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60岁卖掉祖宅 妻子当场昏倒 乡亲们看到地契背面 原是为了救命钱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2 12:08 2

摘要:初冬的早晨,天还没亮,村口那棵被闪电劈过的老槐树上停着几只乌鸦。李叔蹲在门口,一手拿着褪了色的搪瓷杯,一手夹着烟。那支烟燃了大半,烟灰却没掉,像是忘了抽。

初冬的早晨,天还没亮,村口那棵被闪电劈过的老槐树上停着几只乌鸦。李叔蹲在门口,一手拿着褪了色的搪瓷杯,一手夹着烟。那支烟燃了大半,烟灰却没掉,像是忘了抽。

他家的门前堆着几筐红薯,昨晚刚从地里挖出来的,还带着土。土里还混着去年秋天的枯叶,不知怎么就留到了今年。

“那个,媳妇,水开了没?”李叔突然抬头问了一句。

屋里没人应。

其实水壶早就干了,发出刺耳的声音。李叔摇摇头,叹了口气,掸掉烟灰,站起来,膝盖发出”咯吱”一声响。

他的老伴儿赵大娘已经两天没和他说话了。自从那天在村委会签了卖房契,她就像变了个人。

“卖祖宅,晦气!”赵大娘把菜刀往菜板上一插,“六十年住下来的地方,就这么卖了?”

李叔抿了抿嘴,不作声。烟灰掉在地上,他用脚搓了搓,留下一道灰色的痕迹。

村里人都知道,李家那栋房子是李叔爷爷建的。三间正房,两间偏房,砖瓦结构,在村里算是老宅了。院子里的那棵石榴树比李叔还大几岁,开花时红得像火。

现在,这一切都要归于别人了。

“四十五万,”赵大娘把昨天煮的红薯倒在桌上,“咱们村谁家卖房子不是八十万起步?那个王老五家的破房子都卖了六十万!”

李叔看了看桌上的红薯,皮已经有点皱了,但他还是拿起一个啃了起来。

“人家盖得新,咱们这个老了,”他说,声音很低,“而且我都跟你说了,村里要扩建水泥路,咱们这房子早晚要拆。”

赵大娘重重地坐在椅子上,那张木椅发出一声哀嚎。

“那也不用卖这么便宜啊!你这老糊涂了是不是?”

李叔没接话,只是继续吃红薯。他的牙齿已经不太好了,咬红薯时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像是在同意赵大娘的话。

村里人都不敢相信李叔会卖掉祖宅。那天签约的时候,小卖部的林婶、村委会的老宋、还有几个闲人都围在旁边看热闹。

“李叔,想不到你这么大岁数了还这么有魄力啊!”林婶笑着说。

李叔勉强扯出一丝笑容:“是啊,人老了,不中用了。”

签约那天,赵大娘拿着抹布擦了三遍桌子,好像要把签字的痕迹一起擦掉。签完字,她就没再说话,只是回家收拾东西。

李叔说过,他们要搬到镇上去住,那里有自来水,有暖气,冬天不用担心冻着。赵大娘却像没听见一样,继续收拾着她的针线盒、陶瓷碗和裁剪了一半的布料。

村里的闲话也多了起来。

“听说李叔被他儿子逼的,”村口理发店的老王说,“他儿子在城里买了房子,首付差点钱。”

“我看是他自己想花钱享受,”卖菜的刘婶接话,“六十岁了,还想着过什么好日子。”

这些话传到李叔耳朵里,他只是笑笑,然后继续修理他那个年代久远的自行车。车链子已经锈了,但他还是仔细地上着油,好像要骑很远的路。

赵大娘忙完家务后,就坐在院子里晒太阳。她的手上总是拿着一双袜子,织了又拆,拆了又织。

“你那不是白费力气吗?”李叔有一次问她。

“总得做点什么,”赵大娘头也不抬,“要不然心慌。”

搬家的前一天,李叔早早地起了床。他把那些旧家具都搬到院子里,想看看哪些还能用,哪些该扔了。那张他和赵大娘结婚时买的床,腿有点歪了,但木头还结实。

“留着吧,”他自言自语,“到了镇上找个地方修修。”

赵大娘在厨房忙活,切菜的声音特别大,像是在发泄什么。

“你说那个王老五,”她突然开口,“为啥出那么多钱买咱们这老房子?”

李叔愣了一下:“他说是给他儿子准备的,以后结婚用。”

“鬼话!”赵大娘声音拔高,“他儿子今年才十岁!”

李叔没有接话,只是继续整理东西。他的动作很慢,像是在回忆每一件物品背后的故事。

那天晚上,李叔突然去了一趟村委会。回来时,他的口袋里揣着一张纸。

“去干嘛了?”赵大娘问。

“村委会有点事,”李叔说,“老宋找我聊天。”

赵大娘”哼”了一声,继续织她的袜子。

搬家那天,村里来了很多人帮忙。虽然嘴上说着闲话,但做起事来倒是麻利。李叔家的东西不多,一辆三轮车就装走了大半。

“李叔,这老房子真舍得卖啊?”村里的小张问。

李叔看了看那栋住了一辈子的房子,笑了笑:“人嘛,总要往前走。”

赵大娘在一旁听了,眼圈红了,转身就走。正好撞见拿着地契来的王老五。

“嫂子,东西都收拾好了?”王老五笑着问。

赵大娘没理他,径直走向大门。李叔有些尴尬,连忙岔开话题:“老五,地契带来了?”

“带来了,带来了,”王老五从怀里掏出一个红色的本子,“给您老过目。”

李叔接过地契,认真看了起来。这时,赵大娘突然回来了,看到李叔手里的地契,脸色一变。

“给我看看!”她一把抢过地契,“我倒要看看这四十五万是怎么写的!”

她翻开地契,突然脸色变得煞白,身子一软,晕了过去。

村里人都惊呆了,纷纷围上来。李叔连忙扶住赵大娘,大声喊道:“快,快叫医生!”

赵大娘晕倒后,地契掉在地上,翻到了背面。有人好奇地捡起来看,然后惊讶地叫出声:

“这…这是什么?”

李叔叹了口气,没有回答。

地契背面,整整齐齐地贴着一张医院的诊断证明。上面写着:患者赵秀英,确诊为肺癌早期,需手术治疗,预计费用四十万元。

诊断日期是两个月前。

村里人都愣住了,纷纷看向李叔。

“李叔,这…”老宋欲言又止。

李叔摇摇头:“不用说了,先送她去医院。”

赵大娘被送到医院后,医生说是一时情绪激动,休息一下就好。李叔守在病床前,看着赵大娘苍白的脸,忍不住掉下泪来。

“你这老东西,”赵大娘醒来后第一句话就是,“为啥不告诉我?”

李叔握住她的手:“你那么疼那房子,我怕你不肯卖。”

赵大娘泪流满面:“那是祖宅啊,你爷爷留下的…”

“人比房子重要,”李叔轻声说,“你比啥都重要。”

原来,两个月前,赵大娘去镇上检查身体,医生发现她肺部有阴影。进一步检查后确诊为肺癌早期,需要手术治疗。

李叔听到这个消息后,整个人都懵了。他们的积蓄只有几万块,根本不够手术费。儿子在城里刚买了房子,也拿不出这么多钱。

思来想去,李叔决定卖掉祖宅。

他没有告诉赵大娘实情,只说村里要扩建水泥路,房子早晚要拆。赵大娘虽然不舍,但拗不过李叔的坚持,最终同意了。

村里人都不明白,李叔为什么要卖那么便宜。原来,是因为他急需用钱。而王老五是村里为数不多有钱又肯立即付全款的人。

“李叔,你咋不早说呢?”村里人纷纷问道。

李叔摇摇头:“这种事,能少说就少说。”

村里人都被李叔的举动感动了。那天晚上,村委会的老宋组织了一次捐款,给李叔家筹了近五万块钱。

“李叔,咱村里人虽然穷,但这点心意还是有的,”老宋把钱交给李叔,“嫂子的病,一定能治好。”

李叔接过钱,眼里含着泪:“谢谢,谢谢大家。”

搬家后的第三天,赵大娘去医院做了手术。手术很成功,医生说癌症发现得早,治愈率很高。

两个月后,赵大娘出院了。李叔推着她在镇上的小区里散步。

“这里的空气真不错,”赵大娘说,“比村里还清新。”

李叔笑了:“那是因为小区里种了很多树。”

赵大娘看看周围的环境,又看看李叔,突然说:“其实,村里的房子卖了也好。”

李叔愣了一下:“是啊,这不是挺好的吗?”

“那个…家里还有钱吗?”赵大娘问。

李叔笑了:“怎么了?”

“我想…想回村里看看,”赵大娘有些不好意思,“看看咱们的石榴树开花没。”

李叔拍拍她的手:“开了,前几天我去看过了,红得像火一样。”

赵大娘笑了,眼里闪着光:“明年咱们也种一棵吧,就在这小区里。”

李叔点点头:“好,明年就种。”

春天来了,李叔真的在小区里种了一棵石榴树。村里人来看望赵大娘时,都夸这棵树种得好。

“李叔,你这石榴树啥时候能结果啊?”小张问。

李叔笑笑:“石榴树啊,只要好好照顾,三年就能结果。”

“那正好,”王老五说,“三年后嫂子病就全好了。”

赵大娘在一旁听了,眼圈红了。她看着李叔,又看看那棵小小的石榴树,突然明白了什么。

那天晚上,赵大娘拿出了她织的那双袜子,终于织完了。

“给,”她把袜子递给李叔,“你穿。”

李叔接过袜子,发现袜子上织着一个小石榴的图案。

“这是…”

“你不是说石榴代表多子多孙吗?”赵大娘笑着说,“咱们要多活几年,看看孙子长大。”

李叔笑了,眼里有泪光:“好,一定活到看他们长大。”

窗外,那棵小石榴树在风中轻轻摇曳,嫩绿的叶子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李叔和赵大娘慢慢适应了镇上的生活。虽然偶尔也会想念村里的老宅,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待。

三年后的春天,小区里的石榴树开了花,红得像火。赵大娘完全康复了,她站在树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来源:番茄聊八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