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老挝沉默又低迷?700万国民仿佛沉没于世,实际上一言难尽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6 21:28 1

摘要:1978年,我们这边刚刚打开国门,社会风气一变,谁家孩子考上大学都要摆两桌。到了1986年,老挝那地方也跟着学,宣布“革新开放”。华灯初上,中国城市的道路干净得能照出人影,老挝那片却还是泥巴路,牛羊乱跑,偶尔见到新盖的房子,要么是国际援助里的钱,要么是中国公司

老挝:弹壳堆里,日子还要怎么过?

1978年,我们这边刚刚打开国门,社会风气一变,谁家孩子考上大学都要摆两桌。到了1986年,老挝那地方也跟着学,宣布“革新开放”。华灯初上,中国城市的道路干净得能照出人影,老挝那片却还是泥巴路,牛羊乱跑,偶尔见到新盖的房子,要么是国际援助里的钱,要么是中国公司修的。你说,接受了那么多援助,紧跟我们步子,日子为啥越过越艰难?

有些事,真不是一句“起步晚”能解释的。老挝这地儿,说白了,老上遭的罪比我们还多。中国好歹只是局部挨过列强欺侮,老挝呢?藩属、殖民、争夺,没得喘气工夫。你要是走进老挝偏远农村,脸上尽是风霜——小孩子常年赤脚,大人讲起旧事,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这故事,要从清朝那会儿说起。大清还顶不住,老挝却赶上了一个小小的黄金时代。市集热闹,远近商人都来作买卖,说是东南亚一大繁荣角落。可惜盛世如斯,终归说没就没。清廷一败落,法国人抢了地盘,把老挝搞成自己的殖民地。后来日本兵又赶走法国,兵荒马乱,村口的老头至今说起“那伙黄帽兵”都咬牙。

有人说日本人治老挝比法国狠,有段子传,日本兵进村要粮,村里没的给,枪就顶上来了。你要反抗?好啊,五年干了个“赶日本”,谁不是拼了命?等到终于把人赶出家乡,只在独立的甜头上刚咬了一口,法国又回来了——又是八年。日子像是刚看到点光,风一吹又黑下来。

到了1954年,法国签了《日内瓦协约》撤走。老挝人以为这下真要自己做主了,刚把国旗升起来,美国人又来了。这事老挝人说起来,脸上都是憋气,这叫啥?全球都看着美国违约,美国偏不在乎。可怜老挝,算下来,这一波又是十九年被人当棋子。

其实这种祸乱,伤害不只停在地面。人死了、房子塌了,你说扫扫还可以重建,可战后那一片土地,连下锄都带刀子悬在头顶。美国走的时候,炸弹还没走。城里人都知道,从美国人在这块土地撒下的爆炸物,到现在八千万枚未爆弹还埋着。

你要是晃一晃老挝地图,每个黑点都是一次爆炸。真不是危言耸听,这些未爆弹,有时候像哑巴,有时候又是疯子。你不惹它,它自己就蹦出来。每一年,老挝人都要死上几百人,种地种着种着,就把命搭进去。

这地方没怎么发展,农林渔牧好像个赌桌。别说外国投资者,就是老挝自己人也有点怕地。森林里藏着炸弹,水田埋着炮弹,谁敢去开发?联合国来帮忙,排弹工一天到晚累得像狗。问问数据吧,八千万枚炸弹,现在才排出去百分之一。人活着,跟命运打赌,还不是一般的赌注。

这些年经济上点灯都艰难,本身资源不缺,就是人怕炸上天。外头的人投资也不敢轻易下手。你说怕越南,怕炸弹,怕政策变。投资老挝,像在废墟里摆摊,谁知道哪天炸弹炸了你的工地,政策一变连出海口都堵了?

说到越南和老挝,那又是一段说不完的兄弟情。两边关系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老挝不是赶走了日本,就是靠和越南并肩。法国走了、美国来了,两国还是一起抗争。一场场大仗、几十年的坎坷“患难与共”,留下的感情不能说翻脸就翻脸。

越南那些年挥师入老挝,按理说是侵略,老挝人却不恨。怎么个缘由?有些老挝领导人的“后台”就在越南兄弟那里。有人是越南后裔,有人是换亲家,巴特寮那批干部,说说笑笑就把“有血缘”这事摆在桌面上。外人看着怪,其实两国没仇,反而有点一家人的意思。

所以越南撤军后,看似老挝独立了,其实外交经济里头,不少事还得瞅着越南的脸色。外资不敢进,就是怕越南政策多变,动不动给你来个新招,封一封出海口,企业血本无归。

还有地理,老挝人常说:“我们是内陆的穷亲戚。”湄公河穿身过,可是没有自己的出海口。打算盘,距离近不近,还是越南的港口最好用。要是越南来个不高兴,把口一关,老挝的出路就没了。这些年泰国和老挝也有合作,但关系远不如对越南那样“打成一团”。

说到机遇那阵子,老挝曾有过一闪的曙光。中国改革开放刚起步,老挝跟着学,中国、越南在边境闹得厉害,老挝夹在中间,姿态摆得中立。越南不高兴,对老挝横眉冷对,一度封锁港口。还放了个烟雾弹,说中国“要打老挝”,老挝信了。通讯又慢,老挝人没法核实,怕得瑟瑟发抖。后来中国撤兵,大家才反应过来又被越南骗了。

苏联塌了,越南手头没钱再逞强。中国说可以恢复友好,先撤兵再说。越南撤了,老挝干脆跟中国建交。中国没翻旧账,反倒领着老挝搞大基建,铁路修起来,全国都像过节。很长一段时间,老挝人觉得“终于有盼头了”。

中老铁路通车那天,万象整城都起劲。广播里放着歌,老人说这是自己一辈子最大的一场喜事。有了铁路,有了电站,乡下的夜晚终于能点电灯。木材厂、矿场、工厂慢慢兴起来了。本来市场冷冷清清,如今货品可以直达外头。旁边的泰国也伸手合作,水电站计划一出,越南和柬埔寨马上说“影响渔业”,老挝人又想了个法子,鱼道配上了,好说歹说,让邻居们消了气。

其实到底能不能走上“小康”,大家心里也没底。三百年苦难,不是一条铁路就能解决。但有一点变化已在发生。孩子们有书念了,农民敢再去种地,市场有点希望情绪在回流。

坐下来喝口水,有时候我也在想,这片土地埋着那么多痛苦,到底什么时候才肯松一松手?老挝人不怕苦,有人说他们“太温顺”,也有人讲这是他们的智慧,毕竟太激烈反而没地方喘气。

路还长,风还大。老挝这茧,能不能彻底化开?普通人每天都在想。历史的弹壳堆里,这群人还是要活下去。日子不叫容易,但希望这种东西,哪怕点得再微弱,也没人真舍得吹灭。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