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宇连接创始人邹宇:桌面机器人的商业化突围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8 14:38 1

摘要:邹宇是初创公司erroright AI(或宇连接)的创始人兼CEO,在“AdventureX 2025青年黑客松大会”上,他带来了一款聚焦效率陪伴的机器人CLO。这是一款结合手机支架与AI技术的学习陪伴机器人,主要功能是通过摄像头监测用户的学习状态,在用户分心

在创业这条路上,邹宇提醒后来者:“别被技术绑架,也别迷信商业理论。找到用户的真实痛点,用技术给出简单直接的解决方案,这就是创业的本质。”

邹宇是初创公司erroright AI(或宇连接)的创始人兼CEO,在“AdventureX 2025青年黑客松大会”上,他带来了一款聚焦效率陪伴的机器人CLO。这是一款结合手机支架与AI技术的学习陪伴机器人,主要功能是通过摄像头监测用户的学习状态,在用户分心时进行提醒,并在休息时提供互动,旨在成为用户专注学习的“学习搭子”。邹宇告诉《商学院》杂志:“这是我们这款产品的首次亮相,同时我们也想做一个市场验证,观察用户是否会为这类同时兼顾工具属性和情绪陪伴的产品买单。”

01

从12小时原型机到澳门展会

在“AdventureX 2024青年黑客松大会”上,邹宇在12小时内完成了一款聚焦异地情感交互的桌面机器人原型,这款初代产品在现场直播中,意外收获20多位预定用户,成为团队创业的起点。用户的正向反馈让团队决心将产品推向市场。活动结束后,他们把产品制造出来,给到首批用户,并且根据用户建议迭代产品:从最初的基础功能到增加三个自由度,从单一交互模式到融合无线充电等实用功能,产品形态在反复调试中逐渐清晰。2024年11月,迭代后的产品亮相MakerFaire国际大湾区创客峰会,团队自建独立站进行测试,两天内获得200多个反馈。这个成绩帮团队拿到了第一笔融资,也让团队得以不断迭代产品。

2025年,团队开发了一款聚焦于睡眠管理场景的电子小宠物。每晚10点,装有电子宠物的手机需放置在兼具无线充电功能的配套智能硬件上“休息”,若长期“熬夜”,宠物会呈现“疲惫”甚至“死亡”状态。“我们只想解决一个问题:让用户睡前放下手机。”邹宇解释道,产品的核心逻辑是利用人类对宠物的同理心,通过情感化设计引导健康习惯。

从情感交互到睡眠管理,产品迭代的背后是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捕捉。“早期版本功能太杂,后来发现,能解决一个具体问题就足够了。”这种聚焦,成为团队从技术驱动转向用户驱动的关键一步。

02

极客与创业者的边界:三种思维的融合之道

在创业圈摸爬滚打的两年,让这位物联网工程专业出身的创始人深刻体会到“极客”与 “创业者”的本质区别。“很多极客或技术人才有很强的工程思维,能做出很酷的东西,但往往忽略了用户真的需要什么。”邹宇坦言。

他提出了创业者进行产品打造的“三要素模型”:用户、技术、市场必须形成交集,即工程思维、用户思维和市场思维融合才能诞生成功产品。邹宇认为 ,“有意思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可能只是开发者的自嗨。只满足了技术创造性,没考虑市场可行性。”

从极客到创业者的转型,始于深圳科创学院的孵化经历。邹宇在那里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设计思维——以人为本,不断发散再聚焦。他以“双钻模型”解释产品开发逻辑:先通过用户调研发散问题,再聚焦核心需求;接着发散解决方案,最终聚焦可行路径。他的结论是:没有最优解,只有在特定场景下最合适的解。

邹宇说:“把工程样机变成可量产的商品,难度远超想象。”他将创业拆解为三个阶段:完成产品定义,搞定供应链,实现商业化。“我们在供应链上栽过很多跟头,小到螺丝规格,大到代工厂产能,每个细节都可能让项目停摆。”

这种实践认知,让他对创业教育有了独到见解:创业教育最有效的方式是“在水里学游泳”,快速试错、快速迭代,而非困守课堂。

03

政府孵化与商业本质:创业者的生存哲学

邹宇表示,其团队的快速成长,离不开深圳科创学院的支持。深圳科创学院成立于2021年,致力于通过赋能和培养真正帮助年轻人成为智能硬件领域成功的创新创业者。

深圳科创学院注重长期价值,而非短期利益,以静待花开的心态精心培育一批未来创业者。学生的项目方向可以适时调整和转变,甚至是可以从零开始一个新项目,团队成员组成也是处于逐步发展成熟的阶段。凭空设计一个好产品是不可能的,定义产品后马上进行量产也不可能,需要时间和耐心,秉着长期主义的心态去创业。学院希望学生懂得,被收购、尽快提升估值和上市等并不是硬科技创业者的最终目标,怀揣长期主义心态,致力于做出伟大的改变社会的产品,这才是学院想传递给学生们的价值。

这种模式和价值观让团队得以专注产品本身。邹宇坦言,相比商业投资机构的短期回报要求,深圳科创学院更能容忍“慢成长”,这对硬件创业尤为重要。通常,硬件从研发到盈利的周期,往往长达3—5年。

对于商业化路径,邹宇的团队采取“小步快跑”策略:通过展会和独立站收集订单,用预售资金支撑迭代,再逐步扩大产能。“我们现在还没盈利,但每一步都在靠近PMF(产品市场匹配)。”他认为,硬件创业的核心是“先验证需求,再扩大规模”,盲目追求量产很容易陷入库存危机。

谈及传统产业与新兴赛道的思维碰撞,他强调“匹配性”,“做桌面机器人就该跟机器人领域的前辈交流” 。但他也认可跨界学习的意义,前提是找到能解决自身问题的经验,比如传统制造业的供应链管理智慧,对硬件创业就很有启发。

在创业这条路上,邹宇最想提醒后来者:“别被技术绑架,也别迷信商业理论。找到用户的真实痛点,用技术给出简单直接的解决方案,这就是创业的本质。”

来源 | 《商学院》杂志8月刊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