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1日至24日,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第三十次学术会议暨第十四届病理年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本次盛会汇聚全国数千余名病理学工作者,共瞻学术新象,共话学科发展。我院病理科主任毛荣军及谢乐主任医师参会,团队表现亮眼。
8月21日至24日,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第三十次学术会议暨第十四届病理年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本次盛会汇聚全国数千余名病理学工作者,共瞻学术新象,共话学科发展。我院病理科主任毛荣军及谢乐主任医师参会,团队表现亮眼。
会上,我院病理科共投稿227篇,位居全国单位投稿量第二——其中毛荣军个人投稿205篇,位居全国个人投稿量第一。此外,科室6项研究入选专题报告,17篇研究获壁报展示,系列成果获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梁智勇教授点赞。
01
6项专题报告,聚焦疑难,输出实用诊断方案
6项研究入选专题报告,覆盖罕见肿瘤诊断、分子检测策略、诊断框架创新等关键领域,为同行提供实用参考。其中,毛荣军以BCOR改变相关肉瘤研究为基点,围绕“深掘冰山之下多平台分子病理检测策略破解软组织肿瘤FISH诊断困境的价值”展开分享,深入剖析FISH检测在该类肿瘤诊断中的难点,提出通过“FISH+NGS+光学基因图谱(OGM)”多平台检测挖掘关键信息,助力疑难病理明确诊断。
毛荣军在大会上作专题报告
本次会议还完成造釉细胞瘤样尤文肉瘤、DICER1突变软组织肿瘤、富于巨细胞软组织肿瘤、HMGA2-RAD51B融合子宫平滑肌肿瘤及疑难病理诊断框架创新等领域的研究分享,从不同角度呈现了科室在疑难病理诊断方面的积累与探索。
毛荣军、谢乐共同完成学术分享
02
17篇壁报展示,多系统覆盖,凸显科员广度深度
我院病理科17篇研究获壁报展示,涉及多系统、多类型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和分子机制探讨。
聚焦罕见融合基因相关肿瘤,如《具有独特临床病理特征的ZFP64-NCOA3融合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1例报告》《RET融合肿瘤的形态学谱系拓展及罕见小圆细胞亚型病例报告》,深入分析肿瘤特征;
关注皮肤罕见肿瘤诊断,如《皮肤浅表性具有透明细胞特征的良性及未确定恶性潜能软组织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基于具体病例分析》;
覆盖多系统、多类型肿瘤研究,如《黏液样恶性间皮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遗传学研究》《盆腔原发恶性单层局灶癌伴鳞状细胞癌及增生性外毛根鞘瘤样分化1例报告》《儿童高级别朗格罕斯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与预后相关性分析》等,从临床病理特征、分子机制到罕见病例报道,全方位体现科室在病理研究领域的广度与深度,为同行提供了丰富参考依据。
此次中国病理年会上的成果展示,既是我院病理科一年来工作的认可,更是科室持续深耕疑难病理诊断领域的有力见证。科室将继续秉持“精准诊断、创新引领”理念,在临床与科研交叉领域不断突破,为提升我国病理诊断水平贡献更多“佛山力量”。
佛山市中医院全媒体团队出品
来源:佛山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