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河考古遗址公园核心区建设规划设计方案国际征集评审结果出炉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9 10:16 2

摘要:近日,琉璃河考古遗址公园核心区建设规划设计方案国际征集评审会顺利举办。由历史文化遗产、规划、建筑、景观等专业领域知名专家及主办单位、承办单位代表共9人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从5个应征设计方案中,选出3个优胜方案。

近日,琉璃河考古遗址公园核心区建设规划设计方案国际征集评审会顺利举办。由历史文化遗产、规划、建筑、景观等专业领域知名专家及主办单位、承办单位代表共9人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从5个应征设计方案中,选出3个优胜方案。

琉璃河遗址是西周燕国的始封地和早期都城,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为助力琉璃河遗址申遗,高标准、高质量推进考古遗址公园建设,2025年3月正式启动了琉璃河考古遗址公园核心区建设规划设计方案国际征集工作(以下简称“国际征集”)。

8月15日,房山区委、区政府与市文物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委高效联动,圆满完成了国际征集评审工作。各应征团队通过视频介绍、模型展示等方式全方位展现设计方案,详细诠释了琉璃河考古遗址公园及馆站区的设计框架及理念,并从遗址保护利用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等多方面提出了实施策略。评审委员会通过深度探讨,从5个应征设计方案中,选出了3个优胜方案(排名不分先后)。

01

雄浑绵长·鼎天鬲地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艾奕康有限公司、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体)

遗址公园鸟瞰图

馆站鸟瞰图

方案构建“一园三片一环一区两核”总体框架,六大场景风貌“化墙为景”,融合园内外,助推“镇园融合”。遗址公园强调文化遗产保护,融合生态文明发展,坚持轻介入、场景化和可持续的理念,紧密连接生态资源,构建蓝绿网络,对考古价值点进行多维度、沉浸式、数字化的展示和体验设计,让文物说话。馆站以“ 鼎天鬲地”为理念,萃取燕周文化菁华,突显传统营城礼序;通过展研功能一体化设计,打造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与研究的综合性平台。考古聚落与村园馆站联动共生,利用腾退土地打造田园景观院落带,主街运营周末市集,点状植入分布式文博产业。田园小镇以“燕文化”主题街、“文明对话”酒店群、“知识流动加速器”共享街区为服务支撑。同时,井田农研、休闲渔猎、林地复育体验与湿地公园、琉璃河大桥联动,融入花园城市建设。

02

燕都肇始・文脉赓续

遗址公园鸟瞰图

馆站鸟瞰图

方案以对标世界遗产、锚定北京城之源、融保护展示体验于一体为宗旨,以彰显“燕都肇始・文脉赓续”为设计理念,构建“一心两翼”布局与五大功能分区,创新大遗址保护与乡村振兴融合路径,形成系统保护与协同发展的新格局。遗址公园以“系统展示”打造遗址现场保护展示体系,设3大展区、22处体验点;以“沉浸体验”营造“古场景环境模拟、新技术沉浸体验”;以“轻量协同”的模块化轻介入方式,实现“建设与考古动态适应”;以“文旅赋能”搭建国际交流平台,为城郊型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提供可借鉴的“中国方案”。馆站以“双脊之形”凸显北京三千年建城史坐标,通过室内外场景串联实现古今对话。同时遗址外围设三大主题营地,以遗址公园联动周边,共同构筑文化体验环。

03

燕都溯源·文明新章

(北大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澳大利亚IAPA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联合体)

遗址公园鸟瞰图

馆站鸟瞰图

方案以“多元一体、大宗维翰、太保墉燕、燕都往事、铲释首都”五大遗产价值为基础,以金文“匽”为设计概念,统领九大主题展示分区。遗址公园以“绿垣见城”勾勒轮廓,“弹性单元”灵活保护,“以城织园”优化动线,“多区联动”衔接全域,“造境融园”营造“六区十二境”,构建“科学保护-价值传播-可持续共生”的公园生态体系。馆站以“铭礼之器,匽都之源”为概念,以建筑演绎“封燕建城”的动态历史过程,以“城之源点”核心空间向外延伸,构建核心精神场域,四周体量以谦逊姿态伏于大地,旨在为琉璃河遗址打造一座领跑世界的文化地标。以景观轴带串联,助力周边区域高质量发展。

优胜方案于8月28日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太保墉燕一房山琉璃河遗址专题展”进行展出并征询公众意见。下一步,将按照专家意见组织优胜方案深化完善,并形成方案综合,全力打造理念先进、保护科学、展示有效、运营可持续、契合首都定位的国际一流文化地标。

来源:京报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