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读出身,力保养子登基,她堪称是清朝16位皇后中唯一的大女主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16 00:29 2

摘要: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出身上三旗之首的满洲镶黄旗,生于乾隆四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776年。她的祖上是清朝开国五大臣之一的遏亦都,跟着努尔哈赤一块打天下。到了钮祜禄氏爷爷公保这一代,只是个小小的工部笔帖式,属于基层的小秘书,基本等同于于今天的副处级或正科级干部。

24岁登顶后宫C位,嘉庆帝的第二任皇后钮祜禄氏,用实力演绎了清宫最强逆袭剧本!

她名气不大,但得到三代皇帝尊重,关键时刻又力保养子登基,稳定朝局。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她的故事。

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出身上三旗之首的满洲镶黄旗,生于乾隆四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776年。她的祖上是清朝开国五大臣之一的遏亦都,跟着努尔哈赤一块打天下。到了钮祜禄氏爷爷公保这一代,只是个小小的工部笔帖式,属于基层的小秘书,基本等同于于今天的副处级或正科级干部。

钮祜禄氏的爸爸恭阿拉在女儿没发迹前,只是个佐领,属于正四品武官,只能算中级武官。如此说来,钮祜禄氏家族只能算出身还算不错的一般官员,距离真正的贵族差着十万八千里。

钮祜禄氏在乾隆朝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进宫,身份是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的侍读。

这个侍读近似于陪读,也有点像公主的生活秘书,可能比一般的宫女、丫鬟身份高一点。清朝公主在嫁人前,要接受一定的文化、礼仪和政治教育。钮祜禄氏比十公主小一岁半,年龄相仿,俩人很快就建立了不错关系。

十公主不是一般人,性格活泼,备受乾隆宠爱,嫁给了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她的生母惇妃性格暴躁,出过打死宫女的丑闻。公主的学习情况,皇帝和惇妃肯定得亲自过问,稍有不慎,等着钮祜禄氏的可能就是一顿责罚,免不了皮肉之苦。还好,她的表现不错。

钮祜禄氏必须圆滑处理好和惇妃、公主、乾隆皇帝三者之间的关系,在给他们留下不错印象的同时,还要保证自己的安全。

这段经历,看似普通,却给她后来的人生埋下了一个重要的“彩蛋”。

大概是爱屋及乌,也大概是这个侍读给乾隆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在乾隆五十七年(或者更早)的选秀女活动中,不满20岁的钮祜禄氏被指婚,成为和硕嘉亲王颙琰的侧福晋

嘉亲王的嫡福晋,也就是后来的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在钮祜禄氏之前,还有一位侧福晋是完颜氏。可惜的是,完颜氏过早去世,造成了位置空缺。钮祜禄氏在乾隆指派下,填补了这个位置。

其实行文至此,钮祜禄氏的身份很尴尬。这就等于说是公司副总空缺,没有从内部部门经理选拔德才兼备者,反而是空降新人。这难免会造成内部争风吃醋。嘉亲王多年活在老爹的阴影下,就连乾隆让位成太上皇了,他依然当了三年没实权的皇帝。如果他对这个侧福晋形成逆反心理,把对老爹的不满转嫁到女人身上,那钮祜禄氏很可能会遭到冷遇。

但嘉亲王并没有那么做。他对这个女人很宠爱。钮祜禄氏的肚子也很争气,生下了皇七女、皇三子绵恺和皇四子绵忻。钮祜禄氏和后宫姐妹相处也比较融洽,没有什么不和的绯闻传出。

这起码说明,钮祜禄氏是智商、情商都很在线的人物。从现在留存的画像来看,她大眼睛、高鼻梁、嘴唇比较厚,和皇后喜塔腊氏小家碧玉的长相大相径庭,虽然说不上倾国倾城,但也算是大气秀美。

比较高的颜值,恐怕是她得宠的另一个原因。

在嘉庆元年正月初四日,皇帝对后宫女子进行了第一次册封。喜塔腊氏是毫无悬念的皇后,钮祜禄氏被封为贵妃,地位高于比她进宫早且生下皇长子(夭折)的刘佳氏。刘佳氏第一次晋封只是个妃,比钮祜禄氏低了一级。

喜塔腊氏为皇帝生下一子两女,包括了后来登基的道光皇帝旻宁。非常可惜的是,这个女人身体不好,在成为皇后一年零一个月后,就因病过早去世,时年38岁。

这样一来,后宫皇后之位,暂时空了下来。侍读出身的钮祜禄氏,突然看到了机会。

此时后宫为皇帝生下儿子的女人中,只剩下了刘佳氏和钮祜禄氏。但刘佳氏只是个妃,距离皇后还差着贵妃、皇贵妃。钮祜禄氏初封是贵妃,而且她生下的俩儿子都活了下来,这也是她自带的优势。

于是,在太上皇乾隆的授意下,皇后去世百日后,嘉庆封钮祜禄氏为皇贵妃,27个月后成皇后。1799年(嘉庆四年)四月,24岁的钮祜禄氏迎来了母仪天下的那一天,正式成为清王朝的后宫之主。

从一个小小的侍读到一国皇后,她用了十年多一点的时间。你不能说她是处心积虑,只能说是自身素质优秀再加上运气太好。在熬走了两位“竞争者”后成长为嘉庆朝第二任皇后。

钮祜禄氏步步高升,她爹恭阿拉从小小的四品官一路升级到了一品的兵部尚书、工部尚书,并加太子太保衔。他不光被特许在紫禁城骑马,家里还得到了皇帝亲笔题写的匾额、珍贵的古玩、丝绸还有一般人没有的佛珠。在老丈人去世后,嘉庆亲自定了一个“勤悫”的不错谥号。

钮祜禄氏的弟弟和世泰做过福州将军、察哈尔都统,也是位高权重的人。但这人风评不佳,挪用军饷,被道光皇帝免职。

嘉庆对钮祜禄氏的恩宠继续延续。成为皇后八年后,她生下皇四子绵忻。

喜塔腊氏去世时,她的儿子旻宁,也就是后来的道光皇帝才16岁,正处在青春期。钮祜禄氏细心呵护、照料,让他完成了从少年到青年的顺利过渡。

其实,钮祜禄氏只比旻宁大六岁。但从后宫大家庭看,在亲妈去世后,钮祜禄氏就如同这个家族的长嫂。长嫂如母,钮祜禄氏理所当然地担起了照顾旻宁的责任。

也因为这个原因,旻宁对钮祜禄氏感情很深。在钮祜禄氏人生最后一年病重时,旻宁暂时放下公务,来到她身边细心照顾。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74岁的钮祜禄氏去世。伤心的道光帝痛哭流涕,悲愤地捶胸顿足。才过了一个多月,他就龙驭上宾,到地下陪先皇、养母去了。

钮祜禄氏不光大气、宽厚,对待民族利益问题,一点没含糊过。晚清名臣翁同龢的日记里,就记录了他听说的一件事。

话说道光帝晚年,英国人发动鸦片战争,皇帝每次看到战报都会很不高兴。某次,他去给钮祜禄氏请安,钮祜禄氏问起他战事进展,恰逢当时英国人占据浙江定海。道光皇帝如实相告,勉强安慰她。

没想到,钮祜禄氏大声说到:“祖宗创业,尺土一民皆艰难缔造,何今轻弃之耶?”这意思是说,祖宗的基业得来艰难,一分一毫都不能轻言放弃。听到这话,道光帝长跪认错。

一个女人对国家利益有着这等见识,钮祜禄氏能当上皇后绝对不是偶然的。

当然,如果只是说她运气好当皇后,那钮祜禄氏的人生剧本未免有点太单薄了。她在嘉庆皇帝驾崩的关键时刻,来了一波很高明,又让人很佩服的操作。

1805年,在热河出差的嘉庆皇帝忽然因心血管疾病去世。谁来当皇帝这事儿一度成了悬案。嘉庆皇帝的庶长子夭折,二儿子旻宁是首任皇后喜塔腊氏的长子,法理意义上的继承人。

关键时刻,在北京的钮祜禄氏发了一道懿旨,文中说:“皇次子智亲王,仁孝聪睿,英武端醇,现随行在,自当上膺付托,抚驭黎元。但恐仓猝之中,大行皇帝未及明谕,而皇次子秉性谦冲,素所深知。为此特降懿旨,传谕留京王大臣,驰寄皇次子,即正尊位。以慰大行皇帝在天之灵,以顺天下臣民之望。”

文中的智亲王说的就是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

关于这件事,在《清史稿》的本纪和一些传记中的记录互相矛盾。有一种说法是,几个大臣打开了正大光明牌匾后的装着皇帝秘密立储内容的金盒,按照嘉庆预先安排,让旻宁继承皇位。

但关于这个金盒到底存在不存在,开盒时旻宁在不在场,就一直有争议。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旻宁继位得到了钮祜禄氏的全力支持。她的懿旨堵住了天下悠悠之口,让道光登基成为顺理成章的事儿。

其实,在嘉庆心中,谁才是储君最合适的人选,这件事一直有争议。有说法认为,他倾向于让聪慧的小儿子绵忻当皇帝。

钮祜禄氏是绵忻的生母,如果让儿子当皇帝,会实现她和她家族利益的最大化。但她知道,绵忻在1805年才15岁,政治成熟度远远不及38岁的哥哥旻宁。让喜塔腊氏的大儿子继位,更符合朝中大臣的期望,也是避免朝局内耗,迅速消除不稳定因素的最佳选择。

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旻宁会对自己的养母钮祜禄氏的感情这么深了。这背后不光是养育之恩,还有强大的政治助力。

所以,旻宁对自己同父异母的俩弟弟绵恺、绵忻一直不错。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感谢”钮祜禄氏的信任。

纵观整个清王朝的后宫,被正式册立的皇后有16个。她们大多出身名门,父辈要么有爵位,要么是三代以内的三品以上高官。三代以内职位较低的有且只有两位,那就是乾隆朝的废后那拉氏和嘉庆朝的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

比起身世惨淡、不废而废的那拉氏来,孝和睿皇后的人生堪称完满。她高寿且风评极好,力保养子登基,关键时刻稳定朝局。可以说,她几乎是清朝16位皇后中唯一一个拿到大女主“剧本”的人。

早期乾隆的赏识,青年时代得到嘉庆皇帝的真心喜爱,晚年得到道光帝的尊敬,让她一路升级,走向了属于自己的巅峰。

我们不妨复盘一下钮祜禄氏的人生。她生于一般官员家庭,做过小小的侍读,在处理和公主、妃子、皇帝关系时,她游刃有余,努力在乾隆面前留下好印象。这是乾隆一而再再而三地把她安排进嘉亲王后宫且让她成为皇后的原因。在对待孩子抚养和立储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她丝毫不含糊,以大局为重。

来源:观深一度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