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埋线减肥辅助方案之运动锻炼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9 05:50 1

摘要:减肥的目的在于减少多余的体脂,达到理想的体形。影响体重的基本要素是热能摄入量与消耗量。从能量平衡的角度来看,既可以通过减少能量摄取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能量的消耗来实现。成年人热能摄入量等于消耗量时,则体重基本保持不变,即热能平衡。当热能摄入量大于消耗量时则体重增

运动锻炼

一、运动在减肥治疗中的重要性

减肥的目的在于减少多余的体脂,达到理想的体形。影响体重的基本要素是热能摄入量与消耗量。从能量平衡的角度来看,既可以通过减少能量摄取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能量的消耗来实现。成年人热能摄入量等于消耗量时,则体重基本保持不变,即热能平衡。当热能摄入量大于消耗量时则体重增加,即热能正平衡。而热能摄人量小于消耗量时,则体重减轻,即热能负平衡。运动锻炼就是通过各种体育运动来增加能量的消耗,从而达到减肥目的的一种有益的减肥方式。

人的体重是由瘦体重与脂肪体重两部分组成。瘦体重包括肌肉、皮肤、骨骼、器官、体液及其他非脂肪组织。运动减肥可减去多余的脂肪而保留瘦体重。运动时能量主要由糖和脂肪来供应。糖主要用于短时间和快速度的运动项目,长时间的耐力性运动项目主要依靠脂肪动员后氧化分解产生的能量。运动中由于氧气供应量大大提高,可以更加有效的促进脂肪氧化,促进脂肪消耗。在现实生活中,运动员的体脂比普通人少,优秀的马拉松运动员的体脂最少,约占7.5%。可见,微创埋线配合运动可以更有效地达到减肥的目的。

运动减肥不仅方法简便,而且可以增强体质,改善机体各大系统功能和新陈代谢,对于减重后的体重维持也有一定的益处。但是运动减肥也要根据不同个体的具体情况,灵活采取不同的运动项目和有效的运动强度。运动减肥与埋线调理和饮食指导密切相关,必须相互之间配合得当,才能发挥最优的减肥效果。

二、运动减肥机理

1.运动减肥与脂肪

能量的消耗不足和能量代谢缺陷可能是某些肥胖发生和持续肥胖的根源。运动减肥的基本原理在于通过运动使脂肪组织中的三酰甘油分解为脂肪酸,并被肌肉运动所消耗,达到减少脂肪的目的。研究表明,运动中首先消耗的能源为ATP,但由于ATP数量较少,根据运动强度的不同,一般仅能维持数秒到1min左右,接下来提供能量的是磷酸肌酸和肌糖原。长距离中等强度的运动时,血浆游离脂肪酸是重要的化学能源,尤其在运动强度低于50%~60%最大摄氧量水平的时候。哈维等研究证明,运动时人体骨骼肌氧化脂肪酸40%来自骨骼肌细胞内脂肪水解,60%来自脂肪组织和血浆甘油三酯水解后释放的游离脂肪酸。运动时间超过30min后,能量的主要来源是通过体内的糖和脂肪的燃烧分解来提供的,所以长期的体育运动可以起到减少脂肪储存,减轻体重的作用。研究还表明,有氧运动减脂过程中,虽不能减少脂肪细胞数目,但可以抑制脂肪细胞的积累,减小脂肪细胞体积。所以,运动必须达到30min 以上时,才会达到消耗脂肪的效果。

2.运动减肥与糖、蛋白质

糖是人体最便捷最有效的能源物质,肌肉运动可以促进人体对糖和蛋白质的利用,避免多余的糖和蛋白质转化为脂肪,减少脂肪的形成。肌肉运动还能增强肌肉组织中蛋白质的新陈代谢,使肌细胞的代谢能力增强,增加肌纤维,从而减少脂肪储存。

3.运动减肥与神经内分泌功能

运动可作用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增加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兴奋性。运动促进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提高脂蛋白酶的活性,促进脂肪分解利用。机体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和血浆中抗胰岛素如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生长素、糖皮质激素等的浓度升高的同时还可以抑制胰岛素分泌,从而减少糖向脂肪和糖原的转化,促进了脂肪的分解。另外有氧运动可改善肥胖病人肌细胞胰岛素受体结合力的下降,提高肥胖病人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4. 运动减肥与酶调节 包服

运动能调节酶的活性,使一些酶的活性升高。运动可以使三酰甘油酶、细胞色素氧化酶以及枸橼酸合成酶活性增加,加速脂肪的摄取脂化和动用。在有氧耐力训练过程中,可提高骨胳肌中线粒体酶的活性,参与三羧酸循环的酶及呼吸链的氧化酶类的活性提高,从而保证长时间运动,保持良好的有氧代谢能力,促进糖特别是脂肪等物质的有氧氧化过程。运动还可以使脂蛋白脂酶(LPL)活性增加,加速富含甘油三酯(TG)的脂蛋白分解。

5.运动减肥与瘦素

运动能影响体内血瘦素的水平。长期运动能调低人体瘦素水平,瘦素水平的变化与体脂的变化成正比例。运动还能影响脂肪细胞肥胖基因的表达,减少脂肪细胞肥胖基因表达,改善肥胖病人的瘦素的抵抗。肥胖者脂肪组织 mRNA表达和血瘦素增加,并与肥胖度成正相关,往往同时存在高胰岛素血症,表现为胰岛素抵抗。注射瘦素于小鼠身上,可减少胰岛分泌胰岛素,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逆转肥胖。运动也可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因而推测运动可能与脂肪细胞肥胖基因表达及血清瘦素水平有关。

6.运动减肥与能量消耗

运动是增加能量消耗的重要途径。一个体重50 kg的成年人在休息状态下每天消耗的能量大约为4200~6 300 kJ,当进行极重体力劳动时消耗热量为休息时的3~4倍。如果每天坚持运动30 min以上,就可以消耗脂肪提供的能量,由于快步行走每小时可以消耗12600kJ的能量,坚持1个月后就相当于消耗掉10kg的脂肪。运动还可以提高新陈代谢率,消耗更多的热能,根据运动强度的不同,一般可以提高15%~50%,但是停止运动新陈代谢率就又会下降,最好是能够坚持。

7.运动减肥与心肺功能

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肌功能,增强血液的运输能力,增强呼吸肌收缩力,增加胸部和膈肌的活动度,加深呼吸,增加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加快气体交换,增强运氧能力,有利于氧化燃烧多余的脂肪。

三、运动减肥处方

运动减肥处方是医生根据锻炼者健康状况、体能水平和运动经验等,确定的一套运动减肥锻炼方案,其中包括锻炼项目、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次数和注意事项等。对于减肥来说,运动量比运动强度更有意义,应采用大肌肉群参加的、有节奏的运动方式,如跑步、快走、游泳、骑车等。从较低运动强度开始,随着对运动的适应逐渐增加强度。

1.运动项目的选择

有氧运动可以使肥胖基因表达能力提高,活性瘦素增多;提高有氧代谢酶活性和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促进脂肪分解和抑制脂肪合成;此外还能提高棕色脂肪组织功能和基础代谢率,增加热能消耗。所以减肥最佳运动项目以有氧运动为主,适当结合力量型运动,如步行、长跑、长距离或长时间游泳、跳绳、登楼梯、骑自行车、健美操、球类、登山及室内跑步机、功率车等。力量型运动指克服阻力(负重或自身体重)的肌肉力量练习。如杠铃、哑铃、实心球、俯卧撑、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立定跳远等等。力量运动可以促进肌肉发达、增加瘦体重,从而提高基础代谢率,增加能量消耗。

2.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选择

因脂肪动用和释放有延迟时间,对于高强度、短时间的运动,脂肪一般不能被分解动用,只有中小强度的长时间运动,脂肪才能动用分解。有氧运动的适宜强度是最高心率的60%~70%,最高心率可以用220减年龄推算。如13岁的最高心率是 207 次/min,其60%~70%为124~145次/min,运动时间一般为 30min。力量型运动一般指最大力量的40%~50%的动力性运动。一般练习3~5组,每组重复10~15次,每组间休息1~2 min。一般要求有氧运动每周5~6次,力量运动每周3次。

四、运动减肥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1.运动要有针对性

运动减肥处方要有明确的目的,选择适宜的运动方法(如有氧运动、无氧运动、混合运动等)和具体项目(如慢跑、游泳、跳舞、乒乓球等)。

2.运动要适度

由于低强度运动时首先氧化脂肪,高强度运动时主要由糖类供能。为了达到减肥的目的,不能盲目追求运动强度,理论上来看当运动量达到最大量的50%~60%时,脂肪的氧化程度最高。此外,运动时所采用的运动强度或负荷量应依据肥胖程度、健康状况和心肺功能而定,决不能损害病人的身体健康。对于儿童,要在不影响其生长发育的前提下从事运动锻炼。

配合运动减肥,在运动强度、时长和运动量方面,应遵循从小到大的渐进过程。起初,可挑选一些简易的运动项目,诸如散步、家务劳作、广播体操、太极拳等,而后逐步过渡至慢跑、骑车、游泳等运动。在运动期间,一旦出现气喘、心慌或过度疲劳等状况,应即刻减少运动量。

多数肥胖患者长期处于静态的生活模式,且存在某些不良生活习性。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身体各项生理机能水平有所下降。肥胖症患者可能因自身体型而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身心相关问题,在行为表现上,可能出现气急、浮肿、体力活动减少等情况,故而难以长久坚持锻炼。

运动方式应能激发练习者的兴趣,使其能够长期坚持运动。尤其是对于少儿群体,要结合他们好奇心旺盛但耐久性欠佳的心理特征,不断变换练习的方法与内容,切不可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

(1)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展开系统检查,随后进行临床检查以及体脂测定。
(2)了解患者的病史、运动史以及生活习惯,以获取更为全面且可靠的资料。
(3)初步拟定运动处方,并开展1个月至1个半月的运动实验,同时进行体力测验。
(4)第二次进行体脂测定、体力测验及相关机能测试,对运动处方加以改进,再进行1个月至1个半月的运动实验。
(5)再次进行体检,并确定最终的运动处方,安排长期训练计划。

来源:菲菲姐说时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