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卫星图探明古城明代建筑分布,潮州“05后”研究成果引学界关注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0 14:06 2

摘要:在通过朋友圈将自己初步整理制作的“潮州古城现存明代建筑图表”公之于众的时候,唐祖熙并未想到会引来这么多的关注。文史学者、大学教授、媒体朋友都联系上了他,希望据此进行更深入的课题研究或普及报道。

在通过朋友圈将自己初步整理制作的“潮州古城现存明代建筑图表”公之于众的时候,唐祖熙并未想到会引来这么多的关注。文史学者、大学教授、媒体朋友都联系上了他,希望据此进行更深入的课题研究或普及报道。

用了一个寒暑假的时间,唐祖熙利用卫星图、互联网资料结合实地探访,为在潮州古城内发现的33处明代建筑拍摄了共计2002张照片,并正为这些珍贵的古建筑“登记造册”,整理归档以供更多研究者参考。

唐祖熙绘制的“潮州古城现存明代木构建筑分布图”。受访者供图

唐祖熙制作的“潮州古城现存明代建筑”信息表(部分明末清初难以确认年代的建筑未纳入名单)。受访者供图

事实上,古建筑领域仅是“05后”青年唐祖熙为数众多的爱好之一。在乡土地理、极端气象、地域历史沿革,甚至互联网游戏等领域,他都是圈子内小有名气的“硬核玩家”。在这位潮州青年身上,有着新生代“互联网杂家”独有的蓬勃朝气。而他们的探索,也诠释了——“三分钟热度”也可以熔铸出可圈可点的成果。

丈量与记录:以自己的方式读懂家乡

出生于2005年的唐祖熙现在是北京林业大学城乡规划专业的一名学生。在他身上,作为第一代移动互联网原住民的优势特征有诸多体现:熟练使用地图、卫星软件,活跃参与网络社群交流,迅速发布研究发现并获取评论反馈……这些特质,让他走出了有别于传统文化研究者的新路径。

打开唐祖熙手机上的导航软件,代表着“已收藏”的金色小星星将整个潮州古城覆盖得满满当当。对已探访的古迹,他习惯在地图软件打上定位收藏,方便后续整理研究。

唐祖熙展示他的地图软件。

“原来我们都以为潮州古城已经被研究得很透彻了,没想到实地走一走又有新发现。”唐祖熙表示,2024年暑假回家期间,他参考热衷传统建筑研究的好友苏润列出的清单,探访并拍摄潮州古城内现存明代建筑时,又发现了一些未被记录的珍贵古建。

一处、两处、三处……越来越多的新发现让唐祖熙决定更全面细致地重新展开梳理,尽量将潮州古城内现存的明代建筑“一网打尽”。

借助卫星图像与航拍设备,唐祖熙对潮州古城内疑似明代建筑进行全面筛查。“明代建筑的格局制式、瓦片状态与后期建筑有明显区别,通过对照,我可以初步划定疑似建筑的范围。”

确定疑似建筑位置后,唐祖熙背上相机,在潮州古城内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叩门探访并拍摄记录。

唐祖熙(右)与友人苏润一起探访拍摄潮州古建筑。李夏恩 摄

实地探访的过程并非简单顺利。“古城内很多居民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家,突然到访的陌生人对他们来说常常是一种打扰。”谈及“探宅”的经历过程,唐祖熙甚至用上了“心惊胆战”这样的形容词。

敲开一扇门,背后可能是和蔼温和愿意分享古宅历史故事的长者,也可能是手持扫帚满眼警惕的老人家。对于所有热衷进行田野调查的研究者来说,这都是必须面对的压力和状况。“从暑假走访到寒假,我觉得我这个‘i人’都变‘e人’了。”唐祖熙打趣道。

然而,从一开始走访一天就能确定两三座明代建筑的信息,到后来就算进行地毯式搜索也可能走了两三天都一无所获,唐祖熙都从未想过放弃或敷衍了事。

“卫星图、航拍图上的都找过了,剩下的就只能靠在古城里面对着地图,一栋栋老房子去看它们的大门制式。如果看起来像是明代建筑风格,就上去敲门询问能否入内拍摄研究。”就这样,唐祖熙逐次敲定了潮州古城内33处明代建筑的详细信息,为每座建筑的梁、柱、架、檐等建筑细节拍摄了大量照片,并进行分档记录,形成了一份珍贵的“潮州古城现存明代建筑图录资料”。

唐祖熙仔细为每栋建筑拍摄的照片分门别类。受访者供图

考据与交流:在互联网即时分享发现成果

“走访前期给每个建筑拍的照片比较少,到后面挖掘到的建筑拍摄的照片会更多。”唐祖熙坦言,自己并非建筑专业学生或传统建筑专业研究者,对潮州古建筑的了解也是在走访拍摄及整理研究过程中逐渐加深。

对唐祖熙来说,利用互联网即时分享公布自己的发现成果,并从志同道合的研究者、爱好者的评论中获取更多相关知识或下一步研究方向的启发,已然是他习惯的一种探索模式。

在他的社交平台账号上,唐祖熙以“潮州府城明构拾遗”为合集标题,发布了共计十篇笔记,每次分享两三座在潮州古城范围内发现的现存明代建筑,内容涉及建筑位置、特色、建造者等信息,吸引了不少对该领域内容感兴趣的青年在底下交流讨论。

唐祖熙通过社交平台分享成果。

“我们有一个以潮式传统建筑为主题的爱好者群,里面最小的成员应该还在读初中,群成员平均年龄大概只有二十几岁。”唐祖熙表示,对于古建筑的新发现有什么困惑,大家往往都会发到群里进行分享讨论,集思广益之下,很多问题会得到专业的解答。

发现的30多处“潮州古城内现存明代建筑”,如何判断确认其建筑年份?

针对这个问题,唐祖熙表示,通过查阅建筑相关的历史资料,考据第一代屋主的身份背景,可以初步确定其建造年份。再进一步结合现有居民的讲述,并观察建筑风格细节的呈现,可以进一步佐证敲定建筑的年份。

海阳县儒学宫大成殿前廊的减柱空间,是明代潮州工匠巧思的代表。唐祖熙 摄

潮州文史学者陈贤武表示,唐祖熙列出的潮州古城现存明代建筑图基本信息准确,可信度较高。图表中,唐祖熙特别为建筑进行了分批编号,根据“建筑信息完整”“信息由后人口述”及“信息未可考但有明代建筑结构存留”分为三个考据确信度等级,以便相关研究者更清晰地进行取信参考。

实际上,唐祖熙对潮州古建筑的了解远超普通爱好研究者。早在2022年,还在潮阳实验学校读高中的他就以主编的身份做了一本《潮汕老厝初级指南》,作为学校地理社团“山海社”的“知识手册”进行文化普及。

唐祖熙高中时主编的《潮汕老厝初级指南》刊物。

“现在回头看当时做的东西,会发现有很多疏漏错误的地方。”在与更多文化学者、同龄爱好者进行交流,并进行大量实地探访的过程中,唐祖熙不断更新迭代自己的知识储备,更加意识到严谨考据的重要性。

《潮州古城现存明代建筑》的图表初步公布后,有潮州文史学者老师、韩山师范学院的教授和文化自媒体前辈找到唐祖熙进行交流,希望将相关成果进一步深化研究或广泛传播普及。

“我还在进一步考据整理,会先形成一篇比较全面的内容发出来看看各界的研究者建议意见。”对于研究成果与未来影响,唐祖熙表示,“希望潮州古城内这么多珍贵的木构建筑能够受到更多关注,也希望这份名单能对潮州古城申遗的工作有一些帮助。”

撰文:陈锦煌

【作者】 陈锦煌

来源:山区阿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