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问” •生计| 互联网医院问诊量增加,高温天我们如何更好生活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8 16:35 1

摘要:有人开始爱上乌梅汤、清心饮等中医茶饮;能覆盖全身的防晒衣、面基尼成为防晒畅销品;地铁站厅纳凉区“既容得下安全帽也容得下公文包”、防空洞进入next level……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戴佳轶 谢春晖 通讯员 陈岩明

高温几乎满勤的8月,热力值爆表的杭州。

有人开始爱上乌梅汤、清心饮等中医茶饮;能覆盖全身的防晒衣、面基尼成为防晒畅销品;地铁站厅纳凉区“既容得下安全帽也容得下公文包”、防空洞进入next level……

7月1日至8月27日,杭州所有防空洞纳凉点接待人次已超19万,新的纪录正在诞生。

临安龙岗一些村里,各家民宿几乎天天爆满,挤满了循着山水凉风而来避暑的人们。

新中式茶饮走红,互联网医院问诊量增加,一些关于生活的改变正因酷热高温在发生。

开始整活的防空洞,爆满的山区民宿

今年夏天,杭州市文旅部门联合市气象局,发布了“2025杭城避暑数字地图”,依托城市大脑的数字监测与分析能力,融合实时气象数据与多维度的文旅数据,让大家能快速找到适合的纳凉避暑短途游目的地。

“我带着娃去临安龙岗的民宿里住了一周多,白天山里溯溪漂流,晚上在民宿院子里吃着西瓜看星星。”杭州人徐先生说,一家人都很满意这样的“旅行”,他本人更是在这样避暑旅行里找到了“30多年前那些个小时候的夏天”。

临安龙井峡漂流避暑人气旺。受访者供图

在“2025杭城避暑数字地图”上,临安、富阳、桐庐、建德等地的山间景区,实时气温和体感气温比主城区低上一些。

临安龙岗的民宿老板郑先生说,这个夏天,他所在的村里,各家民宿每天都爆满。“有亲子家庭游,也有老人们坐着大巴来这里住上十天半个月的。”郑先生说,山里的白天有凉溪,晚上有晚风,这种贴近自然的避暑方式在极端高温天被越来越多人认可。

杭州临安营地,夏夜仰望星空。杭州市天文学会凯撒/摄

放眼全国,这个夏天,很多地方都“身处高温”。

“以前一到夏天,就想着飞出去到北方避暑,现在一看哪哪都热,与其换个城市人挤人,不如到杭州周边山里溯溪、玩水或者去溶洞里探个洞,性价比高多了。”这是徐先生的感受。

杭州越来越多公共空间开始向大众开放纳凉,也让一份清凉能够更方便地获取。

今年7月1日起,杭州6处防空洞纳凉点向公众开放,开放总面积较去年增加了1500余平方米,每天的开放时间也比往年延长了一小时。防空洞里有纳凉区,有共享书屋、球场、观影区等,还有各类展览10余个。

杭州西山头坑道纳凉点里纳凉的市民。杨晓轩/摄

防空洞纳凉也不再是老杭州的专利。

跟着社交平台来的年轻人和游客正在增多。

杭州市国防动员建设管理服务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27日,今年杭州所有的防空洞纳凉点接待人次已超19万。而去年夏天,防空洞纳凉点接待纳凉人次为7万多人。

可以免费纳凉的不仅仅是防空洞。

地铁开放的纳凉区里有阅读角,甚至还有志愿者免费讲绘本故事。

社区的活动中心也打开空调,开放纳凉。

“一些年纪大点的居民白天在家不舍得开空调,这么热的天,在家容易中暑,我们就请他们过来纳凉。”杭州钱塘区下沙街道的工作人员说。

互联网医院问诊的人明显增加

因高温而改变的生活方式,最终指向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在高温天里健康地生活下去。

记者从浙江省中医院了解到,因高温引发不适前往就诊的患者仍在增加。

高温天,会有人选择硬扛。

“户外工作者、老年人和儿童一定要警惕。”浙江省中医院医务部(互联网医院办公室)副主任应翩说,户外工作者长时间在高温下工作,老年人群体在高温天不舍得开空调,小孩子无法清晰表达高温带来的身体不适,都可能导致中暑甚至热射病的发生。

部分人群在高温天喜欢喝冰饮、吃生冷食品,也使得高温天里患胃肠道疾病的就诊人数增加。

此外,长时间待在空调房中,关节痛、头痛、鼻塞等“空调病”症状开始出现,人们需要注意局部保暖、定期通风,“傍晚适度运动有助于气血畅通”。

“越是高温天,越要注重身体健康管理,如果发现身体有不适,应该及时就医或向医生问诊。”浙江省中医院互联网诊疗中心主任叶文怡告诉记者,今年夏季浙江省中医院互联网业务增长显著:6月患者咨询人次同比增长16.3%,7月同比增长27.1%;复诊人次6月同比增长54.8%,7月增幅高达109.2%。

25岁至45岁的群体是线上问诊的主力军。

“轻微的中暑、胃肠道不适,在线医生就能够提供咨询的服务,减轻了身体不适者因小病而反复跑医院的负担。针对复诊患者,尤其是慢性病或需长期调理者,互联网医院极大减少了高温天外出奔波和排队等候的时间。”叶文怡说。

中医茶饮的风刮进凉茶摊

外卖小哥张涛的电动自行车车篮里有一个1.5升装的大水瓶,水瓶装着从附近公益凉茶点灌来的中医茶饮。“每天至少要喝掉3瓶水,每次路过消防站都要灌点。”他说,这个夏天几乎没有喝过冰水,觉得中医茶饮的防暑效果比冰水好点。

这个夏天不少公益凉茶点用上了中医茶饮。浙江省中医院供图

上班族程晓玲复购了两次浙江省中医院推出的中医茶饮乌梅汤。早上用家里的茶壶把乌梅汤煮好,然后用保温壶装好带到单位喝。同事们常跟她开玩笑,“怎么95后也开始养生了?”

程晓玲说,以前夏天怎么少得了冰饮?冰美式、冰奶茶、冰西瓜、冰激凌,“夏天就喜欢那种透心凉的感觉。”她说,冰饮喝多了会导致肠胃炎、肥胖这类问题也时常找上门。她说,自己一开始“跟风”去尝试的中医茶饮,但喝着喝着感觉人舒服了,也喝习惯了。“现在偶尔也吃冰,但比以往节制多了。”

浙江省中医院推出的乌梅汤茶饮。浙江省中医院供图

这两年,杭城各大医院推出夏日限定的中药茶饮受追捧,街头各式各样的公益凉茶摊也越来越多。单从这点上来看,大家对防暑已有了更健康的理解。

“喝冰水、吃冰饮这些降温手段很直接,效果也很明显,但从长远健康来看,这不是防暑措施。”在浙江省中医院互联网诊疗中心主任叶文怡看来,这恰恰说明,大众的健康观念在改变,比以往更注重长期健康状态的保持。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