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判决如下”“全体起立”当摄制镜头走进法庭,真实案件在竖屏手机上呈现,短剧与普法碰撞出新火花,《第十五法庭》第三季——《现在宣判》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筹备,如约而至。
“判决如下”“全体起立”当摄制镜头走进法庭,真实案件在竖屏手机上呈现,短剧与普法碰撞出新火花,《第十五法庭》第三季——《现在宣判》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筹备,如约而至。
精挑细选的案例、幽默风趣的语言、跌宕起伏的情节,《第十五法庭》第三季以更贴近百姓的微短剧方式呈现法院真实案例。从全国首个民法典普法剧到如今的法治微短剧;从一开始取材百姓日常生活的婚姻家事纠纷,到如今的社会热点案例;一路走来,《第十五法庭》坚持守正创新,努力以观众爱听、爱看的方式讲述法治故事。
前两季累计播放量超2亿次,电视台收视率刷新记录,位列同时段省、市收视率双网第一。剧集入选江苏省网络传播精品生产扶持项目,并先后荣获全国法院百优新媒体作品、“金法槌”微视频奖、江苏网络正能量精品音视频等,成为了江苏普法工作的一张靓丽名片。
第三季拍什么?怎么拍?如何在前作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前两季的优异成绩让创作团队更加渴望突破与创新。
“用真实案例引发共情共鸣,传递向上向善价值导向。”秉持着这一创作理念,江苏高院新闻办公室与江苏广电总台城市频道组成创作团队,构思剧作脚本。可是人民法院每年处理的案件那么多,怎样选择案例、选择什么样的案例?如何才能引发网友共鸣?创作团队梳理了网络上热度比较高、与群众日常生活相关且能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案例,经过多轮筛选、反复评估,最终以10个案例为原型进行剧本创作。下班后在家处理工作、网约车拒载、直播卖惨带货……剧中故事紧扣热点话题,剧中人物皆是平凡市井,源于生活、贴近生活,让观众更有代入感和亲近感。
案例有了,但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讲述法院真实案例,更好地实现以案释法?对此,团队选择尝试微短剧这一受众群体“老少通吃”的形式,将法律规定和裁判文书中严肃的专业词句转化为节奏明快的故事情节,让观众在轻松愉悦中感悟法治精神。同时,坚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剧本创作期间,在剧情设置上尊重剧本写作方的意见,在法律问题上征求相关业务部门的意见建议。
剧集拍摄现场
比较特别的是,此次江苏高院的13名干警参与演出剧中人物。出镜法官中,有4名法官是全省审判业务专家,3名是业务庭负责人。请这些颜值与实力并存的业务骨干在屏幕上演绎法官的日常,既是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具体实践,也是展现专业队伍形象、提升司法公信的有效路径。
经过长达一年多时间的打磨,微短剧最终制作完成,并于8月19日在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多个平台上线。首播当天,荔枝新闻微博账号发布该剧,并配#话题,5小时阅读量达1400多万,位列微博热搜榜和社会榜“双第一”。抖音发布后,仅当天的播放量就达20多万,点赞数超1万,网友纷纷在评论区求更新,点赞称“我们需要这样的普法短剧”。
剧终人未散,法槌有余音。这些源自街头巷尾的“小案”,正是最生动的法治教科书。那方寸荧屏所播撒的法治星火,已在无数网友心中点燃。司法为民不仅体现在判决书上,亦在春风化雨般的普法实践中。江苏高院始终坚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普法融入到生活、融入到日常,使网友在情感中共鸣,悄然领悟法律的内涵、法治的意义,让法治信仰于无声处铸魂。
江苏高院参演人员名单
刘尚雷
立案庭副庭长
徐 磊
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
胡敏慧
刑事审判第二庭法官助理
陈 荃
民事审判第一庭三级高级法官
戈婷婷
民事审判第一庭书记员
刘 莉
知识产权审判庭三级高级法官
王 欣
知识产权审判庭书记员
司继宾
民事审判第五庭副庭长
徐 贝
民事审判第五庭四级高级法官
孙玉东
司法警察总队警政科科长
芦 义
司法警察总队副支队长
陈松宝
新闻办公室干警
李振晨
新闻办公室干警
作者:陈松宝(省法院新闻办公室)
责任编辑:赵 璠
来源:江苏高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