烈的历史共情。据介绍,歌曲和声结构设计既保证了艺术表现力,又兼顾传唱度,每一处气口处理、和声配合,都饱含敬意与缅怀。

《光芒1937》首唱当晚,歌曲尚未唱完,台下便响起热烈掌声。正如董诗云所说:“作为青年党员,以歌声传播承载英雄主义精神的作品,就是传递热爱和平、珍惜当下和平生活的坚定信念。”在抗战胜利80周年这一重要历史时刻,《光芒1937》以音乐为桥梁,让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声音深植人心。

来源:文汇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