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天早上像打仗——你揉着太阳穴喊“快起来!要迟到了!”,孩子裹着被子翻个身嘟囔“再睡5分钟”,最后你拽着他胳膊起来,他哭着穿衣服,你急得满头大汗,结果还是踩着点到学校……是不是很多家长都经历过这样的“早上灾难”?
每天早上像打仗——你揉着太阳穴喊“快起来!要迟到了!”,孩子裹着被子翻个身嘟囔“再睡5分钟”,最后你拽着他胳膊起来,他哭着穿衣服,你急得满头大汗,结果还是踩着点到学校……是不是很多家长都经历过这样的“早上灾难”?
其实,孩子起不来,真不是故意跟你作对,而是这几个“隐形凶手”在搞鬼:
没睡够——小学孩子每天需要10小时睡眠,晚上11点才睡,早上6点怎么起得来?就像你晚上12点睡,早上5点被叫醒,也会浑身难受;
生物钟乱了——周末睡懒觉到10点,周一身体的“小闹钟”还没调过来,自然不想起;
心里有事儿——昨天被老师批评、跟同学吵架,不想去学校,所以赖床;
身体不舒服——肚子痛、发烧,孩子不会说,就用赖床表达。
先把原因搞清楚,咱们再对症下药——
晚上9点前让孩子上床,睡前1小时别让他看手机(蓝光会影响睡眠)。可以做个“睡前仪式”:先洗澡,再读一本绘本(比如《猜猜我有多爱你》),或者泡杯热牛奶(温的,别太烫),帮他放松。比如我邻居家孩子,以前每天10点才睡,后来妈妈坚持8点半开始“仪式”,现在9点准时关灯,早上6点半自己就起来了。
让他自己选时间,比如“6:30 闹钟响,6:35 穿衣服,6:45 吃早餐”,把这些步骤写在纸上(用他喜欢的卡通贴纸装饰),贴在床头。这样他会觉得“这是我自己选的,我要遵守”。比如我朋友家孩子,以前每天要喊三遍,后来跟孩子一起做了惯例表,孩子选了6:30 起床(因为想帮妈妈摆早餐),现在不用喊,自己就起来了。
提前10分钟拉开窗帘(让阳光进来,自然唤醒),或者放他喜欢的儿歌(比如《小苹果》《孤勇者》),或者说“宝贝,妈妈做了你爱吃的鸡蛋灌饼/ pancakes,再不起就凉了”。别直接拽被子——那样会让他有抵触情绪,反而更不想起。
如果孩子还是赖床,就让他尝一尝迟到的后果:没吃早餐,饿一上午;或者被老师批评(比如“今天迟到,小存折里少了一个奖章”)。比如我同事家孩子,以前每天赖床,后来同事就让他迟到了一次,老师说“下次要早点来哦”,他回来跟妈妈说“下次我要早点起”,现在再也不赖床了。
培养时间观念是长期的事,慢慢来。你已经做得很好了——只要有耐心,孩子一定会慢慢学会自己起床的。下次再遇到“早上灾难”,不妨试试这些方法,说不定会有惊喜~
来源:牧云观察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