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网发布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文章观点仅供参考,所涉及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对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
声明:本网发布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文章观点仅供参考,所涉及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对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
百万悬赏换来亲情团聚?这事儿没那么简单。31年前,4岁男孩李坤鹏在绵阳街头玩耍时突然消失。
父母四处寻找无果,从此开始了长达31年的寻子之路。这看似是个温情脉脉的团圆故事,但背后却藏着让人不寒而栗的社会现实。
李坤鹏父母的寻子经历堪称电影剧本。他们跑遍全国20多个省市,花费上百万元。
为了筹钱,夫妻俩先后开米粉店、做建材生意、经营家具市场。近两年更是关闭了几家门店,专心寻子。他们加入寻亲团队,在网上发布寻人信息,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
这种执着让人感动,但也不禁让人思考:普通家庭真的能承受得起这样的代价吗?一个孩子的失踪,竟然要牺牲整个家庭几十年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解决,这样的社会现实值得深思。
今年国庆前,事情出现转机。李坤鹏父亲收到一个微信好友申请,对方名字叫“倒车,请注意“。这让他想起31年前工地上的倒车声。DNA比对后确认,申请人就是失踪的儿子,现在叫孙小龙,生活在河南。
10月8日,失散31年的父子在绵阳相认。认亲现场,父母泪流满面,抚摸儿子手肘上的烫伤。李坤鹏父亲还当场送了儿子一套价值130万的房产。
表面看,这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但仔细想想,问题远没有解决。31年的分离造成的伤害,真的能用一套房产来弥补吗?
李坤鹏在河南已经成家立业,该如何平衡两个家庭的关系?对养父母,他又该如何自处?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追问:为什么拐卖儿童的悲剧至今仍在发生?仅靠DNA技术显然不够,我们需要从法律、教育、社会治理等多方面入手,共同构建一个让孩子安全成长的环境。
这个案例能成功解决,离不开DNA技术和大数据比对。2009年,公安部建立全国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信息系统。
警方多次采集李坤鹏父母的DNA样本并录入系统。今年9月,通过人像比对和DNA比对,最终确认了李坤鹏的身份。
这说明科技进步为解决历史积案提供了有力支持。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要等这么久?如果早些年就有这样的技术和系统,是不是就能少一些家庭破碎的悲剧?
这事儿真是让人又喜又悲。一家人终于团聚了,可31年的光阴谁来还?父母送房是爱的表现,但怎么看都像是在用钱来填补亏欠。孩子已经在别处安家,这一头热的相认会不会反而给他添麻烦?
再说那个“倒车请注意“,听着挺暖心,可细想想怪瘆人的。一个4岁娃记住的不是妈妈的笑容,而是工地上的倒车声,这童年得多凄凉啊?
最后扔个问题:如果是你,你愿意找到失散多年的亲人吗?就算找到了,你能接受彼此已经成为陌生人的现实吗?
别人眼中的圆满团圆,对当事人来说可能是另一场人生灾难的开始。这么看,那套130万的房子,说不定还真就是麻烦的开始呢。
文章中所载的文字图片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若文章涉及侵权行为,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
来源:小杨趣谈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