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独孤信,历史上的大外戚,名震北朝。说起来也简单,三个女儿,三个皇后,三朝帝王的亲家,这种货真价实的“独孤家传奇”,今人看了不免露出一丝复杂的表情!权力坊间都说风水轮流转,可他轮转得太彻底了,不禁让人怀疑,是不是有什么玄机?这不,女儿们一入皇室光芒万丈,而七个儿
独孤信,历史上的大外戚,名震北朝。说起来也简单,三个女儿,三个皇后,三朝帝王的亲家,这种货真价实的“独孤家传奇”,今人看了不免露出一丝复杂的表情!权力坊间都说风水轮流转,可他轮转得太彻底了,不禁让人怀疑,是不是有什么玄机?这不,女儿们一入皇室光芒万丈,而七个儿子的故事其实更是扑朔迷离,千头万绪,有些蹉跎、有些曲折,仿佛永远在边角落里晃来晃去,却怎么也站不上历史的中心。
先看独孤罗,长子,也该是家族里最顶梁柱的。结果呢,被高欢囚禁了那么久,日子紧巴巴的,连吃顿饱饭都不容易。等到北魏覆灭,北齐瓦解,独孤罗这才见到阔别多年的妹妹独孤伽罗,那一刻,家人团聚,却已经人事全非。隋朝建立,他倒算有所成,封了个赵国公,后来官做得还可以,凉州总管,太子左卫率,似乎命运又重新眷顾了他 —— 滑稽的是,年老去世,谥号“德”,好像暗藏深意,是说他这一生守得住德行?明明一路坎坷,可最后圆满收场,也许是因家族余荫,也许是他本人某种忍耐。唉,谁能解释,早期受尽折磨,晚年靠机缘逆转,就像棋盘上突然跳出一子,全盘皆活。
说到独孤善,这名字里带点天真,但实际境遇并不美。靠父亲独孤信的余威,年轻时混了个长安县公。北周改朝换代,身居河州刺史,袭封河内郡公。可独孤信死后,他被废黜在家,清冷无聊的日子,想必是常有的。一会儿又做龙州刺史,一会儿又打北齐,兖州都督,其实能力有,被重用过。只是人生短暂,四十岁就去世了。隋初,因为妹妹成了皇后,马后炮似的封了柱国、都督,说真的,这种“事后奖励”,谁看了都觉得意味复杂!他活着的时候没享多少好处,死后才风光起来?是不是有种命运的讽刺!
独孤穆,第三子,这位完全没存在感。史书上一句话带过,他做过左监门郎将,封金泉县公。剩下的就是谜,资料断档。不禁要问,为什么同是独孤家的子孙,有的天高地厚,有的像被剪掉线头?玄之又玄,是无人记得他的事,还是刻意被遮蔽了?如果活在现代,估计会被网络说是“被边缘化”的典范,也许他根本不在乎当不当官,只活得更自己。但我们谁说得清。
到独孤藏,第四子,是明敬皇后的同母弟。他靠父亲的名望,西魏时期有份武平县公。北周后,给齐王、谯王做助手,一路升迁大都督、隆山郡太守。结果三十五岁猝然去世,追赠金州刺史。几乎是复制过去的外戚升迁之路,对比家族的辉煌名头,其实做工扎实,却始终不甚显赫。仔细一想,他们的官职有点像拖长的影子,像是在名门的光环下活着,却怎么也不够亮堂。
独孤顺,第五子,也还是谜。只知道他在隋朝官至祠部侍郎,封武成公。结局不记得了,资料匮乏到令人咂舌。是不是家族后代已经被时间冲淡,连名字都模糊了?可又不是他不努力,人远离中心就是这般:岁月让他们褪色,命运把他们藏了起来。难道这样的身份注定要沉没?
独孤陀,第六子,有点特殊。姐姐是皇后,他以外戚身份升迁,左领左右府大将军,遍历郢州、伊州、延州、迁州,封上大将军,赵国公,权势横生!不过人到权高处,毛病也养起来了。贪财,受皇帝杨坚惩处,怨气逆流,竟然对文献皇后和越国公杨素的妻子玩起巫蛊,阴损得让人咂舌。最后本该处死,结果家里人拼死保他,被免死为民,卒于家中。没死刑,却丢了一切。似乎家族荣光也救不了自己,这种结局算什么?不是咎由自取还能怎么说。人有时候,站得高未必稳当,走歪了一步,伤了所有人的心,独孤陀的事谁还愿多说。他死后隋炀帝追赠银青光禄大夫,不如说是场讽刺!
说到独孤整,最后一个兄弟,生年字号残缺,身份云中盛乐鲜卑族。北周到隋朝做官,隋时升任涿郡太守,后隋炀帝即位获追赠金紫光禄大夫、幽州刺史、平乡侯。大约依靠外戚关系得尊荣,可他的真正事迹已无人留心,一代名门到了这一代,似乎心力也就耗尽,再壮丽的开头也有无声落幕。“厚待”是体面是安排,也是被圈定的命运。如此多兄弟,没有哪个成就真正超出同辈,没能再造独孤家的下个奇迹。
某种意义上,独孤信的儿子们,活在极盛的阴影下,能做的其实有限。风头全让女儿们抢去了,三朝皇后,史无前例。外戚的荣宠,其实夹杂着风险和限制。有人觉得这是家族的顶峰,实际上儿子们更像是配角,永远无法超越父辈和姐妹的光环。
也未必公平。外戚体系虽给了他们高官厚禄,但名位和权柄都不是自带,都是附着在皇室之上的。如果说女儿们生逢其时,那儿子们大多是落在不完美的天平两端。有的沉默,有的浮沉,有的失衡。官居高位,但游走在家族和朝堂之间难懂的亲疏远近,人心如棋,局外人谁能揣摩。
有人会说,这些儿子的才华实在不济。可我倒认为,或许只是生不逢时。北周、隋朝动荡,外戚之路并不好走,父亲独孤信能乘风而上,儿子们处处碰壁。即使官封为公,刺史都督轮流做,内里滋味,大概只有他们自己明白!连独孤陀那样的权贵也能瞬间跌落尘埃,说明上一代攀上巅峰,并不是能一直传承下去的。换句话说,家族里不仅有荣耀,也有隐痛。
反过来说,也许独孤家的历史光环,已经消耗了太多后代的运气。前面好风光,后面自然就暗淡了不少?命运有时候很吝啬,给一方就要夺一方。女儿们王冠加身,儿子们一辈子都在边缘徘徊,好像总是临门一脚差了点什么。想说原因,很难说清;
家族的兴衰,不只是个人选择,也卷进了历史洪流。有人不识大体,有人委曲求全,有人玩火自焚。撑不起独孤信的辉煌,也保不住自家的荣誉。有的说,他们的失败是祖业太盛。也有说,是狼子不如羊子。有时候反过来看,也许不是能力问题,就是命数到了头,好奇怪,好荒诞!
如果翻查史册,再看看隋唐时期的诸多外戚,不难发现独孤家的崛起和消退,从来不是简单的富贵轮回。兄弟七人,有人权势滔天,有人连名字都被忘掉。从家族机制看,外戚的优待也许只是历史的偶然,无关乎个人。曾经封侯拜将限制,也如浮云过眼。父辈的影响,姐妹的嫁娶,都是权力沙盘上的注脚,和个人所能做的不完全成正比。
至于他们各自的际遇,或许还有更深层的原因。权力场里风云莫测,血缘未必能决定一切。兄弟齐心,反而各自为营,一波波浮沉,好像一出舞台剧,旁白比主角更重要。外戚的故事,永远在枝叶扶疏之间迷雾重重。
一个家族的成败,也许全赖时代的推动。风云变幻中,有人为名而累,有人为利而苦,有人为亲而败。独孤家的儿子们,有晚景圆满,有志未伸,有枉死,有寂寥,成败皆多端,哪有简单定义!
细细数来,独孤信的七个儿子在皇权旁边转了一圈,最终还是散开了。有人走得宽广,有人走得狭隘。有官有爵,有罪有赦,像是命运的布景板,统统还原了人生的多面。不一定都能流芳百世,不一定都值得怜悯,但他们的处境,确实让我们不得不多看两眼。
至于他们的结局,无愧于历史,也许只是家族大戏的尾声。世事难测,人心难定,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另一种生活。独孤家不是神话,他们的光环和暗影都真实存在,就像历史本身,永远不会只有一种答案。
来源:浅笑安然一点号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