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头顶布,手握金条,说到世界最有钱的地方,你大概率会想到中东那些让人瞠目结舌的富豪。记得有次和朋友聊天,他问我:“有钱是不是就什么都能买?”我一时语塞。中东那些穿着袍子的男人,身家几百亿,豪车随便开,私人飞机停机场都快排成队,却偏偏让人看着心里不是滋味。你说,这
中东土豪与金发女郎:金钱与人性的裂缝
头顶布,手握金条,说到世界最有钱的地方,你大概率会想到中东那些让人瞠目结舌的富豪。记得有次和朋友聊天,他问我:“有钱是不是就什么都能买?”我一时语塞。中东那些穿着袍子的男人,身家几百亿,豪车随便开,私人飞机停机场都快排成队,却偏偏让人看着心里不是滋味。你说,这挺奢侈一个事儿,怎么总让人联想到荒诞和冷漠呢?
其实那些闪着宝石光的财富背后,都是活生生的人。有的是土豪本身,有的是到处碰运气的外来工,还有一批女孩——她们从冷风嗖嗖的波兰或者乌克兰来,只为在富人区博一把,赌个明天。你站在迪拜机场,会不会疑惑:那些穿着香奈儿、拎着爱马仕的美丽姑娘,真的都是官太太、富家小姐吗?说不定,她们下一站就是某个超级别墅,被当作“高端陪伴”交易。
说起来,中东人的消费观挺有趣。有次跟土著聊到车,他只甩过一句:“最贵的才是最好的。”你跟他讨论设计、实用性,他根本没兴趣。卡塔尔世界杯那阵,他们要建球场、修酒店,连马路和餐厅都翻新。可本地人不爱干活,工资还高得离谱。工地上、后厨里、保洁清运,多半都是印度、孟加拉或者菲律宾的劳工,辛苦一整年,收入在家乡够养一家老小。
这些外来工只是故事的一层,光鲜亮丽的更在表面。你如果在迪拜夜晚抬头看,那些灯火通明的高级酒吧和会所里,可能藏着一段段异乡女子的心事。波兰、乌克兰、俄罗斯的姑娘们,风光背后,谁知道走了多少弯路。有人以为来这里就能穿上奢侈品、住豪宅,真正见识到中东人的“豪横”后,反而更容易被名利吞噬。
没错,中东名流确实喜欢波兰美人,尤其金发碧眼的类型。和自己国家的女人相比,他们觉得本地女孩太端庄,太保守。那些漂洋过海来的女孩从波兰小镇出发,穿着新买的裙子,心里揣着梦想,可到了中东,现实往往不那么唯美。你听说过“120万买一个波兰女人”吗?很多姑娘家里收到一笔钱,以为女儿去了享福,其实这钱不过是她的“身价”,也是告别亲缘、告别故土的代价。
乌克兰的姑娘更难。战乱之后,家没了,工作没了,流离失所的人多得让人心酸。有人贩子瞄准了这些无处可去的年轻女性,把她们包装成“商品”,送进富人的世界。消费她们的是中东的土豪,需求消失后,可能还会“转卖”,谁在意她们的归宿?有人说,全世界都在玩奢侈,但在这里,尊严太便宜,买卖太直接,像开在马路上的超跑一样炫,但底色全是寂寞和无力。
这些女孩有的靠“陪伴服务”挣一点钱,有的还真混得挺光鲜,LV、爱马仕,别人一辈子买不下,她们却视作日用品。离开了土豪身边后,她们往往也不愿回家。可能是因为外面的世界太冷,要活得体面只能咬牙留下。有的说自己还会再找下一个富豪,有的干脆漂浮在各国富人区,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流动名媛”。
你问,为什么中东土豪喜欢把女人当作交易?其实,这事牵扯到他们从小的价值观,也和社会结构有关。比如沙特,2018年才让女人开车,放在咱们国家,这简直匪夷所思。以前女人想摸方向盘,只能去游乐园开碰碰车。法律上,女性就是男人的“附属品”,地位低得让人心疼,家里书架上的东西受限,穿着更不用说。父亲管小姑娘,丈夫管妻子,离开了亲人,就是无名的流浪者。
你想到本地女人在街上的样子了吗?黑色的布从头遮到脚,只在眼睛留一条缝,夏天也得捂着。要是穿错了、露出什么,风险不只是家里骂两句,可能会遭暴力或者法律追究。生在这里的女人都如此,外来的金发女郎呢?在他们眼里,波兰、乌克兰女孩纯粹是“消遣”。富豪们把她们当成玩具、商品,哪怕青春有限也没什么眷顾。
可是,不管身处哪个国家、哪种富裕里,人性里的柔软和冷漠都在一点点被金钱腐蚀。有时候你会想,那些土豪是不是真的开心呢?整天挥金如土,表面上把世界握在手心,心里未必不空虚。孤岛上的富裕和有钱,却买不来一点点的真情实感。就像从波兰飞过来的女孩,起初只想赚几年钱,结果被现实染上一层陌生的尘土,回不去了,也不愿认命。
有人会说,这不是中东一个地方的病。世界上但凡财富高度集中、贫富差距极大,哪里都可能有类似故事。美丽的女孩不是“犯罪的理由”,更不是商品。如果我们只把矛头指向某一个地域,其实有点狭隘。没人规定谁必须受苦,只是底层规则里,强者太容易忽略弱者。
最后,我想,所有的故事其实都没完结,那些女孩也许在某天夜里坐在陌生的楼顶,望着城市的光,想起家乡的风。是走还是留,她们未必能选,但我们能不能为她们多一点关心,也是一个悬念。你说,有没有哪个富豪在几千万豪车的后座上,偶尔也会有一丝愧疚?又或许,这世界本身已经被钱搅得太浓重了。那些用钱堆出来的幸福,究竟能不能温暖一个人的灵魂呢——谁也没答案。
来源:莫离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