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画像上,鲁迅先生的手里是拿着烟的。孙某人看到后大为光火。说道:“这会给小孩子起到坏的示范作用!”“这是对鲁迅先生的冒犯!”这不禁让我回想起去年在绍兴鲁迅故居看到的一个旧烟嘴。那里的工作人员表示,那是鲁迅曾经用过的,还能看到牙齿咬过的印记。作家萧红也有记述,
8月天气炎热。浙江绍兴的一尊鲁迅画像激起了一番争论。
在这画像上,鲁迅先生的手里是拿着烟的。孙某人看到后大为光火。说道:“这会给小孩子起到坏的示范作用!”“这是对鲁迅先生的冒犯!”这不禁让我回想起去年在绍兴鲁迅故居看到的一个旧烟嘴。那里的工作人员表示,那是鲁迅曾经用过的,还能看到牙齿咬过的印记。作家萧红也有记述,鲁迅抽烟的时候总是紧紧咬着烟嘴,就像是在和某种看不见的东西较劲儿。
再把目光投向1924年的情况。那时鲁迅正在北京大学讲学。很多学生学着他抽烟的样子。鲁迅当时就讲:学抽烟简单,学思考却很难。现在过了一百年了,难道连学个样子都不被许可了吗?
查看鲁迅的日记就会发现,1926年他抽烟的量很大。那一年他买了347盒烟。也正是在这同一年,他创作了《野草》和《彷徨》这两部重要的作品。可以说,那些重要的文字都是在烟雾的笼罩下诞生的。
1935年的时候,有出版社想要对鲁迅的作品进行删减修改。鲁迅知道后讲:还不如把我的手给拿掉。现在的人虽然不下手,但是却想把历史的痕迹给抹掉。
如今的情况更为奇特。网上有大量抽烟的视频,播放量达到数十亿次。电子烟的广告到处都是。但是这些人却对墙上画像手中的烟感到愤怒。这就像是在对着虚幻的东西发脾气。
其实,那支烟不单单是烟。它是鲁迅在思考的时候相伴的东西。是他与黑暗抗争的手段。有些人想要把鲁迅变成一尊完美无缺的画像。但是他们忘记了,真正的鲁迅是有情感、有思想的人。
1936年鲁迅去世的时候,有很多人为他送行。不少人点起香烟,用这种方式来向他告别。烟雾在空气中弥漫,就如同人们的不舍。要是鲁迅看到今天的这场争论,不知道会说出什么话来。
历史就是历史。不应该被随便更改。今天他们把画像手中的烟拿掉,明天可能就会对书中的文字进行修改。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