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加码,就是层层“甩锅”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8 17:18 1

摘要:这些熟悉的层层加码场景,正成为一座座压得基层喘不过气来的“大山”,让人疲于应对。8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明确提出“不层层加码”,通过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改进方式方法,切实减轻基层压力。

上级要求11月中旬提交统计数据,传达到基层就提前到11月上旬;上级要求“重点区域”限电节能,下级就将范围扩大到全域,导致企业生产、居民生活受影响……

这些熟悉的层层加码场景,正成为一座座压得基层喘不过气来的“大山”,让人疲于应对。8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明确提出“不层层加码”,通过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改进方式方法,切实减轻基层压力。

杨仕成 绘

标准拔高、时间压缩、流程复杂……基层单位作为各项政策落地落实的末梢,往往成为不同条线任务的直接承担方,本就事务繁杂、人手有限,在层层加码下更是难上加难,不堪重负。

层层加码让政策走样,让基层无所适从。今年以来,一些地方对整治违规吃喝“层层加码”“一刀切”,把“禁止违规吃喝”等同于“禁止吃喝”,不仅造成许多公职人员在面对正常的家庭、朋友聚会时无所适从,各种夸张离奇的处罚更是让政策背离初衷,遭受无端质疑。一项政策从出台到落实,必然会经历多个中间环节,本质上是要各地结合自身情况让政策落地更“丝滑”,却在层层加码下让落地变得“滞碍难行”。

层层加码也造成办事不便,影响效率。某地在为企业办理补贴过程中,在上级明确要求的3项核心材料之外,加码要求补充5项佐证材料,甚至要求社区、街道额外盖章“背书”。此类人为设障,将原本简单的补贴申请流程复杂化,不仅加大了社区、街道等基层单位工作量,也与群众、企业少跑路的服务理念相悖,本质上仍然是权力任性。

“如果你反对一件事,就200%地去执行它”。难怪网友进一步解读,层层加码,很难说不是在披着严格落实的外衣,行反对落实之实。

层层加码,作为一个压力与责任不断下移的过程,其本质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变种,部分干部“怕担责、爱邀功”的心态更是助长了这股歪风蔓延。

通过“加码”显示重视程度。作为政策传递的中间环节,原封不动地把文件传达下去,容易落下对上级工作安排不够重视的口实,也可能让相关层级领导感觉自身“存在感”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因此,根据层级特点,以及上级文件中常有的“结合工作实际部署研究落实”要求,在上级要求基础上再增加一些地方“自选动作”,成为中间环节最简单、最常见的重视程度体现方式。许多针对特定现象的工作要求,被“一刀切”地泛化成普遍要求;许多原本基层可以迅速反映和解决的问题,变成需要复杂漫长的工作留痕与签字盖章的流程。

通过“拔高标准”规避自身责任。层层加码,很多时候也是一个“层层甩锅”的过程。不少地方就存在以“属地管理”“一岗双责”为由,将本不属于基层的责任强行下压,导致在出了问题后基层被“顺理成章”地推出来“顶锅”。与此同时,各种指标层层加码摊派,直至远超基层实际承载能力,“击鼓传花”的结果,形成数据造假,误导上级决策。

脱离实际的层层加码,不仅不能促进政策的推进与落实,反而堆积成基层肩膀上的座座大山,贻害无穷。

作为基层反映突出的问题,层层加码压得基层喘不过气来、展不开手脚。要解决这一弊端,首先需要各层级从观念上主动转变。

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领会上级文件精神与政策意图。许多层层加码的发生,根源在于中间环节,缺乏对政策出台目的和预期效果的准确把握,导致传达过程中的盲目扩大化与过度化。要本着对上对下负责的态度,仔细领会文件精神,确保落实到位、执行不走样。同时,政策文件也应避免留下过多“模糊地带”,尽量以明确的目标任务取代“坚决落实”“全力推进”等表述,减少层层加码的操作空间。

要建立基层压力的向上反馈渠道,形成对权力任性的内部制约。许多指向基层的层层加码之所以发生,往往在于基层只有执行的责任与义务,缺乏向上商议、反馈的渠道与机制。所以上级机关文件下发前,应当进行充分的调研与协商,实事求是制定落实责任清单,防止数据指标摊派。同时,可以尝试完善基层向上反馈机制,基层及时反馈执行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对中间环节“拍脑袋”的加码行为形成制约。

层层加码需要层层纾解。政策的传递过程是为了更好地落地与落实,结合具体实际的调整与补充必不可少,惟其如此,盲目任性的层层加码才能越来越少。

撰文/ 成博

编辑/郭书琼 责编/谢梦 马艳琳 审核/姜明

本文来自【天府融媒】,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