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皇帝或太子,是幸还是不幸?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9 06:48 2

摘要:秦始皇没有皇后。今天诸多学者想解开“为什么”之谜,殚精竭虑。个人以为,解不解这个谜,无关历史进程。换言之没意义。为什么秦始皇的接班人不是扶苏而是胡亥?真的是赵高伙同李斯的矫诏?

早在秦国没有成为秦朝的时候,历史上那些王们的故事,个性纷呈。及至出现了功比三皇五帝的秦始皇后,王朝本身的权力争斗,便已经开始。

秦始皇没有皇后。今天诸多学者想解开“为什么”之谜,殚精竭虑。个人以为,解不解这个谜,无关历史进程。换言之没意义。为什么秦始皇的接班人不是扶苏而是胡亥?真的是赵高伙同李斯的矫诏?

随着《赵政书》出土,人们发现了和《史记》不一样的地方。胡亥上位,乃是秦始皇钦定。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次出行,正是带了胡亥。和与秦始皇有政治分歧的扶苏不同,胡亥与秦始皇的“法”有更多相似点。

权力的角逐,更多是利益的得失。胡亥成了继承人,直接后果是扶苏被迫自杀,秦朝二世而亡。考古发现,在秦始皇兵马俑周边的陪葬坑里,有一个专门埋葬秦二世哥哥姐姐们墓穴。他们被杀戮后胡乱埋在一起,却陪葬了大量珍宝。

有人说,胡亥太过凶残。何止胡亥?太子做了皇帝,天地间他最大。秦始皇登基很久不能亲政,受制于相父和母后。假如不是雍城之变,也许这位被千古争议的皇帝,并不能获得今天的成就。

唐懿德太子墓

根据统计,皇帝是所有职业中,最高危的一个。连带着还有太子。因为秦始皇没有正式的立太子诏书,长子扶苏不是太子,虽然秦始皇用心培养过他。胡亥继位,扶苏可以不死吗?权力的祭坛上,必须有祭物。扶苏便是秦王朝的政治牺牲品。由此开始,封建帝王的后代们,不断重复着胡亥与扶苏的故事。

《史记》也好,《赵政书》也行,都是秦朝灭亡西汉人的作品。“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紧随秦朝灭亡的,是楚汉相争的乱世。大汉刘家,吸取教训没有?没有!汉代皇帝倒是个个有皇后。可皇权更替,不仅受制于宦官,还受制于后家。

汉朝最惨的太子是谁?我以为是汉武帝的太子刘据。这位曾经被汉武帝捧在掌心的长子,因为一个太监的诬陷而被父亲剿杀。无他,担心抢权。乱世中皇家子孙被大批量诛杀,是政权更替的手段。刘据在和平时期被父皇杀死,匪夷所思。

权谋,就是计谋。隋朝杨广,在父母面前乖巧懂事,将已钦定的接班人杨勇整下,换上了自己。一母所生的亲兄弟,从此生死殊途。同样,清朝康熙的太子胤礽,两岁时便被立为太子。可是,他有一群虎视眈眈的弟兄们,紧盯着太子之位。于是他有了被立、被废、再被立、再被废的奇特经历。

天潢贵胄,生于帝王之家的皇子皇女,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像明人“十不足”中写的那样,人性中的贪婪,决定了他们不会安享尊荣,偏要在权力的角斗中一试手段。

大唐,中国人的傲娇。然,从玄武门事变开始的政变,贯穿了大唐始终。在不断重复的轮回中,唐朝走完了他兴盛衰亡的历程。

李姓子孙,一次次承受或生或死的无可选择。兄弟倪于墙的状况,如果没有外寇入侵,便是无解的内斗。骄奢能干如太平公主,也未能在权力的争斗中讨一份安生,活到自然死。

乱世的亡国之君,其哀音令人感叹不已。明朝末代皇帝崇祯面临李自成攻城时,挥剑斩向最心爱的大女儿。那句泣血的“何苦生在帝王家”?苦出了新境界。

生在帝王家的皇子皇孙们,都想站到金字塔的顶端。清朝康熙皇帝“九王夺嫡”的缘由,是有众多精明强干的儿子。晚清,宫中三代无婴啼让接班人成了大问题。

同治英年早逝,没有子孙。堂弟载湉被选为光绪皇帝。载湉父亲七王爷当场昏倒。原来,不只是“鬼子六”聪明过人。七王爷也有先见之明。他预计到了儿子成为皇帝后的可能苦难,事实正是。考古证明,光绪的遗骨中含有大量砒霜。光绪不是自然死亡,而是被比他晚死一天不到的慈禧太后毒杀。

光绪死了,又一个幼儿溥仪坐上了龙椅。溥仪母亲的反应,与光绪父亲的当年如出一辙,当场哭昏在地。皇帝没有儿子,可以随意地在想要的孩子中捞一个做儿子。儿子便是别人家的儿子,自家父母在他面前得下跪说话。

做个帝王,或生在帝王之家,是幸还是不幸?

来源:扬州小兔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