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好,这里是12356心理援助热线。”电话接通,另一头是一位年轻男性的声音,闷闷的:“你好,我是大三学生,最近我感觉快撑不住了……”那种化不开的疲惫仿佛顺着电话线也传导了过来。“非常感谢你在困难的时候选择向我们求助。你用‘快撑不住了’这样的描述,是不是此刻正
“铃铃铃……”南昌市精神卫生中心12356心理援助热线的铃声响起时,咨询医师小文正在整理着前一通咨询的记录。
“你好,这里是12356心理援助热线。”电话接通,另一头是一位年轻男性的声音,闷闷的:“你好,我是大三学生,最近我感觉快撑不住了……”那种化不开的疲惫仿佛顺着电话线也传导了过来。“非常感谢你在困难的时候选择向我们求助。你用‘快撑不住了’这样的描述,是不是此刻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无助,这一定非常非常艰难吧。能否具体展开说说,到底是遇到什么难处了吗?”
男生顿了顿,像是攒足了力气才能往下说。他称眼看期末考要到了,考试成绩直接影响到大四校招以及保研成败。可是自己白天对着书本半小时翻不了一页,复习进度停在原点;夜夜失眠,心烦意乱,遇到一点小事就容易光火,前一天刚和舍友吵了架,现在寝室气氛冷得像冰窖;期末考、实习、文章、课题……“一堆事在眼前堆着,又不知从何入手,总觉得时间来不及,又觉得自己每件事都做不好”是他最深切的感受。更难受的是身体的反应:胸口堵得发慌,胃口也不太好,吃啥都没味。“我知道自己不对劲,可能是压力太大了,又排解不了,生活感觉被困住了,一团乱麻,太痛苦了!”
在小文的循循善诱中,男生倾诉着眼前的困顿。确认其并无消极及伤人的意念及计划,小文对男生的感受给予了充分理解和共情:“我能从你的描述中深切地感受到那种被多重压力紧紧包裹、几乎要窒息的痛苦和无力感。夜夜失眠、复习停滞、人际关系紧张、自我怀疑……这些都不是你的错,而是压力试图压倒你时的本能反应。”她给男生的这团“乱麻”定了性:“压力反应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保留的生存机制,压力一旦过载,身体自然会喊停。”
当男生进一步寻求减轻压力反应的方法时,小文医师给出了解开“乱麻”的第一步:稳住自己、照顾情绪。她告诉男生,当人们感到被压得喘不过气时,最重要的是先稳住自己,而不是急着去处理所有事情。“情绪强烈时,我们很难有效思考和处理问题。在理清头绪前,可以先花几分钟照顾一下自己的情绪,给它找个出口;也可以暂时离开当前的环境,去空气清新的地方透透气,去用冷水洗把脸,再练习一下深呼吸,有助于放慢心跳,让身体平静下来。”小文说每天花10分钟练习一下4-7-8循环呼吸法(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可以让管焦虑的“杏仁核”安静下来。
“当情绪稍微平复一些,把所有让你感到烦恼、有压力、待处理的事情都列出来,减轻大脑的记忆负担。”紧接着小文给出了解压的第二步:列出压力清单。按紧急程度、难易程度分类,把压力分为“重要且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优先处理“重要且紧急”的事情。从“重要且紧急”的事情中选一件相对而言当前最易着手的,再把这件事拆分为微小且具体的步骤,每完成一个小步骤,就给自己一个肯定的标记,积累成就感和掌控感。比如期末考是“紧急项”,先拆成“看重点章节”“做练习题”这样的小目标;课题刚起步,就往后排。
光拆任务不够,还得给“脑子换个频道”。小文医师告诉男生,压力就像肌肉训练,太少会松垮,太多会拉伤,适度反而能激发动力,总觉得自己啥都做不好,其实是压力在放大负面想法。“教你一个小技巧。下次再有‘我快撑不住了’的想法冒出来,就把它改成‘我的身体在准备迎接挑战’”。小文说,这不是自我安慰,而是有科学依据的——大脑接收到积极信号,血管就会保持放松,抗压能力能提升50%。
“缓和室友的关系可以从一个小小的善意举动开始,比如分享一点零食,或自然地请教一个小问题,打破僵局。如果时机合适,也可以坦诚表达自己因近期压力过大,情绪确实有不好的地方,为之前的态度道个歉。”当男生提到和舍友如何处理关系时,小文顺势传授了一些沟通技巧,同时建议他写写情绪日记:“情绪就像季节也有更替,有生气有委屈都正常,别憋着、多沟通。”
最后,小文还将一份“生理调节锦囊”送给男生:学习累了做渐进式肌肉放松,从头顶到脚底,绷紧再松开,专注体会肌肉的放松感,渐渐地心里的紧绷也会跟着消散;睡前1小时远离手机,早睡早起、规律作息,睡前可听听舒缓的音乐、用温水泡脚、看几页轻松的书或做几分钟冥想;少吃高糖、高咖啡因的食物或饮料,多摄入富含镁和维生素B群的食物;每天再抽半小时做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身体拉伸可以直接释放肌肉紧绷带来的躯体化压力。
“还可以多打打球、跳跳舞,哪怕是出去走走、散散步,运动会让你的大脑释放内啡肽,团体运动还能增加归属感,双重减压,可以试试哦!”小文的干预明显让男生有了触动。电话那头一阵沉静后,传来了纸张翻动的沙沙声,男生的声音也同步亮了起来:“谢谢医生,我把你给的方法都记下来了。待会儿我就列个压力清单,看看从哪下手?”
挂了电话,小文看着窗外的阳光,轻舒了口气。她知道,这通电话对于男生来说,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就像无数打进热线的年轻人一样,如今那个男生手里多了个拆解压力的“锦囊”,想来他定能借助这个“锦囊”将自己的那团乱麻,慢慢地理成一条走出迷宫、通向顺遂的大道。
而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12356热线里发生。中国式的青春里,压力从来不是谁独有的难题,难的是你有没有解题的方法。咱们12356热线医师能做的,不过是在有人困于压力“迷宫”时,递去一张清晰的地图——路,虽终究要自己走,但有人指了方向,就敢迈开脚了。(过江帆 郭文)
来源:江报健康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