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有迹可循的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14 19:43 2

摘要:读的第一本书《三国演义》,给人家拉磨磨面磨了一上午,换来在人家的磨道里看2个小时。

文/橘子心

他小时候辍学,读书认字不是在课堂上,而是从《新华字典》开始。

读的第一本书《三国演义》,给人家拉磨磨面磨了一上午,换来在人家的磨道里看2个小时。

走上写作之路是想过上一天吃三次饺子的幸福生活。

这些在现在看来唾手可得的幸福,在那个年代却是那么的遥不可及。

最近读了莫言的自传体随笔散文《不被大风吹倒》,被书中关于读书写作的细节震撼,原来,一个作家的成长,从小便开始了,也让我看到了积累的力量。

莫言小时后家里穷,连肚子都填不饱,又早早的辍学放牧,读书对他来说简直是奢望。

幸运的是 ,他得到了一本《新华字典》,就是这本书,带他走进了阅读时代。

他开始一个字,一个字,一个词条一个词条地读。

在农村的十几年里,他把它翻得破破烂烂,哪一页、哪个字有错误都了如指掌。

后来,莫言说,他这辈子认识的大部分汉字,都不是在学校里学的,而是跟着《新华字典》学的。

认识字后,便开始了疯狂的阅读。

在一次演讲中,他说自己走上写作道路,一是想过上一天吃3次饺子的幸福生活,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为了读更多的书。

为了读书,莫言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读《青春之歌》时,明知放羊时间用来读书羊群会饿肚子,有被父母责骂的风险,还是忍不住读一下午,不过还好,父母并未责骂他。

还有二哥比他大5岁,也喜欢读书,每次二哥给别人借了书他也总要凑着去看。

有次为了看二哥放在猪棚里的书籍,不料撞上马蜂窝被蛰得眼睛眯成一条缝,虽然看不清书上的字,但硬是坚持模模糊糊的看完。

总之,童年时代,莫言便把周围十几个村子里的书都读完了。

这为他日后走上写作之路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他在书中也建议读者要广泛地阅读,阅读是写作的根基。

因为读书的缘故,我也关注很多读书博主,发现有些博主日更公众号,还能分享书单文章,或者不同书评文章,真的很佩服。

特别是单一主题的书单文章,一篇文章里分享5-10本书,至今我还没有自信分享。

因为我还没有开始主题阅读,没看过的情况下更没自信分享。

我想运营这样公众号的博主应该是从小开始读书,现在厚积薄发。

或者,人家全职自媒体,从小热爱读书,单身一人。

而我,上班族,两娃的妈,其中一个才几个月,中年才开始读书,真真是脱了鞋都追不上人家。

这也让我看到了积累的力量。

周岭在《认知驱动》中说:

“一个人精通一项技能大约需要7年时间,而很多人一辈子通常只学一项技能。如果以7年为周期,我们这一生其实可以活很多辈子……而花7年去做成一件事,比碌碌无为地继续过上几十年更明智。所以千万不要在明明还很早的时候就产生战略误判,这真的会让自己错过理想的人生。”

7年就可以精通一项技能,更何况是从小开始积累。

2024年读过的纸质书

联想到我自己,20多岁时虽然忙忙碌碌,但目标不清晰,像无头苍蝇一样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学点这学点那,没有技能积累意识。

30多岁,有家庭有孩子后才懂得积累的重要性。

这时,才发现,和人家从小开始学习积累的差别真是大大的。

不过还好,只要开始,什么时候都不晚。

现在的我,自从开始读书写作,依然每天收获满满。

写在最后

我很好奇,作家就是把说的话写成文字,既然是作家,为什么叫莫言呢?

我也在书中找到了答案。

原来,莫言小时候辍学放牛时,因为无聊练就了自言自语的本领。

但这本领却给家人带来了许多麻烦。

为此,母亲曾劝告他:“孩子,能不能不说话。”

当时发誓再也不说话,但一到人前,就忍不住像竹筒倒豆子似的一直说不停。

说过之后,又后悔不已。

当找到写作之路后,说话的本领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便给自己起个笔名莫言,以此告诫自己。

很有意思的笔名来源,哈哈!

书中,有更多关于莫言的小趣事,想了解莫言的小伙伴不妨读一读。#头条创作挑战赛#

作者介绍:橘子心

早睡早起践行者;

一半烟火,一半书香。

35+上班族零基础学写作,写作一年,上稿帆书等平台;

一本书写19篇文章收益1000+;

日更三个月写出2篇10万+,收益2500+。

读书写作进行中,如果你也喜欢读书写作,欢迎一路同行。

有幸您能见证我的成长。

来源:设计爱好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