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高了,会加速血管内壁的脂质沉积,时间久了,形成斑块,血管变窄变硬,动脉粥样硬化就这么开始。肝脏里的甘油三酯一旦多了,就会堆成脂肪肝,严重时甚至会发展成脂肪性肝炎,乃至肝硬化。
高血脂,是一类“沉默的代谢病”,平时没啥明显不适,却在不知不觉中,给血管种下隐患。
查出来的时候,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得吓人,医生说得冠心病、脑梗、脂肪肝的风险都得提上日程。
最麻烦的是,它不像感冒发烧,来得快去得快,高血脂一旦存在,就得长期管控。
真要想避免并发症,除了按时吃药、规律复查,饮食上的雷区也别踩,尤其是这3种高脂高糖食物,再爱吃,也得克制。
高血脂并不是单一指标升高那么简单,它背后牵扯的是整套脂质代谢机制的紊乱。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高了,会加速血管内壁的脂质沉积,时间久了,形成斑块,血管变窄变硬,动脉粥样硬化就这么开始。肝脏里的甘油三酯一旦多了,就会堆成脂肪肝,严重时甚至会发展成脂肪性肝炎,乃至肝硬化。
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血脂高。没有症状,不觉得难受,连体检单都懒得看。直到有一天胸痛、头晕、视力模糊,才发现血管已经堵得不行了。这个时候再去调饮食,往往已经错过了黄金干预期。
很多人以为高血脂就是“外食多”“吃太油”,这倒不算错,但问题是,动物内脏这种高胆固醇“猛将”,往往被忽略。
猪肝、牛肚、鸡心这些东西,很多人觉得“补”“营养高”,可胆固醇含量动辄每100克就破300毫克,远超一般瘦肉。更别说还有些人喜欢用辣椒炒、油炸、拌麻酱,这一套吃下来,血脂不飙才怪。
不是让人完全不接触肉类,关键是选对种类。瘦猪肉、鸡胸肉、鱼肉这些,胆固醇和饱和脂肪含量都相对低,适合换着吃。真正要命的是那种“吃起来过瘾”的重口味内脏,嘴上享受的每一口,血管都在默默叫苦。
很多人有个误区,以为血脂高跟糖没关系。含糖饮料是甘油三酯升高的重要推手之一。果汁、奶茶、碳酸饮料,看着清爽,实则糖分惊人。尤其是果葡糖浆这类人工合成的甜味剂,进入体内后会快速提升肝脏脂肪合成速度,甘油三酯值分分钟飙升。
有研究发现,每天摄入一瓶含糖饮料的人,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比不喝的人高出将近20%。越是年轻人,越容易忽视这个问题。“反正我不胖”“我血糖正常”,可血脂已经悄悄出事。很多脂肪肝、胰岛素抵抗的年轻人,根源就是过量摄糖。
说到早餐,很多人离不开油条。炸得酥脆的油条,加上一碗豆浆,听起来是传统又亲切的搭配。但对高血脂人群来说,这两样正好犯忌。油条是高温油炸食品,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不仅升高“坏胆固醇”,还会压低“好胆固醇”,对心血管极为不利。
油条本身热量极高,吃两根就接近一天脂肪摄入上限。搭配豆浆喝,血糖、血脂双双升高,简直就是“代谢炸弹”。长期吃这种早餐,别说控制血脂了,胰岛素敏感性也会逐步下降,糖尿病风险跟着来。
更健康的做法是,换成全麦面包、鸡蛋、脱脂牛奶、杂粮粥这类低GI、高蛋白的食物组合。虽然口感不如油条爽,但身体轻松多了,血脂控制也更稳。
老一辈人讲究“有啥吃啥”,但到了这个时代,“吃得健康”远比“吃得好”重要。高血脂不是一天吃出来的,也不是靠一次饿肚子就能降下去。它需要长期、稳定、科学的管理。
很多人盯着降脂药,忽略了日常饮食的重要性。医生开再好的药,如果还一边吃着高胆固醇食物,一边喝着奶茶、啃着炸鸡,血脂依然反复。与其等到动脉堵了、脑子梗了再后悔,不如早点从“吃”上下功夫。
关键不是不让你吃喜欢的东西,而是学会选择。偶尔吃一次炸鸡没关系,但别当成日常主食。甜点可以尝,但别再用它来代替正餐。真正聪明的人,是懂得用食物养血管,而不是用嘴巴赌健康。
聚餐、请客、家庭聚会,很多人觉得控制饮食“太难”,怕扫兴。可选择权还是在自己手里。饭局上少碰油炸、少喝甜饮,主动多吃点蔬菜、菌类、鱼肉,不仅不会显得刻意,还能巧妙避开“高脂陷阱”。
有时候,别人夹来的肥肉、油腻菜,也可以委婉拒绝。一句“我这血脂高,医生说要控”,没人会强劝。关键是,别自己嘴馋还找借口。要血脂升高是自己身体的事,别人劝不劝是一回事,自己负不负责才是关键。
过去总觉得高血脂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可如今,三十岁不到就血脂超标的大有人在。外卖、奶茶、夜宵、久坐,这些现代生活方式,正在让高血脂“年轻化”。
尤其是那种“看起来不胖”的人,体重正常、身材匀称,却查出甘油三酯异常。这类“隐性代谢异常”更危险,因为往往发现得晚,干预得慢。一旦血脂长期异常,哪怕年龄不大,动脉也会慢慢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照样找上门。
别以为年轻是资本,血脂异常从不挑人。越早警觉,越能把主动权握在手里。
血脂的管理,说到底不是靠药物压制,而是靠生活方式改变。而改变的起点,往往就藏在每一顿饭里。少吃一次高糖饮料,少咬一口油炸内脏,多喝点水、多吃点菜,血脂就能稳一点、风险就少一点。
没有人天生能自律,关键在于意识到“吃进去的每一口”,都可能影响自己未来几十年的健康。高血脂不是绝症,但它需要你认真对待。否则,真的等到心梗、脑梗那一天,才开始忌口,那时候吃什么都没胃口了。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李勇,周雪梅,吴凯,等.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3,57(3):241-247.
[2]刘波,王晓敏,陈立夫.高脂饮食对血脂及心血管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物与营养,2024,30(4):52-56.
[3]吴静,张宏.果糖摄入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23,39(9):1230-1233.
来源:科普健康坊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