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去冬今春以来,通川区双龙镇遭遇持续干旱天气,降雨量较往年同期大幅减少,旱情严峻。当前正值秧苗下田的关键农时,双龙镇立足镇域实际,充分调动境内水利资源,通过水库科学调度、提灌站高效运转、山坪塘精准补水及新建灌溉渠道全力输水等措施,保障4.7万余亩耕地“解渴”,
自去冬今春以来,通川区双龙镇遭遇持续干旱天气,降雨量较往年同期大幅减少,旱情严峻。当前正值秧苗下田的关键农时,双龙镇立足镇域实际,充分调动境内水利资源,通过水库科学调度、提灌站高效运转、山坪塘精准补水及新建灌溉渠道全力输水等措施,保障4.7万余亩耕地“解渴”,稳住农业生产“基本盘”。
作为农业重镇,双龙镇拥有耕地47457.6亩,其中水田30756.45亩、旱地16701.15亩。境内分布6座水库(含1座小一型水库、5座小二型水库)、3条主要河流(双龙河、大堰河、固家河)、4座提灌站、308座山坪塘以及新建成的11千米农业灌溉渠道,为抗旱工作提供了硬件支撑。
旱情发生后,双龙镇迅速启动抗旱应急预案,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对全镇6座水库实行“一库一策”动态管理,根据库容量、农田需水量科学制定放水计划,优先保障水稻种植区用水。同时,4座提灌站24小时轮班作业,将双龙河、大堰河等河流水源提引至田间。“以前遇到干旱,只能眼巴巴等雨,现在提灌站一开,河水直接送到田间,心里踏实多了。”正在插秧的村民李大叔感慨道。308座山坪塘也成为抗旱“主力军”。镇农业服务中心组织专人对山坪塘进行清淤扩容,疏通堵塞沟渠,确保蓄水、输水效率最大化。新建成的11千米灌溉渠道更是发挥“毛细血管”作用,将水库、河流、山坪塘的水精准输送到各村组,实现农田灌溉全覆盖。此外,镇农技人员下沉一线,指导农户采用浅湿灌溉、滴灌等节水技术,并协调调配抗旱设备20余台,解决农户灌溉难题。
截至目前,双龙镇水稻移栽进度90%以上,玉米、大豆等旱地作物播种有序推进,全镇农业生产未因旱情受到明显影响。
来源:农村小饶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