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拍品描述:这枚双旗开国纪念币十文的来头。它诞生于1911年辛亥革命后,是中华民国成立初期的重要货币,由武昌和南京造币厂率先铸造,用来取代清朝的铜元。钱币正面最打眼的就是两面交叉的国旗——左边是象征革命的十八星旗,代表参与辛亥革命的十八个省份;右边是五色旗,寓意
拍品名称:双旗开国纪念币十文
成交价:RMB 1,120,000
拍卖日期:2025-08-11
拍品描述:这枚双旗开国纪念币十文的来头。它诞生于1911年辛亥革命后,是中华民国成立初期的重要货币,由武昌和南京造币厂率先铸造,用来取代清朝的铜元。钱币正面最打眼的就是两面交叉的国旗——左边是象征革命的十八星旗,代表参与辛亥革命的十八个省份;右边是五色旗,寓意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上头刻着“中华民国”四个字,下头是“开国纪念币”五个字,左右还点缀着樱花或兰花图案,细节讲究得很。
再说背面,中间是两株稻穗组成的嘉禾纹,写着“十文”面值,周围还绕着一圈英文,中西结合的味道挺浓。这设计不光好看,还藏着深意:嘉禾纹象征丰收,体现当时对农业的重视;英文则反映了民国初期想融入世界的想法。铸造工艺也相当精细,线条流畅、图案清晰,放到现在看都透着股子精致劲儿。此枚钱币收藏市场上以112万元的高价成交,不仅彰显了其珍贵的收藏价值,也反映了投资者对民国钱币市场的高度关注与认可。
拍品名称:丙午户部大清铜币中心“云”当制钱二十文
成交价:RMB 2,020,000
拍卖日期:2025-05-18
拍品描述:丙午户部大清铜币中心“云”当制钱二十文,是晚清币制改革浪潮中诞生的特殊产物。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为挽救经济、统一货币,推行币制改革,这枚铜币便由户部主导铸造,云南造币厂负责生产。云南因矿产丰富,尤其是铜矿资源,成为当时重要的铸币基地,结合德国进口设备与工艺,既遵循中央统一规制,又融入地方特色,堪称清末中央与地方协作铸币的典型。铜币正面设计讲究:顶部刻满文“光绪年造”,两侧标注年份“丙午”与机构“户部”,中间“大清铜币”四字醒目,中心“云”字代表云南,下方明确“当制钱二十文”的面值;背面则是一条雕刻精细的蟠龙,龙身蜿蜒、鳞须分明,上缘“光绪年造”,下缘英文“TAI-CHINA-TI-KUO COPPER COIN”(大清帝国铜币),中西元素融合,颇具时代特征。
其价值高,既因存世量少(云南铸币时间短、流通损耗大),也因历史意义独特:既是清末币制改革的实物见证,又承载了西南地区货币铸造的技术与文化,此枚钱币收藏市场上以202万元的高价成交,不仅彰显了其珍贵的收藏价值,也反映了投资者对民国钱币市场的高度关注与认可。
拍品名称:广东省造光绪元宝铜币每元当制钱十文
成交价:RMB 1,520,000
拍卖日期:2025-03-28
拍品描述:广东省造光绪元宝铜币“每元当制钱十文”可是晚清货币改革里的“明星选手”!这枚铜币诞生于1889年,那时候清政府被西方列强挤得喘不过气,张之洞在广东搞起了洋务运动,从英国搬来造币机器,叮叮当当就砸出了这批新钱。您瞧这铜币长得多气派——正面“光绪元宝”四个大字端端正正,上头刻着“广东省造”,下头标着“每元当制钱十文”,两边还藏着满文“宝广”,活脱脱就是中西合璧的活教材。背面更精彩,一条蟠龙张牙舞爪盘在中间,周围绕着英文“广东”“十文”,既保留了皇家的威严,又透着点学洋人的新鲜劲儿。这铜币用黄铜铸造,摸上去沉甸甸的,拿放大镜看龙鳞都片片分明,当年可是用蒸汽机压出来的,比老祖宗的手工钱币精致多了。
收藏家们看中的可不止是钱,这铜币上刻着晚清政府“师夷长技”的挣扎,藏着中国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酸甜苦辣,拿在手里把玩,跟翻一本立体的历史书没啥两样。此枚钱币收藏市场上以152万元的高价成交,不仅彰显了其珍贵的收藏价值,也反映了投资者对民国钱币市场的高度关注与认可。
来源:小蔚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