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铁岭市中心医院总院区开诊,一系列先进设备惊艳亮相并投入使用。其中,以往仅在省级医院才配备的复合手术室,如今已成为医院神经外科的 “得力助手”,并在短时间内展现出强大效能。3 月 7 日与 3 月 19 日,两例高难度复合手术在此圆满完成。尤其是 3 月 7
随着铁岭市中心医院总院区开诊,一系列先进设备惊艳亮相并投入使用。其中,以往仅在省级医院才配备的复合手术室,如今已成为医院神经外科的 “得力助手”,并在短时间内展现出强大效能。3 月 7 日与 3 月 19 日,两例高难度复合手术在此圆满完成。尤其是 3 月 7 日完成的首例复合手术,创造辽北地区神经外科三项纪录,标志着铁岭市中心医院在危重脑血管疾病救治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神经外科赵德强主任介绍,作为外科手术室与先进医学影像设备深度融合,复合手术室实现了“诊断-治疗-评估”闭环管理。医院新建的神经外科复合手术室,能提供高标准无菌环境,配备了计算机断层扫描(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显微镜、麻醉机等设备。同时,通过神经外科、放射影像科、专职护士等多学科团队的协作,保证了手术安全有效。
以3月7日通过首例神经外科复合手术成功救治的重症患者为例,足见复合手术室的显著优势。
该位患者78岁,女性,突发意识障碍3小时急诊入院,查体呈昏迷状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仅5分,病情危重。急诊CT显示,患者存在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急性脑积水,Hunt-Hess分级为Ⅳ级。患者在急诊抢救期间突发呼吸骤停,经心肺复苏后转入神经外科。
面对这一棘手情况,赵德强团队联合麻醉科、放射影像科紧急会诊,结合患者高龄、病情危重等特点,拟定个性化救治方案:在复合手术室实施全脑血管造影明确责任病灶,根据造影结果选择介入栓塞或开颅夹闭,同期处理急性脑积水。此时,患者再次出现呼吸循环不稳定。救治团队启动急诊复合手术流程,麻醉师、手术室护士、操作技师集结到位。
19时30分,患者在复合手术室接受全身麻醉后,首先行全脑血管造影及3D-DSA重建,影响结果清晰显示患者左侧后交通动脉4.5mm×3.2mm囊状动脉瘤,至此病因确诊为左侧后交通支动脉瘤破裂出血。综合考虑患者情况,团队决定实施动脉瘤栓塞术和双侧脑室外引流术。
赵德强主任主刀实施动脉瘤栓塞治疗,精准置入3枚弹簧圈,实现动脉瘤完全栓塞,术中通过造影验证,确保无残余显影。针对急性脑积水,团队创新性运用复合手术室可旋转检查床特性,在维持无菌条件下将患者体位调整至45°,同期完成双侧脑室外引流术。术中可见患者颅压很高,随着脑脊液缓慢放出,急性脑积水问题得到有效解除。随着检查床归位,GCT复查显示引流管位置精准,没有再出血,脑室系统缩小。
赵德强主任指出,若按照传统医疗模式,在缺乏复合手术室的情况下,这位患者需要在 CT 室进行 CTA 检查以排查动脉瘤,确诊后再转运至导管室进行血管造影及 DSA 介入栓塞治疗,随后又要转运至手术室实施开刀手术。整个过程不仅栓塞治疗和开颅手术无法在同一地点进行,患者在搬动转运多个地点过程中,也会增加血氧饱和度下降、血压不稳定,以及各种管路、气管插管等管路脱管的风险。
如今,凭借复合手术室,介入栓塞治疗与开刀手术能够在同一检查床上无缝衔接。术中若需判断血管是否通畅或排查其他潜在问题,可即时通过造影证实。数字减影机的C臂配合可旋转检查床,可以使在最佳检查位置、通过不同角度获取患者血管图像,实现类CT功能。此外,手术开展期间,影像科放射技师、麻醉师、导管室和手术室护士全部在复合手术室内各司其职,真正实现一站式紧密衔接工作,为患者提供了更精准、全面的治疗。
在赵德强主任团队精湛医术、各科室精诚协作,以及复合手术室强大功能的加持下,患者术后入NICU,生命体征平稳。术后24小时脱离呼吸机。GCS 8分。首例高龄重症动脉瘤破裂一站式救治、首例复合手术室多术式联合应用、首例术中GCT实时质量控制,该病例创造了辽北地区神经外科三项纪录。
自铁岭市中心医院新建复合手术室应用以来,截至发稿前,在80平方米的“生命守护舱”内,神经外科已圆满完成神经介入治疗手术20多例,神经外科复合手术2例,成功救治2位重患,实现里程碑式的全新突破。复合手术室等一系列先进设备与前沿技术的成功落地应用,不仅推动铁岭市中心医院在医疗创新的道路上稳步迈进,更彰显医院以实际行动诠释守护生命的使命担当,让更多优质医疗服务惠及辽北人民,为辽北地区医疗事业注入更强劲动力的强大决心。
来源:二三里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