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中华健康管理论坛暨第4届“人民医学传播大会”顺利召开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9 14:45 2

摘要:8月23日,由中国抗衰老促进会主办、四川省医学传播学会、四川省仁心公益慈善促进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的第十一届中华健康管理论坛暨第4届“人民医学传播大会”在北京顺利召开。本次大会以“健康中国·科技赋能·抗衰新未来”为主题,迎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健

8月23日,由中国抗衰老促进会主办、四川省医学传播学会、四川省仁心公益慈善促进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的第十一届中华健康管理论坛暨第4届“人民医学传播大会”在北京顺利召开。本次大会以“健康中国·科技赋能·抗衰新未来”为主题,迎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健康产业的工作者六百多位代表到会,共同探讨健康管理的最新趋势、挑战与机遇。

原国务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发来贺信表达了对人民健康的关注以及对健康管理高质量发展的殷切期望,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常务副理事长朱怡霖代为宣读。

原国家卫生部副部长、中华医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抗衰老促进会顾问曹泽毅在致辞中指出,我们的医学事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它的核心,就是从专注于“治已病”,大步迈向“治未病”,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主动健康,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通过早期筛查、风险评估和精准干预,真正把健康的“关口”前移。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创会会长、终生名誉会长、监事长刘仁富在致辞中强调,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党和国家对人民健康历来十分重视,将全民健康提升到国家战略。健康管理与医学传播密切相关,是不可分割的部分。

中国科学院陈润生院士在题为《人工智能赋能医学发展》主旨演讲中谈到,大模型是基础模型,指通过在大规模宽泛的数据上进行训练后能适应一系列下游任务的模型。兼具“大规模”和“预训练”两种属性,面向实际任务建模前需在海量通用数据上进行预先训练,能大幅提升人工智能的泛化性、通用性、实用性、是人工智能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里程碑技术。陈润生院士提出构建“生命大模型”,整合多尺度、高纬度、异质化数据(如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等),实现模态数据智能融合。陈润生院士表示,大模型将走向通用人工智能,并可能出现“涌现”“顿悟”“幻觉”三种现象。大模型可模拟人类学习过程,通过动态化时空特征分析,推动生物医药创新领域,更好的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

武警卫生部原副部长李又勇在题为《构建主动健康新格局 赋能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主题演讲中表示,人民群众不仅要求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更期盼不得病、少得病,生活得更健康、更有质量、更有尊严,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通过科学指导和赋能,激发个体维护和促进健康的主动性、积极性,精准对接群众多元化、个性化的健康需求,营造全社会崇尚健康、追求健康、促进健康的良好风尚,鼓励媒体传播健康正能量,构建主动健康新格局,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奠定坚实的健康基石。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健康管理工作委员会主任陈万青,作了题为《我国癌症早诊早治现状与挑战》专题演讲,从疾病负担、筛查工作进展、筛查研究进展以及展望四个方面开展分享。指出癌症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首位死因,癌症治疗需要昂贵的药物和先进的医疗设备,每年恶性肿瘤所致医疗花费超3500亿,仅靠治疗并无法有效遏制癌症危机的蔓延,预防才是控制癌症最具成本效益的长期战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癌症防控工作,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被列入《健康中国行动》核心指标,制定了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目前筛查技术存在挑战,传统的癌症筛查方案效率低、效果差,亟需优化。陈教授提出,我们将持续开展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工程全国科普巡讲,提高全民防癌抗癌意识,普及癌症核心知识知晓率,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增强公众防癌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提高早期诊断和规范化治疗比例,全面提升癌症综合防控能力,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主任、WHO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控合作中心主任、国家卫健委疾控局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健康中国第一批科普专家、中国健康教育与促进协会副会长、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健康管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吴静,在题为《我国主要慢病流行态势与重点防控》主题分享中指出,聚焦慢性病流行病学监测和人群综合干预,突破传统“知、信、行”模式,构建多维健康促进体系。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空间计算产才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陈瑞红在题为《数智健康创新体系建设与未来发展》专题报告中指出,医疗健康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正在不断融合应用,医疗健康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领域,也是空间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最富想象力、最具成长性的应用赛道。“人工智能+”行动,是国家顶层设计加快形成以AI为引擎的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专家还有:中国中医科学院黄明达,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中医养生保健工作委员会副会长李荣、上海健康科技协会副会长董克潮、人民医学传播大会执行主席、四川省医学传播学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四川省仁心公益慈善促进会会长刘一泽、吴阶平医学基金会项目部副主任尚崇浩、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微生态研究中心,复旦大学病原生物科学馆馆长、复旦大学教育部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书记、副主任赵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秦金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李长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杨浩、浙江大学/国家老年病中心刁宏燕、联合国国际生命科学院院士、解放军第七医学中心陶然、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院原副院长卢涛、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大数据平台执行总编靳振洋、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院整合医学研究中心临床部主任邵向明、《功能医学》主编厉昀以及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健康管理工作委员会委员。

与会领导和专家共同启动“健康中国 产品甄选”、“十四五”健康管理突出贡献实践案例征集、健康行动在线服务平台、健康体检机构防癌体检能力提升培训班,构建全民健康服务体系、为完善全民健康覆盖、促进健康服务公平贡献智慧与力量,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

在“健康管理与抗衰老新技术如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圆桌对话上,五位嘉宾围绕主题深入交流。

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空间计算产才协同创新中心负责人陈瑞红(右一),从工信部空间设计产才协同中心的角度,指出健康管理和抗衰老新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产业生态和人才支撑。在空间设计方面,注重打造适宜健康管理和新技术应用的环境,比如设计符合人体工学的健康管理中心、研发抗衰老技术的专业实验室等。同时,积极推动产业与人才的协同发展,通过举办人才对接活动、产学研合作项目等,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健康管理和抗衰老技术领域,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坚实的产业和人才保障。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健康管理工委会副主任黄明达,(右二),从传统的中医养生功法,到中药调理以及非药物疗法在延缓衰老、改善机体功能方面的作用,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将进一步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理念,结合现代学技术,研发出更具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方案和抗衰老产品,让中医智慧更好的服务于广大民众。

人民日报社健康客户端公益部总监曲华敏(右三)表示,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一直致力于传播权威、科学的健康资讯。在健康管理方面,信息的正确引导至关重要。通过整合专家观点、科普前沿研究成果,让大众及时了解健康管理的新方法、抗衰老的新技术。

“人民医学传播大会”执行主席、四川省医学传播学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刘一泽(左二)表示,四川省医学传播学会始终将“推动医学知识广泛传播与深度交流”作为工作重点。在健康领域,通过组织学术会议、科普活动等方式,推动本地医疗资源与健康管理理念的融合。对于抗衰老新技术,积极搭建平台,让科研人员、临床医生与企业能够深度交流,加速新技术从实验室到临床应用的转化。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四川力量。

早筛网创始人陈赞泉(左一),总结发言,相信通过不同领域的努力和协作,一定能为健康管理和抗衰老新技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健康中国建设添砖加瓦!

本届大会设立了多个分论坛,围绕“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健康促进”,“肠道微生态”,“肿瘤早筛与新技术”,“妇科热点问题”,“功能医学”,“外泌体、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热点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与会专家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相信在国家战略引领与社会各界协同努力下,我国健康管理事业将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为全民健康与国家富强贡献更大力量。

文章来源: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健康管理工作委

来源:中国医学传播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