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果前两天,他吃了一大颗榴莲,过了没几小时,脚趾一下肿得跟馒头似的,走路都成问题。去医院一查,医生说是痛风发作,而且还特别提醒:“榴莲含糖量高,吃多了容易诱发痛风。”
50多岁的老张,平时身体还算硬朗,就是偶尔脚趾头有点疼。
他一直没太当回事,觉得就是年纪大了,走多了脚骨头有点“嘎嘣响”。
结果前两天,他吃了一大颗榴莲,过了没几小时,脚趾一下肿得跟馒头似的,走路都成问题。去医院一查,医生说是痛风发作,而且还特别提醒:“榴莲含糖量高,吃多了容易诱发痛风。”
这让人听着挺意外的。榴莲不是最补的吗?热量高点也能接受,怎么还跟痛风扯上关系了?榴莲到底是“水果之王”还是“痛风之源”?老张的遭遇,不只是个例。随着生活条件变好,饭桌上的“高端水果”多了,痛风这病也悄悄找上了不少人。
过去总有人说,痛风是富贵病,只有吃得油腻、喝得多才会得。其实这说法早过时了。痛风是因为体内尿酸代谢出了问题,尿酸排不掉,积在关节里形成结晶,就好像小针头一样扎进肉里,疼得钻心。这不是说你非得天天吃肉才会得,水果、饮料、甜品,只要吃得不对,照样招来痛风。
尤其是尿酸高的人,身体本来就像一杯快满的水,轻轻一倒,水就溢出来。很多人还不知道,除了高嘌呤,高糖分的食物也会刺激尿酸升高。榴莲,虽然不含嘌呤,但它的糖分和热量,确实不容小觑。
甜?看看这组数据你就懂了
榴莲的甜,是那种“甜到心坎里”的浓郁。可这种甜,不只是味觉上的享受,更是血糖和尿酸的“隐形炸弹”。下面这张表格,是几种常见水果的含糖量和能量对比:
从表里可以看到,榴莲的含糖量和热量都是TOP级别的,远远甩开了其他水果。吃一块榴莲,相当于吃了好几块水果的糖。对痛风人群来说,这不只是“甜蜜”的负担,更是引爆尿酸的导火索。
医生解释说,体内糖分高的时候,会让胰岛素分泌增加,而胰岛素水平升高会抑制尿酸的排出。也就是说,糖不光让你血糖飙升,还会“堵住”尿酸的出口。尿酸出不去,就只能积在关节里作祟。所以哪怕榴莲不含嘌呤,它照样能把痛风推向高潮。
说到底,榴莲不是毒药,适量吃问题不大。可关键是——很多人一吃就停不下来。一开口香气扑鼻,糯糯的口感像奶油一样滑,吃起来跟上瘾一样。老张那天就是一口气吃了大半个榴莲,结果当晚脚就肿了。
医生也说了,痛风的发作,往往是“诱因+体质”共同作用的结果。你本身尿酸高,再加上一次性摄入大量高糖高能量的食物,身体来不及代谢,痛风自然说来就来。尤其是中老年人,代谢功能本来就比年轻人慢,肾脏排酸能力也在下降,吃东西更要小心。
而且榴莲属于“热性”水果,体内有炎症的时候吃它,容易火上浇油。痛风发作本身就是一种急性炎症反应,榴莲这类热性水果,很可能会加重局部炎症,让疼痛更剧烈。
不少人听说榴莲含糖高就吓得不敢碰水果了,其实也没必要这么极端。水果不是坏东西,关键看怎么吃。像苹果、柚子、草莓这类含糖量低、纤维高的水果,适量吃对身体是有好处的。怕的是那些糖分高、又容易被忽略的“甜水果”。
比如芒果、荔枝、葡萄这些,吃起来不知不觉就摄入了大量糖分。尤其是冷藏后的水果,吃起来太顺口,常常一不留神就吃超量。痛风人群如果没控制好糖的摄入,不仅尿酸升高,还可能引起体重增加、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加重代谢问题。
医生建议,每天吃水果的总量控制在200克以内,尽量选低糖、低热量的种类,同时注意吃的时间,避免晚上大量摄入。榴莲这类高糖水果,建议一个星期最多吃一两小块即可,最好不要连续几天都吃。
很多人以为痛风就是吃多了肉,其实根源在于身体对尿酸的处理能力出了问题。有些人天生尿酸就高,再加上后天吃喝不节制,才让这病一次次发作。榴莲只是一个导火索,真正的问题是我们对自己身体状况的忽视。
老张以前就有高尿酸,但因为没真正发作过,也没在意。体检单上那行小字“血尿酸超标”,他看都没看几眼。直到脚肿得像小山包,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其实很多人都跟他一样,尿酸高却不觉得是个事,等到痛风发作才追悔莫及。
如果你已经是高尿酸人群,或者家族里有人得过痛风,就要把这事放在心上。日常饮食要注意,定期查尿酸,别等到病来如山倒才想起注意健康。
榴莲不是不能吃,而是要吃得聪明。首先要看自己是不是高尿酸人群,如果是,那榴莲就真的要节制。其次是吃的频率和方式,别吃完榴莲马上又喝啤酒、吃火锅,那简直是“痛风套餐”。
如果非吃不可,吃完后可以多喝水,帮助身体代谢。也可以搭配一些纤维多的蔬菜,减轻糖分对血糖和尿酸的冲击。还有就是,不要空腹吃榴莲,空腹时血糖吸收快,更容易引起波动。
有些人爱把榴莲和牛奶、冰淇淋搭着吃,这种组合热量爆炸,对代谢系统压力极大。特别是中老年人,心脑血管也容易受影响。别为了“解馋”把身体搞垮了。
人到中年,身体不像年轻时那么抗造了。吃东西不再是“想吃就吃”,而是得学会权衡。榴莲虽好,但不是谁都能承受它的“甜蜜负担”。当身体发出信号,不要硬扛;当医生提醒你注意饮食,别当耳旁风。
很多时候,健康不是靠“什么都不吃”来维持,而是靠“知道怎么吃”来守护。像榴莲这样的水果,适量吃没问题,但一定要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来判断。而不是被美味左右,让健康埋单。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吴志刚,李全.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营养干预[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0,40(4):321–325.
陈丽华.水果摄入与慢性疾病风险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9,40(6):670–675.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来源:医璐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