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某团商家为26%的佣金暗自神伤时,京东外卖凭借"1单抵6单"的盈利模型,正在掀起餐饮行业的大迁徙。“在某团拼死拼活卖200单,不如在京东接40单赚得多!”一位烧烤店老板的吐槽,揭开了餐饮人集体“转战”京东外卖的隐秘狂潮。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个新晋平台仅用30天
当某团商家为26%的佣金暗自神伤时,京东外卖凭借"1单抵6单"的盈利模型,正在掀起餐饮行业的大迁徙。“在某团拼死拼活卖200单,不如在京东接40单赚得多!”一位烧烤店老板的吐槽,揭开了餐饮人集体“转战”京东外卖的隐秘狂潮。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个新晋平台仅用30天便搭建起40万商户生态,跑出了令行业侧目的"京东加速度"。
账本颠覆:从为平台打工到利润反超
“一份红烧肉餐卖26元,某团抽走7块,流量和广告的费用摊到订单上也要付出1-2块的成本,这一单我到手也就十几块钱,堪堪维持住成本。”杭州快餐店老张的盈利账本,戳破了某团“薄利多销”的谎言。
但在京东外卖,老张发来的订单截图显示,顾客实际支付22.8元,本单预计收入24.1元,收入甚至高于顾客实际付款,老张解释,这是顾客领取了平台的大额红包,但红包的成本平台承担并没有算到商家头上,相当于平台为用户做了补贴。
这种变革在地方特色餐饮中更为显著。柳州螺蛳粉店主展示了神奇场景:顾客实际支付28.99元,餐厅收入高达38元,“同笔订单,京东到手38元,促销成本完全由平台消化,我们终于敢用真筒骨熬汤了。"该店主坦言: “京东平台给顾客有补贴,注意是平台补贴和商家没有关系,不像其他外卖平台,用户购买的超级会员、满减、减配、膨胀红包、引流红包等等,基本都算商家头上。客人实付价其实差不多,区别只是京东不抽佣金,也没有各种红包剥削商家,所以商家赚到的钱多。”
品质经济的强势回归
40万家明厨亮灶餐厅的集体上线,正在重塑外卖品质标准。北京通州区的一家新疆特色餐厅入驻京东外卖刚刚20多天,日订单量已经达到了100单。“刚开始上线一天有5、6单,过了三四天订单就长的很快了,现在每天基本都有100单,已经比其他平台高了,这个月干2000单不是问题。”
这种品质觉醒正形成链式反应。调查发现,某团对餐饮商家抽佣比例高达15%-26%,叠加流量营销费等隐性成本,中小商家综合运营成本超35%。为维持利润空间,大量商家被迫选择预制菜、降低卫生环境标准来压缩成本,用心经营的商家反而难以为继,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困局。这种困境折射出外卖行业怪圈——坚守品质的商家举步维艰,“黑外卖”却借平台流量优势快速扩张。京东外卖正是切中这一痛点,以“0佣金”捕获大量品质餐厅上线,形成了良性发展的开端。
夜以继日迭代产品基建
面对初期"系统卡顿"的质疑,京东展现了零售巨头的数字化底蕴。在京东外卖产品研发团队夜以继日的推进迭代下,商家每天都能感受到系统使用上的变化。
在小红书上“直播”式记录自己与京东外卖合作历程的粤菜老板王先生,在最新的一篇笔记中提到:“上线京东1个月了,商家后台系统每天都在迭代,我的意见很受重视,我能够感受到,京东的这些年轻人是真的想把外卖这个生意做好,而且是把我们这些门店服务好!”不少商家都提到了和他们对接的BD常说的一句话“京东外卖虽然不完美,但我们很努力,迭代快!”
重构中的行业新秩序
当《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之际,京东外卖的"零佣金+全透明"模式与监管要求形成共振。不少服务商在社交平台上晒出提前结款的账单,高呼“跟着东哥干跟对人了!干劲十足!”
这场由商户自发的"用脚投票",正在引发连锁反应。当平台竞争回归'赋能商户'的本质,餐饮业的创新活力才能真正释放。"业内人士的评价,或许昭示着外卖产业即将迎来价值重估的新纪元。
来源:界面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