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最有钱的省,为啥总想“闹独立”?这3大委屈憋了70年!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9 09:46 1

摘要:你有没有想过,一个国家里最有钱、最发达的地方,竟然会老想着“要独立”?听起来像小说,但这事在巴基斯坦真真切切地发生过。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国家里最有钱、最发达的地方,竟然会老想着“要独立”?听起来像小说,但这事在巴基斯坦真真切切地发生过。

信德省,就是那个拥有全国最大港口——卡拉奇、贡献全国85%港口吞吐量的经济重镇,居然和占全国人口60%的旁遮普族叫板。

要理解信德人的心思,得先从地理说起。巴基斯坦的土地上,印度河像一条生命线,贯穿南北。旁遮普族占据中游,土地肥沃,五河之地名不虚传。

信德族则住在下游,土地没那么肥,但有个天然优势——海岸线。从古代开始,他们就靠海洋贸易发家致富。

早在公元8世纪,阿拉伯帝国南下,信德地区因为靠海和经济发达,成了伊斯兰在南亚的第一扇门,被称作“伊斯兰之门”。旁遮普族直到11世纪才大规模伊斯兰化,整整晚了信德人300年。

19世纪,英国人来了,对信德人来说是意外之喜。他们在印度河下游建起了卡拉奇港,很快发展成南亚第三大港。

1900年,卡拉奇-白沙瓦铁路通车,整个印度河流域都成了卡拉奇的经济腹地。信德人靠海洋贸易赚得盆满钵满,经济地位直线上升。

更有意思的是,1936年,英国批准信德脱离孟买管辖,成立独立的信德省。这时候的信德人开始飘了:我有钱、有港口,凭什么听旁遮普人的?

可旁遮普人也不吃素,人多势众,很多人还在英国军队里混,政治影响力强得很。

1947年,巴基斯坦独立,首都就定在了卡拉奇。信德人乐坏了,以为借首都地位能吸引更多资源。结果第二年,旁遮普人就狠狠一手,把卡拉奇划出信德省,归中央直辖。

这招太狠,就像北京从河北划走一样,信德人瞬间失去了最重要的政治经济筹码。

接下来,旁遮普人还搞了一系列操作:

推广乌尔都语作为国语,限制信德语使用关闭1300所信德语中学把印度教徒迁走后空出的土地,分给迁入的穆斯林1959年,把首都从卡拉奇迁到北方的伊斯兰堡——完全在旁遮普地盘

信德人彻底炸毛了:“出钱出力建设国家,到头来连自己的城市都保不住?”

富二代的反抗

有钱人被欺负会干嘛?当然是反抗!1950年代,信德政治家古拉姆·赛义德发起“信杜德什运动”,核心口号很简单:要么给自治权,要么就独立!

1971年,孟加拉国独立成功,更是给信德人打了强心针:孟加拉都能摆脱旁遮普统治,我们为什么不能?

但大多数信德人还是理智的,他们清楚:独立面对印度这个大邻居,根本没有生存保障。所以实际目标是争取更大自治权,而不是彻底脱离。

激进派则不同,“信杜德什解放军”等组织甚至使用暴力手段推动独立。

钱多也有烦恼

信德的独立倾向,本质上是多民族国家里经济实力与政治地位不匹配的写照。信德省贡献全国85%的港口吞吐量,但政治上只有15%人口,天然处于劣势。

更要命的是,旁遮普人不仅人多,还掌握军权。巴基斯坦本质上是军人国家,枪杆子里出政权,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现实的选择

话说回来,信德人心里也清楚:真独立了能干啥?巴基斯坦虽问题多,但通过人民党,信德人还是偶尔能上台执政,比如阿里·布托父女都曾当过总理。

所以现在多数信德人的诉求很实际:

信德语获得官方语言地位政府和军队中更多职位资源分配更公平

说白了,这就是一场讨价还价的游戏:信德拿独立作要挟,旁遮普适度让步维持统一。

多民族国家里,光有钱不够,还得有政治智慧和妥协艺术。强者学会分享,弱者学会团结,否则再富的地方,也可能成为分裂导火索。

各位领导,你们觉得呢?

来源:小梁故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