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雨欣:正乡风、淳民风、优政风 擘画乡村振兴蓝图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8 16:43 1

摘要: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其内涵丰富,既需产业兴旺的“硬实力”,更离不开文明乡风、良好政风的“软实力”支撑。当下,我们应全方位推动乡村振兴迈向新高度。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其内涵丰富,既需产业兴旺的“硬实力”,更离不开文明乡风、良好政风的“软实力”支撑。当下,我们应全方位推动乡村振兴迈向新高度。

培育时代新风,在“移风易俗”中破“陈规陋习”,为乡村振兴焕发“文明活力”。时代新风是乡村发展的精神旗帜,引领着乡村社会的进步方向。培育时代新风,首当其冲的便是破除“陈规陋习”,开展移风易俗行动。一些农村地区存在着诸如“天价彩礼”“大操大办婚丧嫁娶”“封建迷信活动”等不良现象,不仅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更侵蚀着乡村的文明根基。对此,各地应积极行动,通过修订村规民约,明确规定红白事操办标准、彩礼上限等内容,让村民在行为上有章可循。同时,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作用,组建志愿服务队,走进乡村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村民讲解陈规陋习的危害,传播新思想、新文化。例如,组织“文明新风宣讲团”,利用农闲时节、乡村集市等时机,举办专题讲座、文艺演出,将文明理念融入到村民喜闻乐见的节目中,使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时代新风的洗礼。此外,还可借助新媒体平台的力量,制作短视频、开设直播等,广泛宣传文明新风尚,曝光陈规陋习典型案例,形成强大的舆论引导力,让文明之风吹遍乡村每一个角落,为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焕发乡村文明活力。

弘扬俭朴民风,在“精打细算”中传“节约美德”,为乡村振兴涵养“朴素力量”。俭朴民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乡村振兴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品质。在当前乡村发展中,部分村民在生活消费、人情往来方面存在铺张浪费现象,与乡村可持续发展理念背道而驰。弘扬俭朴民风,要从日常生活入手,倡导“精打细算”的生活方式。一方面,通过开展“节约型家庭”“节约型村庄”等评选活动,树立勤俭节约的榜样,激励村民养成节约粮食、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良好习惯。另一方面,将节约美德融入乡村文化建设,挖掘和整理本地关于节俭的民间故事、家训家规,通过文化墙、宣传栏、村广播等形式进行展示和传播,让村民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感受节约的价值。在红白事操办上,更要大力倡导简约朴素的新风尚。成立红白理事会,全程参与并监督红白事的办理,杜绝大摆宴席、过度消费等行为。引导村民转变观念,将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投入到乡村产业发展、子女教育等关乎乡村长远发展的事务中,为乡村振兴涵养深厚的朴素力量,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涵养务实政风,在“真抓实干”中显“担当底色”,为乡村振兴凝聚“实干动能”。务实政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直接关系到乡村各项政策的落实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真抓实干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基层干部应时刻牢记使命,在“真抓实干”中尽显“担当底色”。一方面,要走进基层、贴近群众,了解村民的实际需求和困难。定期开展走访调研活动,与村民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对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制定的政策措施符合乡村实际、贴合村民意愿。例如,在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时,干部要亲自考察市场、研究项目,结合本地资源优势,精准定位产业方向,带领村民探索出一条适合本村发展的产业致富之路。另一方面,要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简化办事流程,建立健全“一站式”服务机制,让村民办事少跑腿、好办事。对于乡村振兴中的重点项目、民生工程,要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项目建设质量过硬,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取信于民,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实干动能,推动乡村各项事业稳步前进。

作者:纪雨欣 双鸭山市饶河县五林洞镇人民政府组织委员

来源:港媒看龙江V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