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所高校疯抢院士!昆工一夜跻身'国际顶流' ,家长:分数线要涨?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2 00:34 1

摘要:01最近,“院士争夺战”这四个字可以说在朋友圈、家长群、B站、小红书全都刷屏了。你要问为啥?就看这两个月全国高校的“大动作”——清华、复旦、昆工、哈工大、河海大学……一波院士大咖官宣加盟,真的是谁还敢说国内高校不卷?

01
最近,“院士争夺战”这四个字可以说在朋友圈、家长群、B站、小红书全都刷屏了。你要问为啥?就看这两个月全国高校的“大动作”——清华、复旦、昆工、哈工大、河海大学……一波院士大咖官宣加盟,真的是谁还敢说国内高校不卷?


最引发热议的要属昆明理工大学。8月17号,学校直接在莲华校区整了个大场面,矿物加工和提取冶金圈的国际大拿徐政和教授,正式成为首席特聘教授。这哥们头衔一长串: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网友都说,学校气场瞬间拉满,太有“国际范儿”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02
有网友调侃说,“这下昆工是要逆天改命了”,气氛有点像高考查分夜。徐政和是啥来头?1956年出生,南方科技大学工学院创院院长,国际权威大牛,发了510多篇SCI论文,h指数64,论文总引用一万七千多次,培养学生一大堆——80个本科、153个硕士、52个博士、63个博士后,这数据搁谁身上都得服。
但更有意思的是,网友评论区已经吵开了锅。有网友模拟昆工的在校生直接发了个表情包:“以后谁还敢说我们是‘区域性高校’?气场两米八!”还有人喊话:“能不能把材料、冶金的就业带起来啊!”你别说,这种顶级人才的流动,真的能让一所学校的命运出现转折。

图片来源于网络

03
其实不光昆工,今年至少25所高校官宣引进院士,有清华、复旦、兰大、天津大学、哈工大、内蒙古大学、郑州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名单一串,估计谁都能数出几所。
更离谱的是,不光国内院士,国外院士、诺贝尔奖获得者、各国顶尖科学家,全都在“抢人大战”里出现了。比如天津大学请来日本工程院院士中岛正爱挂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请诺奖得主科斯特利茨当名誉教授;哈工大深圳请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赵旭东,清华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搞来纳米科学顶流Charles M. Lieber。
此类“高规格人才流动”被部分媒体称为“院士争夺战”。

图片来源于网络

04
那问题来了:为啥各高校这么拼命抢院士?
其实原因很现实。一个院士能带来的,不只是科研项目、学科建设、国际声誉,更是“人才磁铁”。比如河海大学,水利工程全国第一,本身很强,但智能建造、数字孪生这些新工科方向还差点火。于是全职引进谢亿民院士,直接让未来技术学院“起飞”——家长、考生、企业都在盯着,分数线、课程设置、未来就业全都被带动。
有家长在群里问:“谢院士来了,智慧水利专业会不会更难考?以后能进华为、国家电网吗?”
有行业内的人说:“现在修大坝、做水利工程,没点智能建造、数字孪生,真的是跟不上时代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05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买账。
不少网友在评论区犀利发问:“院士这么多,是不是有的人只是挂名?学校花这么多钱引进,会不会资源分配不均?科研成果到底能不能落地?”
还有在校生担心:“以前学水利工程主要是理论,现在加了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会不会课程太难?数学、计算机都得加强,怕跟不上。”
教育专家也泼了点冷水:“比起‘抢人’,更重要的是‘用好’。搭好平台、减少行政干预,让院士能真正把团队、项目、成果做出来,不然头衔再响也是摆设。”

图片来源于网络

06
说到这里,其实我最有感触的就是“院士争夺战”背后的社会焦虑和期待。
一方面,大家都盼着自家高校、家乡大学能有更多顶级学者加盟,学科能上新台阶,毕业生就业质量更高,学校能变成国际化研究型大学。
另一方面,大家也担心,“唯头衔论”“高价抢人”“学术功利化”会不会带来新问题?会不会只是“装点门面”?
我采访了几位老师和学生,普遍都觉得,只要院士是真心带队伍、做项目、带学生,哪怕课程难一点、压力大一点,大家都愿意跟着学。怕就怕,有的院士只是挂个名字,拿了待遇不怎么出现。

图片来源于网络

07
最后,高校之间的“院士大战”,表面看是争资源,底层还是学术生态和创新能力的比拼。
如果院士能真正在学科建设、团队培养、科研攻关、国际交流上发力,那对学校、学生、地方经济都是巨大利好。
但如果只停留在“头衔游戏”和“数据冲高”,那热闹一阵后,社会舆论只会更苛刻。“花了这么多钱,那成果呢?人才呢?就业怎么样?”这些问题迟早都要面对。

08
写到这儿,再多问一句——你怎么看待高校争抢院士这件事?你觉得“顶级专家加盟”,是真能带来全方位升级,还是只是表面上的风光?你身边有这样的例子吗?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观点,让更多人看到不一样的声音。

您怎么看?

来源:深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