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久前,《2025全球独角兽榜》发布,来自苏州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追觅科技以205亿元估值强势登榜。成立仅7年,追觅已构建起扫地机器人、智能洗地机、无线吸尘器、高速吹风机四大品类,并延伸至高端大家电、智能厨电等全生态产品线,全球累计服务超2100万家庭。其发展
乐享科技履带式机器人
凯博易控eAMT双油冷电机驱动系统
星迈创新泳池水面清洁机器人
捷螺智能导航自主移动晶圆搬运机器人
□ 盛峥 柳玉琳
不久前,《2025全球独角兽榜》发布,来自苏州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追觅科技以205亿元估值强势登榜。成立仅7年,追觅已构建起扫地机器人、智能洗地机、无线吸尘器、高速吹风机四大品类,并延伸至高端大家电、智能厨电等全生态产品线,全球累计服务超2100万家庭。其发展速度之快、势头之猛,令人瞩目。
所谓独角兽企业,通常是指成立不超过10年、估值超10亿美元,拥有核心技术与市场潜力的未上市企业。它们不仅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更是区域经济转型与创新的强大引擎。
近年来,吴中经开区深入实施“产业强区、创新引领”战略,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一批高成长性企业跃升为“独角兽”。截至目前,这里已培育全球独角兽企业2家,江苏独角兽企业(含潜在)25家,苏州市独角兽培育企业24家,占吴中区全区总量近90%,吴淞江畔,一群“独角兽”加速崛起。
练就“独门绝技”
练就行业领先的“独门绝技”,是科创企业跃升为“独角兽”的关键。
2017年,清华“天空工场”实验室出身的俞浩带领团队,耗时两年攻克被国外行业巨头垄断的10万转/分钟高速马达技术,彼时国产马达转速仅徘徊在2万—3万转/分钟,一举打破国外企业巨头在马达领域的技术垄断。
“从一个小小的马达起步,不断探索技术的边界,在智能清洁领域引领行业创新。”追觅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正朝着“前面没有人的地方”加速迈进,到2024年,追觅已实现20万转/分钟马达量产。
离追觅科技智能工厂不远,同在吴淞江科技产业园内的星迈创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的测试池边,数台“蓝色潜艇”正巡回作业。池底污垢、池壁残留、水面漂浮物,顷刻一“扫”而空。
“依靠我们独创的浮力智能控制系统,产品可以实现水面、池底、池壁、水线立体全覆盖清洁。”公司研发总监乔亮表示。新一代产品融合视觉与激光雷达等多传感器,可精准感知场景,实现自主下水、清洁、返回,用户几乎零介入,预计明年亮相。
成立3年,星迈创新专注高端泳池机器人赛道,多次推出行业颠覆性产品,已成功入选苏州市独角兽培育企业。目前该品牌已进入全球38个国家市场,在1400美元以上高端市场占比85%,今年营收有望突破10亿元。
“我们的目标是做到行业Top1。”乔亮自信地说。公司研发团队占比50%,研发投入达营收15%,核心器件研发投入超出行业四五倍,正以核心技术构筑企业发展的“护城河”。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更多企业练就“独门绝技”。吴中经开区将培育独角兽、潜在独角兽企业,作为激发新动能的重要抓手。
捷螺智能设备(苏州)有限公司的测试车间里,一台台机器人“搬运工”按设定路线稳步行走。旋转机械臂,灵巧的“手指”夹起一盒晶圆样品,精准投送至产线设备。
“看似轻松的一夹,这一盒晶圆的最高价值可达2000万美元。”公司技术总监黄国真介绍。半导体晶圆成本高昂,搬运不容差错。捷螺的“独门绝技”正是通过算法和软硬件全套解决方案的创新,实现在精度、导航稳定性和设备稳定性上的行业领先,并可针对不同生产场景推出定制化产品。
这家2022年落户、专注半导体AMR机器人的企业,已入选江苏省潜在独角兽企业和苏州市独角兽培育企业,展现出强劲潜力。目前,公司已成为全球近七成头部IC设计厂商、晶圆制造和封测厂商的合作伙伴,产品在无尘车间累计运行200万公里,搬运晶圆超70万盒,1200天无事故,年产能达600台,产值近8亿元。
“独角兽企业加速涌现,产业集群竞争力才能加速提升。”吴中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经开区持续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高企—瞪羚—独角兽—上市”五级企业发展梯队,一批具有强大创新力、高成长性的企业脱颖而出,这意味着企业不仅将获得对应的研发奖励补贴,更意味着行业、市场、资本的认可,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打造“共生群落”
走进启光德健医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的跨界创新中心,满墙专利诉说着企业的创新实力。一旁的自动化设备安静运行,让人仿佛置身精密制造车间。最近,公司喜讯频传:自主研发的三期临床抗肿瘤药物与国内头部生物医药企业复宏汉霖达成商业合作,将辐射中国和广大新兴市场国家;在刚刚公布的2025年度苏州市创新联合体名单中,公司联合西交利物浦大学等9家成员单位所组建的“苏州市AI和自动化驱动的XDC新药开发创新联合体”正式入选。
跨界、融合,自2020年落户吴中经开区以来,启光德健就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制药路径。公司自主研发的酶促定点偶联技术,结合智能制造与信息化,大幅提升偶联制备效率,加快新药研发速度,并成功突破ADC药物研发中的多个技术瓶颈,深刻改变了偶联药物的开发模式。
此外,公司汇聚智能自动化、软件系统、材料科学等多领域人才,自主开发出智能连续偶联生产系统,在全球首次实现于抗体车间生产高质量ADC药物,为肿瘤患者提供更优质、安全且价格更可及的创新产品。由秦刚博士带领的团队入选苏州市重大创新团队,公司目前已跻身中国及江苏潜在独角兽企业、苏州市独角兽培育企业,并建设了苏州市生物偶联药物创新研究院。
“独角兽”跑得更快更好,不仅要靠自身的实力,更要有优异的创新生态。吴中经开区通过鼓励政、校、行、企、研开展协同创新、组建创新联合体等方式,让更多独角兽企业从“技术融合”走向“群落共生”。
位于甪直镇的凯博易控车辆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10年深耕新能源非道路工程装备及商用车动力系统,凭借全球首创平行轴式多电机多模电驱系统,解决了百吨级以上重型装备多动力源变速驱动设计难题,实现了对强动力、高可靠和低能耗的要求,技术国际领先,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要取得更大突破,不能闭门造车。”公司执行副总裁潘国平介绍。在相关部门支持下,公司牵头成立了苏州市新能源重型车驱动系统创新联合体,联合苏州时代新安等企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等高校,以及科技服务、投融资机构共10家单位,共同开展项目攻关。
目前,联合体已成功开发国内首台高电压平台的160吨级纯电挖掘机驱动系统及甲醇混动系统,作业效率提升15%,每年为客户节省能源费用40%。同时参与制定2项国标与1项行标,填补标准空白。
“这就好比为新能源工程机械装备匹配了一个更强大的‘心脏’,能耗更低,动力更强。”潘国平说。当前,联合体正攻关百吨级电动挖机套件和200吨矿卡电驱动系统。后者属国内最大吨位,将推动工程机械装备领域新能源化、绿色化与智能化进程。
助力“踏浪前行”
今年6月,一场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培训会在吴中经开区举行。培训以“金融助力、法律护航、价值共创”三维联动,提供从资本运作到风险防控的一站式解决方案。20余家“独角兽”企业与人才代表齐聚,就投融资、纠纷化解等实际问题与专家交流,收获前瞻又实用的指导。
这样的培训会、独角兽企业答辩模拟会,在吴中经开区已成为常态。紧扣吴中区机器人+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大健康等“3+2+N”重点产业集群建设,经开区拉网调研科创企业,筛选建立“独角兽”储备库,开展“专业化+定制化”培训,协同人才、招商、投融资等多部门联动助力。
“在企业申报过程中,做到精准服务和指导,专利数量、融资规模,缺什么补什么。”吴中经开区科创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既谋早谋小、提前储备,也谋深谋远、精准滴灌,吴中经开区通过全周期护航,发掘和培育一批“独角兽”,使它们健康成长,又好又快“跑起来”。
科技“新秀”乐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去年年底成立,其研发的履带式机器人W-Bot,还未上市就已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更因亮相“苏超”赛场火爆网络。这家专注消费级家庭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年轻企业,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和精准的市场定位,初期就完成天使轮和天使+轮两轮近3亿元融资,最新估值近12亿元,目前正在申报苏州市潜在独角兽企业。
“我们自研的情绪识别大模型,能精准解读用户微表情,实现情感陪伴,还集成移动安防、健康监测、全屋物联网等功能。”公司首席战略官严冬介绍,经开区不仅提供全程辅导支持,还协调对接了企业急需的家庭测试场景,大大加快了产品落地,公司W-Bot与小型机器人Z-Bot两款产品预计第四季度上市,有力加重申报独角兽企业的“筹码”。
以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优势,吴中经开区正持续聚焦核心技术突破,围绕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厚植创新沃土,营造雨林生态,赋能企业跃升、加速,助力更多潜在独角兽踏浪前行,在新领域新赛道全力冲刺。今年以来,经开区已有超30家高成长性企业集中申报省级潜在独角兽,吴淞江畔,一批新的“独角兽”已在路上。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