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毕业生万元正骨遭群嘲:精英教育的反叛还是医疗乱象的缩影?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2 17:59 1

摘要:在抖音刷屏的“咔咔”正骨声中,北大医学部毕业生张乐超的遭遇撕开了中国社会的三重裂痕——当这位年入百万的正骨师被同学踢出班级群时,评论区涌入的20万条留言里,“浪费教育资源”与“治病救人何错之有”的声浪激烈碰撞,而背后更暗流涌动的,是中医正骨行业监管缺失与资本狂

在抖音刷屏的“咔咔”正骨声中,北大医学部毕业生张乐超的遭遇撕开了中国社会的三重裂痕——当这位年入百万的正骨师被同学踢出班级群时,评论区涌入的20万条留言里,“浪费教育资源”与“治病救人何错之有”的声浪激烈碰撞,而背后更暗流涌动的,是中医正骨行业监管缺失与资本狂欢的博弈。

张乐超的履历堪称医学精英范本:高考600分考入北大预防医学专业,毕业后进入三甲医院,却在两次腰椎手术后因中医正骨重获新生。正是这段“医者难自医”的经历,让他选择从体制内出走,将现代解剖学融入传统正骨技术,单次收费1万元,预约排期长达三个月。然而,这种跨界创新在同学群中却被视作“堕落”——临床医学出身的同窗们无法接受预防医学高材生沦为“手法操作工”,正如网友质问:“北大毕业证难道是正骨师的防伪标签?”

在北京市三甲医院推拿科收费300元/次的对比下,张乐超的万元定价引发轩然大波。支持者晒出病历:某企业高管颈椎错位经其调整后免于手术,认为“疗效即价值”;反对者则揭露行业乱象——浙江台州某养生馆无证人员模仿抖音视频给顾客“掰脖子”,导致胸椎错位。更值得玩味的是,张乐超的定价体系恰恰暴露行业监管灰色地带:我国《中医药法》规定正骨属医疗行为,但大量美容院以“体态管理”为名收费数万,却无需公开技术资质。

当张乐超在诊所接待企业CEO时,二三线城市的年轻人正沉迷于“正骨解压”。小红书数据显示,“正骨vlog”话题播放量超8亿次,短视频里“徒手缩胯”“瞬间长高”的魔幻效果吸引无数95后。然而央视调查显示,北京某医美机构无证人员用健身教练速成班学的“美式整脊”,导致23岁女生腰椎间盘突出。这种供需错配背后,是中医技术认证体系的混乱——尽管《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要求从业者通过省级考核,但现实中“3个月拿证”的培训机构仍大行其道。

张乐超案最深刻的隐喻,在于其北大毕业证与中医师承的双重身份困境。当他在法庭上出示《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时,法官却要求补充现代医学循证依据——这种中西医评价体系的割裂,恰如网友戏言:“能治病的被骂骗子,治死人的却称大师。”而更深层的矛盾,是医疗资源分配失衡的投射:三甲医院规培医生月薪8000元,民间正骨师年入百万,这种收入倒挂催生了精英人才“体制外突围”的集体焦虑。

在张乐超的诊所墙上,挂着患者赠送的“妙手仁心”锦旗,而百米外的写字楼里,资本正批量复制“北大正骨”概念店。这场关于学历、职业与医疗伦理的争论,或许终将淹没在下一个网红疗法的流量狂欢中,但那声“咔嗒”的骨节复位音,仍在叩问每个围观者:当治病救人也需名校背书时,我们究竟在恐惧什么?

来源:焱焱课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