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活到六十岁才第一次听说“稳定斑块”这个词,可惜,那时候,斑块可能早已“不稳定”。稳定的斑块像坐在角落里睡觉的大熊猫,不惹事;不稳定的斑块则像情绪不稳的火山,说爆就爆。
低密度脂蛋白,俗称“坏胆固醇”,不是真的坏,它只是喜欢跑错地方。
问题是,它一跑错,就容易在血管里“安家落户”,最后变成那颗随时可能爆炸的“斑块炸弹”。
过去人们以为,只要胆固醇别太高就行。
但2025年的新指南把话说得更绝:对某些人群来说,坏胆固醇不仅要低,还得低到几乎“贴地飞行”,才算真正安全。
为什么要这么狠?因为斑块不是纸老虎,它是沉默的杀手。一旦破裂,心梗、脑梗,说来就来。
很多人活到六十岁才第一次听说“稳定斑块”这个词,可惜,那时候,斑块可能早已“不稳定”。稳定的斑块像坐在角落里睡觉的大熊猫,不惹事;不稳定的斑块则像情绪不稳的火山,说爆就爆。
新指南的逻辑很清晰:既然不能清除斑块,那就让它老实一点,别动,别炸。而让斑块安分守己的“镇静剂”,就是把坏胆固醇压到够低。
压到多少才算“够低”?答案不再是老掉牙的“低于3.4mmol/L(130mg/dL)”,而是根据风险等级,越高风险的人,目标就越低。
对于已有心血管事件的人,目标是低于1.4mmol/L(约55mg/dL)。如果再发生过一次事件,比如心梗后又脑梗,那就要压到1.0mmol/L(约40mg/dL)以下。这不是较真,是生死的分界线。
而那些本以为“没病”的人,只因为查出冠脉有斑块,也被纳入了“必须降到1.8mmol/L以下”的行列。因为一旦有了斑块,只要胆固醇不够低,它迟早会“搞事情”。
更令人意外的是,糖尿病患者也被点名了。哪怕没有心血管病史,只要年纪一上去、血糖控制一般,新指南就建议把坏胆固醇压到和冠心病一样的低位。因为糖尿病不是“甜蜜的负担”,而是血管的慢性毒药。
还有一类人,叫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从小胆固醇就高得离谱,三十岁就能长出黄色瘤。这类人哪怕没症状,也要像对待心梗病人那样降脂。不然,血管比别人“老化”得更快,风险提前十年爆发。
那坏胆固醇怎么降?
不是靠喝绿茶、吃燕麦或戒油腻这么简单。真正能让它“趴在地上”的,是他汀类药物。但仅靠他汀还不够,新指南强调,像依折麦布、PCSK9抑制剂这类新药,也要大胆用上。
很多人怕吃药,说“副作用大”,其实不吃药的副作用更大。一个常见误区是:胆固醇只要降一降,别太高就好。但新指南用海量数据告诉大家:低到一定程度,斑块才不会继续长,才有可能慢慢“钙化”、变稳。
钙化听起来吓人,其实是好事。钙化的斑块像结了痂的伤口,不容易破。而非钙化斑块表面薄如蝉翼,血流一冲就破,破了就形成血栓,血栓一堵,心梗就来。
新目标不是“看着差不多”,而是“压到标准以下”。不能凭感觉,也不能靠经验,一定要靠化验单上那串数字说话。
而在这场“压低战”中,药物之外,饮食和生活方式也不能忽视。但请注意,这里不是说那些老生常谈的“清淡饮食”“多运动”,而是要讲一些真正有效、被科学验证、却常被忽略的细节。
每天吃一个牛油果,对降低坏胆固醇有确切作用。不是因为它“网红”,而是因为它富含植物固醇,能阻止胆固醇在肠道吸收。
再把红肉换成鱼肉,尤其是三文鱼、沙丁鱼这类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鱼,它们能让血脂更“柔和”,减少斑块的不稳定。
还有一个冷门建议:每天吃30克坚果,但要无盐无油的原味。坚果里的不饱和脂肪酸能改善血管功能,有研究显示,长期吃坚果的人,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
至于“运动”这件事,新指南不再提“适量”两个字,而是建议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高强度运动,比如快走、骑车、游泳。如果能做到每天快走40分钟,那就是在给血管“洗澡”。
睡眠也不能忽视。长期睡眠不足会扰乱脂质代谢,导致坏胆固醇升高。别再说“熬夜不影响我”,血管从不说谎,它会记住每一次凌晨两点还在刷手机的夜晚。
最难的,其实不是降胆固醇,而是坚持。很多人吃药三个月,指标一降就停药,结果半年后反弹得更高。胆固醇控制,是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
新指南强调,对高风险人群,他汀类药物应长期甚至终身使用,在无严重副作用的前提下,不能随意停药、减量。停药的代价,可能是一次无法挽回的心梗。
还有一件事非常重要:不要只看总胆固醇。总胆固醇降了,不代表坏胆固醇也降了。多看一眼化验单上的那一行“LDL-C”,才是关键。
不妨定个提醒:每三个月查一次血脂,不是为了“给医生看”,而是给自己的血管一次“体检”。就像开车看油表一样,不看油表,车迟早熄火。
别忘了,新指南不是用来吓人的,而是用来救命的。它告诉大家:只要肯降、敢降、坚持降,斑块就能稳住,心血管事件就能大幅降低。
这不是理论,而是实践出来的真理。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23年修订版)[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3,51(10):867-893.
[2]黄健,王小波,刘梅.他汀类药物联合依折麦布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24,30(3):480-485.
[3]刘宇,李昊,孙嘉.PCSK9抑制剂在临床心血管病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25,63(5):82-85.
来源:药师健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