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东西变形,视力下降,几近失明……人老了就该忍受失去光明的痛苦吗?8月26日,记者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获悉,该院眼科张含教授团队成功为超高龄患者完成右眼玻璃体切割手术,让95岁老人重获清晰视界。
转自:沈阳日报
看东西变形,视力下降,几近失明……人老了就该忍受失去光明的痛苦吗?8月26日,记者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获悉,该院眼科张含教授团队成功为超高龄患者完成右眼玻璃体切割手术,让95岁老人重获清晰视界。
九旬老人视力残存0.02
年过九旬的李先生精神矍铄,头脑清楚,本应享受安稳幸福的晚年。但三年前,他的右眼视力逐渐下降,在一家医院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手术后视力明显恢复。可仅仅过了两年,右眼视力就再次下降,并出现视物变形,被确诊为“右眼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这是一种因眼内玻璃体与黄斑区异常粘连牵拉导致的眼病,能够引发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甚至致盲。玻璃体切割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李先生的家人辗转多家医院求诊,皆因高龄、手术风险过高,而被建议保守治疗。
视物扭曲变形,即将消失的光明,让老人在生活中备受煎熬。辗转之下,家人陪着老人来到中国医大一院眼科就诊,期望在这里留住光明。张含教授团队接诊后为老人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评估。检查显示,老人黄斑区被玻璃体条索牵拉隆起,视力仅剩下0.02,除了手术别无他法。但玻璃体切割手术是眼科的四级手术,相对于其他眼科手术,本身就存在较高风险。作为超高龄患者,老人全身机能衰退、麻醉耐受性差,多种因素都会增加风险。以前,很多老人和家属也觉得因为治疗眼疾去冒险“犯不上”,为90岁以上超高龄患者实施玻切术因此被视为难以逾越的禁区。但老人说,自己的余生不想在黑暗中度过。凭借丰富的医疗经验,张含医疗团队决定迎难而上,一场“视力守护战”就此拉开序幕。
局麻手术挑战禁区
为了规避全麻风险,手术采用局部麻醉,全程进行心电监护,将血压及心率控制在理想范围,并制定应急预案,防止意外发生。黄斑手术极其精细,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头部轻微移动就可能导致眼内器械损伤视网膜组织,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伤。老人平卧后头部不自主颤动,且呼吸幅度大,手术难度大大增加。为了让老人放松,手术间播放轻柔音乐,张含教授和医护人员也与老人聊天缓解紧绷的神经。
此时,张含教授总结颤动规律,及时预判,快速用高速玻切头精准剥离粘连的玻璃体后皮质,凭借毫米级精细操作,彻底解除黄斑牵引,零损伤复位黄斑结构。仅有0.5毫米的微小切口避免了缝合损伤,进一步减轻术后不适感。手术全程仅30分钟,无出血及并发症。“张教授一直和我说话,一点都不害怕!”老人说。
术后第1天,揭开纱布刹那,老人紧握医生双手,激动地说:“我看清了,看清了!”术后第2天,老人不需要搀扶,在病房散步。术后第3天,老人已经能独立阅读报纸标题。出院时,他高兴地说:“我又可以出去溜达了!”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尚志文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