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59年春天,苏联赤塔市一家整形器材厂突然收到一封来自中国云南的信。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
1959年春天,苏联赤塔市一家整形器材厂突然收到一封来自中国云南的信。
信里没有太多寒暄,只写了一个女孩的名字和她的情况——十八岁,银行职员,双手被砍,拒不交出国家财产。
厂长罗马诺夫看完之后,什么也没说,只是点了点头,吩咐人准备最好的假肢。
这不是普通的医疗援助。
当时中苏关系正处蜜月期,彼此之间的“兄弟情谊”还算牢靠。
可这事儿,还是把苏联人惊着了。
一个十八岁的姑娘,面对六个持刀歹徒,居然死死护着钱箱,直到双手被砍断才倒下。
她不是战士,也不是干部,只是个边疆小镇的银行营业员。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事发地点在云南陇川,靠近中缅边境。
那地方当年不太平,国民党李弥部队残余还藏在山里,和军统特务纠缠不清,时不时就搞点事情。1959年3月2日那天,陇川农场正热闹着。
中央慰问团来了,搞了一场文艺汇演,附近的单位几乎都去了,就连银行营业所也差不多空了。
徐学惠那天值班。
她其实也想去看看演出,可最后还是留下了。
她后来对人说:“保险柜里那么多钱,总得有人看着。”
晚上十点多,她已经准备休息,忽然听见外面有动静。
不是风声,也不是虫鸣,是门锁被撬的声音。
她立马起身,披了件衣服就往前厅走。
刚开口问了一句“谁?”就看见六个人影冲了进来,手里都是刀。
对方一看是个小姑娘,本来还愣了一下,后来就直接动手开始翻柜子。
她大喊“抓土匪”,声音很大,一声接一声,像是要喊破夜色。
那帮匪徒有点慌了,一个人拿刀架到她脖子上:“再喊就杀了你!”
她没停。
继续喊,一边骂一边冲上去挡在保险柜前。
有人上来一刀划在她脸上,血一下子流了下来。
可她还是不让路。
他们撬开保险柜,抱起钱箱准备走。
她扑上去,两只手死死抓住钱箱的边缘。
怎么拉都不松。
有人一怒之下,抬刀就砍。
两下,直接把她双手砍断。
她倒下了,血流了一地,可嘴里还在嘟囔,“别让他们跑了”。
就在这时,附近的退伍兵王天林听见喊声,拿着猎枪冲过来,正好看到那几个人往外跑。
他一枪打倒一个,剩下几个分头逃窜。
王天林没追,而是冲进屋里一看,徐学惠还活着。
他赶紧把她背起来,跑去医院。
附近的村民听见枪声也围了过来,最后五个歹徒全被抓住,钱箱也追回来了。
消息传到省里,省里立马上报中央。
人民日报、新华社、广播电台,几天内全都报道了这个十八岁的女职员。
她被称为“保卫国家财产的女英雄”。
没多久,她被接到北京,毛主席亲自接见,周总理还为她献了花。
那时候她伤还没好,脸上的疤还在。
周总理看着她,说:“你是国家的好女儿。”
后来她去了苏联,装上了特制的义肢。
赤塔那边为她做了最先进的型号,还安排了康复训练。
她很快学会了用假肢刷牙、写字、做饭。
那些苏联医生都说,她是他们见过最坚强的病人。
回国以后,她没休息多久,就主动要求回单位工作。
组织上考虑她的身体,安排她去了省里的机关单位做文职。
再后来,云南省革委会成立,她被任命为副主任,副省级干部,在当时,这样的女干部不多。
可好景没持续太久。1970年代初,全国“揭批查”运动铺开了。
有人开始质疑她的事迹,说她是“造神”“做秀”,甚至有人拿出假材料,说她当年根本没那么英勇。
她的职务被撤了,接受审查。
两年时间,不能工作,不能外出,几乎与世隔绝。
她没为自己辩解,只说了一句:“我做过的事,自己知道。”
后来中央重新调查,确认她确实是被冤枉的。
可她没有回到原来的岗位,而是被安排到昆明百货大楼,当了一名图书管理员。
这份工作她一直干到退休。
每天穿着深色衣服,手上戴着假肢,在图书馆里查书、登记、摆架,动作慢一点,但从不出错。
她从来没主动提过当年的事。
也没人再叫她“英雄”,大家都叫她“徐老师”。
2010年以后,每年清明节或八一节,省里会有人去她家看看。
她家不大,老式砖房,墙上还挂着一张褪色的黑白合影,是她年轻时和周总理的合照。
从那以后,再也没人这样叫过。
参考资料:
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云南省志·金融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
《党的好女儿徐学惠》,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
云南网编辑部,《百人64:徐学惠》,2021年。
徐学惠口述,王天林整理,《我用生命守住保险柜》,《云南日报》,1960年3月刊。
来源:招财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