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多宝塔碑》(建议收藏)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9 06:48 2

摘要:《多宝塔碑》全称为《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唐天宝十一年(752年)由岑勋撰文、徐浩题额、颜真卿书丹、史华刻石而成,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碑高285厘米,宽102厘米,共三十四行,满行六十六字。这张全景拓片完整呈现了碑刻的整体风貌,让我们得以一窥盛唐书

多宝塔碑》深度解读

一、碑刻全貌:唐风典范的视觉呈现

《多宝塔碑》全称为《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唐天宝十一年(752年)由岑勋撰文、徐浩题额、颜真卿书丹、史华刻石而成,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碑高285厘米,宽102厘米,共三十四行,满行六十六字。这张全景拓片完整呈现了碑刻的整体风貌,让我们得以一窥盛唐书法艺术的典范。

从整体上看,碑文布局严谨规整,字行间有乌丝栏界格,点画圆整,端庄秀丽 。碑文书体虽尚未形成颜真卿晚年那种刚劲雄强、沉雄浑厚的典型风格,但已奠定了其书风的基本格调,初显颜体成熟期正大、雄浑豪迈的书风 。

碑文字形稍大,端庄平稳,方正饱满,体现了唐楷"尚法"的典型特征 。整幅作品纵横整齐,从纵看,字的中心在中轴线上;字的大小配合得当,整体雄伟恢弘,实也秀媚多姿 。明代学者孙鑛在《书画跋》中评价此碑:"此是鲁公最匀稳书,亦尽秀媚多姿,第微带俗,正是近世掾史家鼻祖。"

二、笔画特写:颜体笔法的精妙解析

2.1 典型笔画:横细竖粗的鲜明对比

《多宝塔碑》的笔画风格方圆兼施、刚柔相济,线条饱满厚重,力度感强 。最显著的特点是横细竖粗,对比强烈,增强了字体的稳定感和视觉冲击力 。如"十"字,横画细劲挺健,竖画浑厚凝重,视觉节奏鲜明 。

横画起笔多采用逆锋起势,使笔画入纸有力;运笔过程中注重中锋行笔,保持笔锋稳定;收笔时则重顿后回锋,使笔画收尾稳健有力 。有些横画起笔较为外露,稍存斜尖,并参以含蓄的笔意使之变化丰富 。

竖画粗壮,浑厚有力,是颜体"筋"的意味的完整表达 。竖画多为垂露竖,属于"藏头""护尾";横画起笔下切,收笔"护尾" 。

2.2 撇捺特征:蚕头燕尾的独特魅力

颜体撇画较轻盈挺健,给人一种灵动的感觉 。而捺画却粗壮有力,有"蚕头燕尾"之称,给人以刚健的动感,尤其是捺脚较长,顿挫后踢出开衩,含蓄有峻利之感 。

如"大"字的捺画,起笔与横画相连,向右下舒展,捺脚饱满,收笔略平,与撇画形成呼应,体现颜体"筋肉丰满"且笔意连贯的特点 。颜体捺画的捺脚多与撇画锋尖持平或稍低,呈现出一种舒展沉稳之美,不像柳体那样撇低捺高 。

2.3 点画运用:灵动多变的视觉效果

《多宝塔碑》中点的运用灵活,引带顾盼 。如"法""涵"等字的三点水上点侧势轻落,中点短促左倾,下点挑笔厚重,三点呈弧形贯气 。"法"字三点水更紧凑,下点挑锋直连"去"部起笔;"涵"字三点水弧度稍大,下点蓄力后挑,与"函"部形成顾盼 。

"永"字八法中的点画为侧点,轻落重按,收笔稍驻;竖提的竖画挺直,至末端顿笔后向右上提,提画略长,锋尖锐利;撇画为斜撇,起笔与竖提相连,向左下舒展,线条流畅,整体结构左低右高,点与撇形成顾盼,提画增强字的动态感 。

三、创作背景:宗教信仰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3.1 历史背景:盛唐佛教文化的繁荣

《多宝塔碑》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年),正值盛唐文化鼎盛期 。当时佛教在唐朝得到广泛传播和推崇,西京长安(今西安)作为都城,更是佛教文化的中心。千福寺在唐长安城安定坊之东南隅(大致在今天西安西站西南),原为章怀太子宅,咸亨四年(673)舍为寺 。

碑文记载的是西京龙兴寺禅师楚金静夜诵读《法华经》时,仿佛时时有多宝佛塔呈现眼前,他决定把幻觉中的多宝佛塔变为现实,天宝元年选中千福寺兴工,四年始成 。这一宗教体验成为建塔的缘起,也为碑文增添了神秘色彩。

3.2 人物关系:文人、书法家与刻工的协作

《多宝塔碑》的诞生离不开多方协作:岑勋撰文,颜真卿书丹,徐浩题额,史华刻石。岑勋是大诗人李白的朋友,他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叔伯兄弟,名叫岑参 。徐浩是颜真卿同僚,长颜6岁,唐玄宗至肃宗朝曾两度主持内府法书鉴定 。

颜真卿时年44岁,正值壮年,书法风格趋于成熟但尚未完全定型 。徐浩的隶书题额与颜真卿的楷书正文相得益彰,史华的刻石技艺则将书法艺术永久保存于石碑之上。这种文人、书法家与刻工的完美协作,成就了这一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3.3 建塔故事:楚金禅师的宗教实践

碑文详细记载了楚金禅师建塔的过程:他"布衣一食,不出户庭,期满六年,誓建兹塔" 。在建造过程中,楚金禅师"每夜于筑阶所,恳志诵经,励精行道。众闻天乐,咸嗅异香,喜叹之音,圣凡相半。"

天宝元年(742年)开始创构材木,肇安相轮。楚金禅师的虔诚修行甚至"感通帝梦",唐玄宗于天宝元年七月十三日派内侍赵思偘探访,应验后赐钱五十万、绢千匹资助建塔 。至天宝四载,塔事将就,表请庆斋,归功帝力。时僧道四部,会逾万人,有五色云团辅塔顶,被视为祥瑞 。

四、历史意义:颜体奠基与后世影响

4.1 颜体书法的奠基之作

《多宝塔碑》是颜真卿早期成名之作,直接继承了二王、欧、虞、褚的遗风,同时又有与唐人写经相似之处 。此碑虽尚未形成刚劲雄强、沉雄浑厚、大气磅礴的颜楷风格,但已奠定了颜真卿书风的基本格调 。

颜真卿改变了初唐王派书家注重运指、风格轻盈秀丽的特色,加大了腕力的运用,使得颜字取得了"力透纸背"的效果,表现出书法艺术的"力量"美 。他吸收了篆、隶中锋用笔和藏锋逆入的特点,将其化入楷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蚕头燕尾",使颜楷丰腴劲健,端庄雄伟 。

4.2 书法教育的重要范本

《多宝塔碑》因其结构严密,点画圆整,秀丽刚劲,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然欲仙的特点 ,成为后世学习楷书的绝佳范本。此碑结体严密,用笔腴润方折,布局紧凑规整,整体风格秀雅刚劲,为颜真卿早年书法之代表作 。

《多宝塔碑》的结构特点是方正匀称,大部分字趋于方形,但下部略宽,字的笔画间隔较为均匀,给人极其安然稳妥的感觉,初学者也易于掌握 。正如抖音视频中所说:"每个字舒展开来之后,都会撑满整个方格,这个对于初学者来说就是非常友好的特点,所以多宝塔长期是初学者选用最多的一本字帖。"

4.3 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多宝塔碑》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珍品,也是研究唐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它记录了唐代佛教发展的一个侧面,展示了当时宗教信仰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

此碑对后世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历代书法家学习的对象。从董其昌到现代书法家,都曾临摹过《多宝塔碑》。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一件册页就是晚明书坛领袖董其昌于天启七年所临写 。正如清代成都安树森所言:"其忠义愤发,顿挫郁屈,可想见正色立朝风范,岂仅以笔力遒劲,足传为后学楷模而已哉。"

五、结语:经典碑刻的永恒魅力

《多宝塔碑》作为颜真卿早期的代表作,以其精湛的笔法、严谨的结体和自然的章法赢得了后世的赞誉和推崇 。它不仅是颜体书法的奠基之作,也是唐代书法艺术的杰出代表,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从整体风貌的庄重典雅,到笔画细节的精妙处理,从创作背景的宗教文化内涵,到历史影响的深远广泛,《多宝塔碑》展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无论是书法初学者还是资深爱好者,都可以从这部经典碑刻中汲取艺术养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正如当代人对颜真卿书法的评价:"其忠义愤发,顿挫郁屈,可想见正色立朝风范,岂仅以笔力遒劲,足传为后学楷模而已哉。" 《多宝塔碑》不仅是书法技艺的典范,更是人格精神的象征,其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将永远流传

来源:书法自然天成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