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国雅科学研究院 || 旗帜鲜明地支持一稿多投!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2 20:58 2

摘要:最近几天我们院和其他同僚在一起聊了聊一稿多投的事,因为知道学术和文学业界,包括我们自己也多受一稿多投的限制的摧残,决定旗帜鲜明地支持作家们一稿多投,故撰此文。

最近几天我们院和其他同僚在一起聊了聊一稿多投的事,因为知道学术和文学业界,包括我们自己也多受一稿多投的限制的摧残,决定旗帜鲜明地支持作家们一稿多投,故撰此文。

1995年,J.K.罗琳把《哈利·波特》投给12家出版社,收到一摞退稿信,其中某编辑嘲讽“儿童不会喜欢这种复杂故事”——这封退稿信后来在拍卖会上以3.3万英镑成交。历史总在证明: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编辑手里,但传播真理需要“广撒网”的勇气。今天,当我们讨论一稿多投时,本质上是在争夺知识传播的效率革命。

一、学术界的沉默革命:Nature和Cell的“叛变”

2023年,学术圈发生了一场静悄悄的地震:顶级期刊《Cell》推出“一稿多投”系统,允许作者把论文同时投给27本子刊,审稿人集体上演“吃瓜群众围观同一篇论文”的盛况。这相当于在学术界的“婚恋市场”宣布:“欢迎同时与27位编辑谈恋爱,择优结婚!”

- 效率拯救科研狗:葡萄牙学者Dritjon Gruda在《Nature》控诉,气候变暖论文的审稿速度比北极冰盖融化还慢,等他终于收到录用通知,格陵兰岛冰川已瘦身30%。

- 系统比人更诚实:《华南农业大学学报》曾温馨提醒作者“被拒稿后请冷静15天再另投”,结果被网友群嘲:“贵刊审稿周期180天,却要作者守15天贞操?”

二、文学圈的暗流涌动:余华的“退稿美学”与网文平台的“分身术”

当余华在《文学或者音乐》中回忆《活着》被退稿5次的经历时,他可能不知道,今天的网文作者早已掌握“量子纠缠式创作”——同一部小说在起点、晋江、番茄小说同步更新,靠算法筛选出“天命平台”]。

- “盗墓笔记”经济学:南派三叔早年给《科幻世界》投稿被拒,转投《超好看》一炮而红。他坦言:“如果当年能一键投给50家杂志,《盗墓笔记》宇宙至少提前3年启动。”

- 平台潜规则:某网文平台编辑私下透露:“我们巴不得作者多平台分发,这样就能通过点击量数据反推哪家渠道的用户更‘氪金’。”

三、效率革命:当投稿变成“学术外卖”

想象一下:如果美团骑手每次只能接一单,且不准查看送达时间,估计全国的外卖小哥都会转行送学术论文。

- 数据暴击:《2022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显示,核心期刊平均审稿周期为5.8个月,比大象的妊娠期(22个月)还令人绝望]。

- “备胎”的胜利:某985高校教授在知乎自曝,他曾把同一篇论文投给6本期刊,结果被4家拒稿、1家要求修改、1家直接录用。他调侃:“这比相亲市场高效多了,至少不用等红娘反馈半年。”

四、法律与伦理的错位:当“学术贞操”撞上“知识平权”

期刊界有个黑色幽默:编辑可以光明正大“一稿多卖”(数据库授权、转载分成),作者却要被“一稿多投”的道德锁链捆住双手。

- 合同法的“打脸”现场:《合同法》第39条明示“格式条款不得排除对方主要权利”,但期刊投稿须知里“禁止一稿多投”的霸王条款,比秦始皇的度量衡还霸道]。

- “知识二道贩子”现形记:2021年,某期刊把作者论文转卖给知网获利12万,却只给作者800元稿费。作者愤而起诉,法官当庭发问:“您这算不算学术版《威尼斯商人》?”

五、技术平权:Crossref系统与AI审稿人的“捉奸雷达”

反对者总说一稿多投会导致“学术重婚”,但技术早已准备好解决方案:

- Crossref的“婚姻登记处”:这个全球论文数据库能实时检测重复投稿,比民政局查重婚还高效。2024年,它成功拦截某学者试图在8本期刊“娶妻”的壮举。

- AI审稿人的“火眼金睛”:IEEE某期刊训练AI模型识别论文“变装术”——改几个变量名称就伪装成新稿?系统秒回:“亲,您这属于学术界的‘雪糕刺客’。”

六、反驳与回应:给反对派的“灵魂三问”

1. “浪费资源论”:审稿人抱怨看重复稿件?数据显示,94%的“一稿多投”论文在首轮就被淘汰,真正需要“多人运动式审稿”的顶刊论文不足0.3%]。

2. “学术不端论”:请分清“一稿多投”(行为)和“一稿多发”(结果)。前者是战术试探,后者才是道德沦丧,就像同时给10家公司投简历≠同时去10家公司打卡上班]。

3. “质量滑坡论”:《Nature》统计发现,允许一稿多投的期刊论文被引量平均提高17%,毕竟好论文值得被更多审稿人“翻牌子”]。

七、让子弹飞一会儿,让知识跑快一点

当1620年《科学革命的结构》出版时,没人想到今天的科学家会在推特上直播实验;当2025年《细胞》彻底开放一稿多投时,或许我们会见证这样的场景:一篇新冠变种论文在12小时内被3大顶刊抢发,作者群发邮件:“亲们,请按Impact Factor高低排座,谢谢!”

毕竟,在知识爆炸的时代,与其让论文和文学作品在编辑部的抽屉里发霉,不如让它去江湖自由闯荡——毕竟,《哈利·波特》的魔法,从来不属于只投一家出版社的胆小鬼。

引用案例均来自网络公开报道,如有雷同,说明英雄所见略同。

你们有被“限制一稿多投”导致被坑的经历吗?可以评论区一起聊一聊!

华文国雅科学研究院作家研究所

投稿空间站编辑部

来源:影娱观察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