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升级!国家卫健委发布16项新标准,重构医院感染防控体系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8 19:32 1

摘要:2025年8月20日,国家卫健委正式发布《国卫通〔2025〕9号》公告,推出16项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重点聚焦医院感染控制领域,将于2026年2月1日起全面实施。此次标准更新覆盖空气净化、医用织物洗涤、手术部位感染防控等核心环节,同步废止4项旧版规范,标志着我

2025年8月20日,国家卫健委正式发布《国卫通〔2025〕9号》公告,推出16项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重点聚焦医院感染控制领域,将于2026年2月1日起全面实施。此次标准更新覆盖空气净化、医用织物洗涤、手术部位感染防控等核心环节,同步废止4项旧版规范,标志着我国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进入科学化、精细化发展新阶段。

1.空气净化:动态监测与分级管理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标准》(WS/T368-2025)首次提出「呼吸道传染病风险评估」机制,要求医疗机构根据不同科室风险等级选择空气净化措施。例如:

·高风险区域(如手术室、ICU)需每日通风至少2次,每次30分钟,并安装实时监测设备;

·空调系统需严格遵循「排风口高于进风口6米」的物理隔离原则,避免交叉污染;

·空气消毒机需符合WS/T648医用级标准,高风险区域每季度需检测空气细菌数。

2.医用织物:全流程量化管控

《医疗机构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标准》(WS/T508-2025)针对感染源控制提出量化指标:

·洗涤流程需明确消毒剂浓度(如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mg/L);

·清洁织物菌落总数需≤200CFU/100cm²,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不得检出;

·感染性织物需采用「先消毒后洗涤」模式,避免二次污染。

3.手术部位感染:实时监测与行为规范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WS/T861-2025)首次将手术室空气质量纳入实时监测范围:

·术中人员流动需严格限制,非必要人员不得进入手术区域;

·空气监测数据需与医院感染管理系统联动,异常时自动预警;

·术后伤口评估引入多模态智能监测技术,结合患者报告与图像分析提升诊断效率。

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旧标准在空气净化设备管理、织物洗涤流程等环节存在指标模糊、更新滞后等问题,已难以适应当前医疗机构感染防控需求。新标准的出台,将推动全国医疗机构建立更科学、更精准的感染控制体系。

此次标准更新具有三重战略意义:

一是提升防控能力,通过细化空气净化、环境消毒等操作规范,有效降低院内交叉感染风险,尤其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能更好地保障患者安全。

二是规范行业行为,统一全国医疗机构感染控制标准,解决地区间、机构间管理差异问题,促进医疗服务同质化。

三是推动技术创新,鼓励医疗机构采用智能监测设备、高效过滤系统等新技术,助力智慧医院建设。

在医院感染防控中,空气消毒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雷神空气消毒机凭借其卓越的消杀病毒功能,为医疗机构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雷神空气消毒机采用大气变频等离子喷射消毒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杀灭空气中的病毒,如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降低病毒在空气中的传播风险。它可以广泛应用于医院的病房、手术室、门诊大厅等各个区域,为患者和医护人员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空气环境。

新标准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进入了科学化、精细化发展的新阶段。而雷神空气消毒机等先进设备的应用,将助力医疗机构更好地落实这些标准,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发挥重要作用。

注:本文信息、图片整理自网络等。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leisdlz@163.com。

来源:雷神等离子科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