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汇 | 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系列推荐(四)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8 14:30 1

摘要:诺贝尔文学奖是根据瑞典著名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95年的遗嘱而设立的诺贝尔奖之一,该奖旨在奖励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书香遵义 • 全民阅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诺贝尔文学奖是根据瑞典著名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95年的遗嘱而设立的诺贝尔奖之一,该奖旨在奖励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曾说:“文学作品对于社会的改变,是没有直接效应的。它不可能防止战争,也不可能将偷了的包还给失主。但是文学作品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关于心灵的,关于灵魂的。”

本期遵义市图书馆继续精选诺贝尔文学奖作品馆藏资源向广大市民朋友推荐阅读,希望大家能到馆阅读学习,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01

《邪恶之路》

书名:《邪恶之路》

作者:(意大利)黛莱达著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索书号:I546.45/25

借阅位置:遵义市图书馆综合二室或社科书库

作品简介:本书是意大利作家格拉齐亚·黛莱达的成名作,写作始于1892年底,1893年11月完成,1896年出版,1916年发表最后的修订版。小说以撒丁岛乡村为背景,讲述了青年雇农彼特罗与女主人玛丽亚之间的爱情悲剧。彼特罗年轻俊美,他大胆追求玛丽亚,两人很快坠入爱河。然而,巨大的门第差距让玛丽亚最终改变心意,嫁给了财主佛兰切斯科。玛丽亚把婚姻当作进入资产者圈子的途径,这使彼特罗心怀仇恨,走上了“邪恶之路” 。黛莱达通过这段故事,展现了爱情与道德、罪与罚的冲突,深入挖掘了人性的复杂,细腻地描绘出撒丁岛古老文明和宗法制下乡村生活的独特风貌,引发读者对社会等级制度、道德伦理等问题的深刻思考。凭借这部作品,作者黛莱达在1926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该奖项历史上第二位获此殊荣的女性作家。

02

《创造进化论》

书名:《创造进化论》

作者:(法)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著 高修娟译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索书号:B083/12

借阅位置:遵义市图书馆政府书房分馆

作品简介:本书是法国哲学大师柏格森的巅峰之作,更是为他带来诺贝尔文学奖的传世名著。本书站在生命进化的角度演绎生命的发展历程,不同于环境决定物种演化的观点,创造进化论主张的是生命存在一种与生俱来的冲力,而这种冲力才是决定物种进化繁衍的主要推动力量。《创造进化论》一书结合了生命哲学的有关内容,成为人类史上重新建构哲学的重要典范,它提出意识具有延续性,而一个强有力的证据便是生命的存在。同时《创造进化论》还为人类那神秘莫测的直觉做出了相应的解读,从而披上了一层神秘主义的色彩。作为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创造进化论》也在解放人类思想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03

《布登勃洛克一家》

书名:《布登勃洛克一家》

作者:(德)托马斯·曼著 傅惟慈译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索书号:I516.44/8

借阅位置:遵义市图书馆政府书房分馆或社科书库

作品简介:《布登勃洛克一家》描写的是吕贝克望族布登勃洛克家族四代人从1835年到1877年间的兴衰史。小说以19世纪德国卢卑克市的商业望族“布登勃洛克家族”为原型,通过四代人的兴衰史,展现了19世纪德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传统市民阶层的衰落与新兴资产阶级的崛起。通过布登勃洛克家族在垄断资产阶级家族的排挤、打击下逐渐衰落的历史描写,详细的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旧的刻意盘剥和新的掠夺兼并方式的激烈竞争和历史成败,成为德国19世纪后半期社会发展的艺术缩影。以编年史般的叙事,记录了一个商业家族在时代洪流中从繁荣走向衰败的全过程,既是德国社会转型的缩影,也是人性与命运的深刻寓言。

04

《巴比特》

书名:《巴比特》

作者:(美)辛克莱·刘易斯著 张睿君译

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

索书号:I712.45/79=1

借阅位置:遵义市图书馆综合二室或社科书库

作品简介:本书是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商人形象“巴比特”,漫画式地表现出美国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商业文化的方方面面,这是一部反映美国商业文化繁盛时期城市商人生活的小说。纵观全书,作者集中笔墨塑造了巴比特这个“普通人中的一个”的形象。在他这个时代,精神已被物质所取代,巴比特陷入了尘世间一个又一个繁琐的决定中,巴比特琐碎、空虚的生活状态简直到了令人同情的地步。

05

《福尔赛世家》(上、下册)

书名:《福尔赛世家》(上、下册)

作者:(英)约翰·高尔斯华绥著 王红箫译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索书号:I561.45/82·1/1 、I561.45/82·1/2

借阅位置:遵义市图书馆综合二室或社科书库

作品简介:《福尔赛世家》以英国福尔赛家族为核心,通过三代人的生活与矛盾,展现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英国社会的变迁,核心围绕“财产”与“人性”的冲突展开。 故事主线聚焦于家族成员的情感与财产纠葛:第一代以“有产业的人”索米斯为代表,他将一切都视为可占有之物,为彰显财富在罗宾山建豪宅,因妻子伊琳不爱自己、与建筑师波辛尼相恋,便用手段打压情敌,最终导致波辛尼意外身亡,伊琳也离家出走。后续情节中,伊琳与同样叛逆的家族晚辈小乔里恩走到一起,两人追求爱与美,与家族根深蒂固的“占有欲”形成对抗。多年后,罗宾山的房子重现,象征着时代变迁,而索米斯最终孤独徘徊在家族墓地,回顾被财产欲裹挟的一生。

整部作品通过家族的兴衰,批判了以占有欲为核心的“福尔赛精神”,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财产对人性的异化,以及旧秩序与新思想的碰撞。

图:蒋一兵

文:唐世建

编辑:何燕丽

一审:何媛

二审:夏晖、尹开创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