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5日至9月5日,沈阳地铁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开学季”主题活动,从“你好新同学”主题打卡墙,到桃仙机场站、农业大学站和沈阳大学站的快闪。此外,还有“三折叠”的“乘地铁到高校”指引地图、寄语书签、祝福广播等,我们的城市以十二分的热情迎接新生。
转自:沈阳日报
□孙连宇
沈阳正在进入“迎新季”,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新生将在这里展开求学之旅,将人生中最美好的几年交予这座城市。
8月25日至9月5日,沈阳地铁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开学季”主题活动,从“你好新同学”主题打卡墙,到桃仙机场站、农业大学站和沈阳大学站的快闪。此外,还有“三折叠”的“乘地铁到高校”指引地图、寄语书签、祝福广播等,我们的城市以十二分的热情迎接新生。
城市的第一印象,往往始于一些看似微小的细节。一句广播祝福、一次快闪互动……不仅给初到沈阳的学子增加了亲切感,更传递着温度与诚意。这种“初体验”既有象征意义,也有实质内涵。它构建了年轻人对生活新环境的感性认知,短期影响其对城市的评价,未来甚至关系他们的去留选择。
城市的竞争力,归根结底就是人的竞争力。尤其是在人口结构变化、城市间人才争夺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如何吸引并留住年轻人,已然成为许多城市发展的核心议题。真正留住年轻人的,不只是毕业季的优惠政策、招聘补贴,更有城市本身持久的吸引力——那种融于日常、体现在细微处的“人格魅力”。
这种魅力来自城市的主动作为、悉心培育与积极展示。如沈阳地铁“开学季”策划,不仅是服务功能的延伸,更是一种情感联结的建立。城市的魅力可以体现在公共服务的效率上,也可能藏于一草一木的市容环境中;它既是宏观层面的规划格局,也是地铁里一个书签、一句问候的细腻关怀。
进一步看,展现城市魅力、迎接新市民,不仅是政府部门的职责,还是整座城市的共同课题——每一位市民的言行举止,都是城市形象的生动注脚;每一次热情的指引、每一份友善的接纳,都在塑造着年轻人心中的城市面貌。唯有社会多方参与、共建共融,才能让“迎新”成为一种可持续的情感共鸣。
青年兴则城市兴,城市暖则青年留。沈阳的“迎新”实践,本质上是城市对青年需求的积极回应,也是对自身魅力的主动培育。当城市以细节打动人心,以真诚赢得信任,年轻人自会以青春活力反馈这座城市,共同书写一段彼此成就的佳话,汇成浩荡向前的振兴大势。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