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杨澜曾言:“幸福的生活并非凭空降临,我们要学会投资与储蓄,方能拥有足以应对未来的资本。”
杨澜曾言:“幸福的生活并非凭空降临,我们要学会投资与储蓄,方能拥有足以应对未来的资本。”
人生变幻莫测,尤其步入中年,责任重如千钧。
上有年迈双亲需牵挂安危,下有幼小孩童要肩负未来。
若此时你身心俱疲,不妨尝试改变一下生活方式。
中年以后,最为理想的生活状态,便是将自己的积蓄与能量倾注在这三个方面,未来定能成为你所期待的模样!
一位诗人曾说:“人类所能犯下的最大错误,便是用健康去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生活中的一切事物,皆有其代价。
你损耗一分,便会付出一分的代价。
前半生你拼命拼搏,后半生身体便会加倍向你索债。
曾听闻这样一个故事:
当地有一位书生,正值风华正茂,酷爱钻研文学。
他常常在京城的文人聚会上崭露头角,心中怀揣着出将入相的梦想。
为了声名远扬,书生总是将自己困于书房之中,夜以继日地读书作诗、钻研学问。
直到某个夜晚,他胸痛难忍,最终昏倒,被急忙送往医馆。
大夫告知他,由于长期操劳且作息紊乱,他的身体已然开始衰退,必须静养、调理饮食,切不可再过度劳累。
然而,书生却依旧放不下对文学的痴迷,继续不顾身体的警示。
结果他的身体愈发虚弱,病情急剧恶化,卧病在床,不仅错失了救治的最佳时机,仕途上也未能有所建树。
很认同这样一句话:“健康是1,其余都是0。”
一个人能走多远,从来都不取决于财力,而在于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当你用心善待身体,身体也会给予回报。
后半生,若能拥有健康的自己,任何想做之事、想得之物,都会自然而来。
《围炉夜话》有云:“暗昧处见光明世界,此心即白日青天。”
红尘俗世,风雨难免。
但人们往往不知,阳光虽会被乌云遮蔽,拨开云雾却也能见到彩虹。
无论何时,左右我们命运的,往往是我们自己。
季羡林先生的《过好这一生》中,记载着这样一段往事。
他自幼家境贫寒,营养匮乏,成年后又历经风霜,四处漂泊,身体埋下诸多隐患。
有一次,季羡林不幸染上重病,呕吐不止,腹泻连连,周身疼痛难忍。
若是常人遭遇此般痛苦,恐怕早已痛不欲生。
然而,对于季老而言,生病似乎已成为生活的常态。
经过多次治疗,连医生都感到力不从心。
但季老始终保持微笑,即便此番病势凶猛,他依然神色淡然。
在那漫长的46天住院时光里,季老时常与友人相聚,共话天下大事,畅谈人生百态。
闲暇之时,他还乐于将每日的所见所闻记录在日记中。
最终,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的心态,季老成功战胜了病魔。
连医生都不禁赞叹:“这真是一个关于生命的奇迹!”
老话常说:“相由心生,境由心造。”
你内心的风景,决定了人生的幸福指数。
很多时候,从绝望到希望,仅仅差一个心态。
心若宽广,便不惧风雨;心若宁静,方能看见别样的景色。
《礼记》中有言:“父子笃,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
一个美满的家庭,是全家人共同努力修来的。
无论身处何地何时,都要将家人放在首位。
作家莫言曾讲述过自己的家庭故事:
他和妻子杜勤兰相识于棉油厂。
那时的莫言,不过是个身无长物、外貌平平的青年。
而独具慧眼的杜勤兰,看上了他。
当莫言应征入伍后,杜勤兰毫不犹豫地挑起了照顾家庭的重担。
莫言始终铭记妻子在家中的辛劳,无论身在何处,忙碌之余总会抽时间打电话或写信回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莫言的事业蒸蒸日上,他在文学殿堂里熠熠生辉,成为了万众瞩目的明星。
然而,杜勤兰却心生忧虑,她深知自己文化水平有限,与丈夫的差距日益明显。
在一次莫言归家探亲时,她终于忍不住问出了心中的疑惑:“如今的你,是否还会如初见时那般,不嫌弃我呢?”
莫言深情地回答:“我从选择你的那一刻起,便决定与你相伴一生。”
转眼间,他们已经携手走过了四十多个春秋,却依旧恩爱如初。
人生之路已过半,终会明白:
家门外的世界再繁华,也不过是他人的热闹,唯有门内的生活才是我们需要珍惜的。
家人在身后,疲惫时给予依靠,无助时给予安心。
余生,说话不带刺,遇事要宽容,用心经营好自己的小家。
人和万事兴,家和福自来。
多年来,我们一直拼命奔波,忙碌不停,却在不知不觉中丢失了健康,忽略了家人。
殊不知,养好自己,留好后路,才是最顶级的生活方式。
投资健康,为未来攒足底气;
富养心态,为自己积累能量;
经营家庭,为人生存下福气。
中年以后,记得在忙碌中留些清闲时光,在琐碎生活里寻找温暖瞬间,岁月静好,便是圆满。
来源:肃州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