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石油炼化过程中释放的臭气包含多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恶臭污染物。根据《GB 14554-199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重点控制的成分包括:
石油炼化过程中产生的臭气确实含有多种有毒有害成分,主要包括硫化氢、氨气、甲硫醇、二硫化碳和苯乙烯等,这些物质在高浓度暴露下会对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肝脏造成损伤,因此既影响环境空气质量,也威胁人体健康。
石油炼化为什么会产生臭气?
在石油化工生产中,原料主要是石油馏分和天然气。裂解、加氢、催化裂化等环节会释放出烃类、含硫化合物和含氮物质。根据生态环境部《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炼油和石化装置属于典型的恶臭污染源,主要排放点包括:
炼厂火炬尾气
储罐和装卸环节
废水处理池和污泥池
这些环节会释放出具有刺激性和腐败气味的气体,形成臭气污染。
哪些主要臭气成分对人体有害?
石油炼化过程中释放的臭气包含多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恶臭污染物。根据《GB 14554-199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重点控制的成分包括:
硫化氢(H₂S):职业接触限值(MAC)为10mg/m³,高浓度可致神经毒性。氨气(NH₃):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20mg/m³,刺激眼和呼吸道。苯乙烯(C₈H₈):PC-TWA为50mg/m³,长期接触可能引发神经衰弱。其他成分如甲硫醇(MAC 1mg/m³)、二硫化碳(PC-TWA 5mg/m³)等均对人体有明确健康危害。
石油炼化臭气对环境有何影响?
恶臭不仅仅是气味问题,更是一种环境污染。根据《202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臭气投诉在全国环境信访案件中占比超过20%,其中石化行业是重点来源。恶臭物质进入空气后会:
与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臭氧和二次颗粒物;
在水体沉降中引起水质恶化,增加COD和BOD;
长期积累可能改变生态系统,影响植物和动物健康。
因此,臭气控制不仅是厂区内部安全问题,更与区域大气环境治理密切相关。
人体暴露在臭气中有哪些风险?
当空气中臭气浓度超过《GB14554-93》规定的厂界排放限值(如氨气≤1.5mg/m³,硫化氢≤0.06mg/m³),人群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短期暴露:眼睛流泪、咽喉灼热感、恶心、头晕。
中期暴露:嗅觉疲劳(对气味失去敏感)、呼吸道炎症。
长期暴露:神经系统紊乱、肝脏和肾脏损伤,部分化合物甚至有潜在致癌性(如苯类物质)。
这也是为什么炼化企业往往要求厂区配备恶臭气体检测仪,并建立职业健康监测制度。
如何监测和控制石油炼化臭气?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以下手段:
仪器检测:使用赢润集团研发生产的ERUN-QB9620移动手提式恶臭气体检测仪,可以用来检测《GB1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的控制恶臭污染物气体包括臭气在内的九种指标(氨气、三甲胺、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二硫化碳、苯乙烯、臭气浓度OU)的浓度值,可以实现与GB/T 14675-1993 空气质量 恶臭的测定 三点比较式臭袋法结果相连,可作为电子恶臭鼻使用。
生物法治理:生物滴滤池、活性污泥吸收恶臭物质。
吸附与燃烧:活性炭吸附、蓄热式焚烧(RTO)对高浓度废气治理效果好。
法规约束:企业必须遵循《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这些方法不仅减少了厂界气味扰民问题,也保障了工人的职业健康安全。
石油炼化产生的臭气确实有毒,涉及的成分从刺激性气体到潜在神经毒性物质不等。长期暴露会危害人体健康,也会对大气和水体环境造成影响。科学监测、严格执行排放标准以及推广高效治理技术,是降低臭气风险、保障公众健康的核心手段。
来源:赢润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