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9日-9月1日,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 2025)即将在西班牙马德里盛大召开。会议期间,由以色列舍巴医疗中心Amit Moses博士牵头的一项研究显示,高龄和低有氧适能水平是不规则心跳(心律失常)的强效独立危险因素,可能增加未来心血管事件风
8月29日-9月1日,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 2025)即将在西班牙马德里盛大召开。会议期间,由以色列舍巴医疗中心Amit Moses博士牵头的一项研究显示,高龄和低有氧适能水平是不规则心跳(心律失常)的强效独立危险因素,可能增加未来心血管事件风险。
研究要点:
最新研究表明,在健康成年人中,低体能水平和高龄是心律失常的强效独立危险因素。这类心律失常既往被认为无健康风险,但现已被视为未来心血管风险的指标。
研究结果支持在50岁以上人群中开展基于年龄的心律失常筛查,从而在症状出现前进行早期干预,以改变疾病进程。
较低的有氧适能与频繁和复杂的房性心律失常风险之间存在强关联,凸显了身体健康在维持心脏电稳定性方面的关键作用。
研究简介
该研究共纳入1151例40至65岁无心脏症状或结构性心脏病的健康受试者,平均年龄52±7岁,其中男性占比88%,女性占比12%。
在运动负荷试验期间,通过动态心电图记录心脏电活动,以监测受试者的体能与心脏健康状况。根据每日异位搏动负荷中位数将受试者分为低异位搏动负荷组和高异位搏动负荷组。结果显示,32%的受试者存在室上性心动过速,4%存在心房颤动,6%存在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这些均属于复杂性心律失常。
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高房性异位搏动负荷与高龄、男性、低体能水平、高血压及肾功能指标下降相关;而高室性异位搏动负荷仅与高龄及肾功能指标下降相关,与体能水平无关。多变量分析进一步证实,高龄与低体能水平是导致房性异位搏动负荷升高的强效独立危险因素。
研究人员发现,年龄每增长1岁,发生房性心律失常的风险增加9%,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增加4%。按年龄分层分析结果显示,自50-54岁年龄组开始,心律失常的患病率显著上升。
研究者说
Amit Moses博士表示,这些研究结果有力地提醒我们,心脏在“发出警报”前往往会先出现细微异常,例如频繁的不规则心跳、复杂性心律失常等,能在症状出现前为我们提供未来风险的早期预警。这将使我们能够尽早采取干预措施,改变疾病进程,从而迈入一个以预防为主的心脏病治疗新时代。
此外,心律失常风险在常规退休年龄前便开始升高,因此有必要从50岁左右开始对中老年人群开展心律失常筛查,从而实现及时干预,改善长期预后。
最后,Amit Moses博士指出,由于该研究为观察性研究,且受试者群体代表性存在局限,尤其在性别方面。未来仍需进一步研究明确,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实施运动计划或采用药物治疗等手段进行早期干预,是否能够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心内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