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在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就业创业协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实地走访了达州市通川区就业创业协会服务站,通达社区共享驿站、红旗路社区慈善驿站,及“零工之家”共享驿站服务站等民生服务载体。这批以“就业对接、民生关怀、网红互动”为核心功能的共享驿站,正突破传统服务边
近日,在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就业创业协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实地走访了达州市通川区就业创业协会服务站,通达社区共享驿站、红旗路社区慈善驿站,及“零工之家”共享驿站服务站等民生服务载体。这批以“就业对接、民生关怀、网红互动”为核心功能的共享驿站,正突破传统服务边界,构建覆盖全年龄段、融合多元场景的“政府职能延伸网络”,成为通川区彰显民生温度与城市活力的新名片。
点位织网:从“单点服务”到“矩阵联动”
目前,协会已整合“现有运营站点+在建升级项目”形成服务矩阵:
标杆站点:“通川区就业创业协会服务站”,实现就业咨询、政策对接“一站式”服务。
特色延伸:红旗路社区慈善驿站聚焦“慈善+民生”,规划提供休息纳凉、应急充电等公益服务;通达社区共享驿站则嵌入“工会驿站”功能,覆盖户外劳动者需求。
未来布局:协会计划将桥梁下的粉色便民亭纳入体系,打造“桥底经济+民生服务”融合样板。
功能破圈:解锁“民生+网红”双重属性
共享驿站不再局限于“休息空间”,而是以“政府服务窗口+城市打卡地标”为定位,实现功能迭代:
就业服务“中转站”: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信息发布终端”,驿站将实时更新机关单位、辖区企业的就业岗位、创业扶持政策;配备专职人员,为求职者提供简历优化、岗位匹配指导,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米”。
民生关怀“能量站”:面向外卖骑手、环卫工人、保洁人员等群体,提供免费饮水、热饭、充电、应急医药箱等基础服务;拓展“歇脚”场景:设置图书角、休闲区,让户外工作者在忙碌中享受“慢时光”。
城市打卡“新地标”:打造“网红博主直播间”,提供设备支持与场地服务,鼓励创作者挖掘通川民生故事,传播城市温度;设计“共享驿站打卡地图”,联动周边商圈、社区,形成“民生服务+文旅体验”消费闭环。
全龄友好“会客厅”:针对青少年,开展“职业规划沙龙”,邀请创业导师分享成长路径;面向中老年,开设“政策解读课堂”,普及养老、就业帮扶措施;构建“人生规划加油站”,让不同年龄段群体都能在驿站“充电赋能”。
理念升级:让“物理空间”成为“治理纽带”
“共享驿站不仅是供人歇脚的场所,更是政府与群众‘点对点沟通’的纽带。”工作人员介绍,驿站通过“三个转变”重塑服务逻辑:
从“被动服务”到“主动链接”:主动对接职能部门、企业、网红群体,策划“就业直播周”“民生体验官”等活动。
从“单一功能”到“生态构建”:整合就业、民生、文旅资源,打造“15分钟服务圈”。
从“政府独唱”到“社会合唱”:引入公益组织、企业赞助,探索“驿站运维+商业反哺”可持续模式。
未来愿景:打造“有温度的治理样本”
据悉,通川区就业创业协会将持续推进共享驿站的“标准化建设+特色化运营”:制定《共享驿站服务规范》,统一标识、功能与服务标准;挖掘每个站点的“在地特色”(如桥梁下的粉色驿站融入“婚恋文化”、社区驿站侧重“慈善服务”);
联动媒体打造“通川共享驿站”IP,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让民生服务“出圈破圈”。
从“就业帮扶”到“全龄服务”,从“民生空间”到“城市符号”,以共享驿站为支点,撬动“治理创新、民生提质、城市营销”三重价值。这座城市正用一个个“有温度的空间”,书写“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生动注解。
来源:热点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