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一年热销20万件宝贝、2千回头客,近半年1千88VIP好评、2千宝贝被收藏,近30天1千宝贝被加购,近7天9千人逛店,这是今年6月初打开“瓜牛雨林”淘宝店铺后显示的数据。而在他们的直播间,‘红水晶’花烛曾以一株3万元的价格成交,‘花生马戏团’花烛的一片叶子卖
作者 | 李艳梅
近一年热销20万件宝贝、2千回头客,近半年1千88VIP好评、2千宝贝被收藏,近30天1千宝贝被加购,近7天9千人逛店,这是今年6月初打开“瓜牛雨林”淘宝店铺后显示的数据。而在他们的直播间,‘红水晶’花烛曾以一株3万元的价格成交,‘花生马戏团’花烛的一片叶子卖出了2.6万元的高价。
几乎每天晚上,在浙江崇福农创园里的一处大棚里,瓜牛雨林品牌创始人廖万甜都会准时上线直播,通过镜头向粉丝们展示自家的热植产品,讲解植物特性和养护知识。而凭借新奇的品种、优良的品质,创立仅5年的瓜牛雨林已经在“热植圈”内颇有名气。
科班出身 为园艺梦想创业
从小在乡村长大的廖万甜对园艺和植物有着深厚的情感,大学时,她便报考了浙江农林大学园艺专业。2018年,廖万甜毕业后,先是在杭州找了一份白领工作,业余仍活跃在园艺圈。到了2020年,她选择回归初心,辞掉了大城市工作,回到乡村开始园艺创业。“虽然毕业后从事了一段时间非专业工作,但对植物的热爱推动着我,一直想做些内心认同的事。那时热植市场刚开始火起来,察觉到这个趋势后,我便选择了热植来实现自己的园艺梦想。”廖万甜说。
▲在崇福农创园花卉节上搭建的热植应用展示场景
刚开始创业时,廖万甜只有1万元的启动资金。她与因园艺结缘的男友李方旭一起到处寻找租金实惠、环境合适的大棚,最后在朋友的引荐下来到了崇福农创园。园区给了他们优惠的棚租和免费的宿舍,让他们有了起步的勇气。由于把仅有的资金全部用于创业,他们在生活上十分节俭,甚至有时每餐只吃清水面条。“后来,园区了解到我们的资金困难后,主动帮忙联系了信用贷款,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这些帮助成为我们坚持创业的重要支撑。”廖万甜回忆说。
▲‘水蜜桃’花烛
刚开始做直播时,廖万甜每天从傍晚播到深夜,可是直播间却冷冷清清。幸运的是,有几位花友每晚都会来捧场,哪怕当天没上新品种、没什么可买的,也会留下来一起聊种植心得、分享生活趣事。“花友毫无功利心的陪伴与支持,就像一盏灯,给了我们实实在在的温暖,让我们更有动力把热植事业做好。”廖万甜笑着说,“大棚里的一花一草、一步一景被我们一点点拼凑起来,成了我们梦想起航的地方。”他们给基地取名“瓜牛雨林”,就是希望能如蜗牛一样,一步一个脚印,打拼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聚焦产品提高竞争力
身处国内热植市场“爆发期”,廖万甜理性地看到,只有掌握核心技术,自己做育种,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更新迭代,才能保持竞争力。于是,他们将产品聚焦热带观赏植物领域,以天南星科花烛为核心,通过全球引种,目前已拥有400多种室内植物种质资源,涵盖美国、印度尼西亚等地的天南星科珍稀品种,建成了浙江省最大的花烛育种基地。
▲籽播 ‘红水晶’花烛
同时,他们将重点放在突破种质创新与技术升级上。基地收集并养护长大的一株‘红水晶’花烛,单株售价达3万元。针对传统扦插繁殖效率低的问题,他们采用籽播方法,实现了‘红水晶’花烛单批次上百粒种子繁育,将原本依赖进口的高价品种成本大大降低,仅为进口苗的1/5,打破了进口苗的市场垄断。
在品种选育上,他们已实现‘瓜瓜克莱恩’‘瓜瓜钻石水晶’等12个自主培育的花烛品种的市场化推广。其中,‘瓜瓜克莱恩’凭借更密集的纹路特征,单株售价200~2500元,较市面上的普通克莱恩高出5~50倍,却更受顾客青睐,迅速占据中高端市场。此外,他们也保留了‘花生马戏团’花烛等进口稀缺品种,满足收藏级玩家的需求。
▲‘瓜瓜克莱恩’叶脉纹理更密集
在市场定位上,他们一方面通过差异化的品种设计,如‘神奇男孩’‘绝绝紫’等特色花烛,满足室内设计场景的美学需求;另一方面通过自主培育将价格降低,让更多年轻人能接触到高品质热植,推动市场打破玩家圈子。
在销售模式上,他们建立了“自媒体宣发+线上直播+线下批发”的立体网络,通过自媒体平台持续输出植物养护知识、品种介绍等内容,吸引潜在客户,增强客户黏性;特殊个体通过直播详细展示其独特魅力,实现溢价销售;量产标品通过线下批发,扩大销售规模,提高市场覆盖率。凭借这种模式,在短短1年时间内,瓜牛雨林便完成了资本积累。此后,基地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从最初的100多平方米扩大至15亩。
将热爱变为事业
谈到创业的收获,廖万甜说,自己最大的收获是终于能“将热爱变为事业”。每天与形态各异的热带植物打交道,观察它们叶片的纹理变化、记录不同湿度下的生长状态,这种沉浸在兴趣中的充实感,让她的生活不再被重复的日常填满,而是充满了探索自然的惊喜。“同时,热植也像一座桥梁,帮我打破了原有的社交壁垒。”在直播间、植物市集、线上社群里,廖万甜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分享种植经验,探讨行业趋势,甚至合作策划植物主题活动。这些充满活力的兴趣“搭子”不仅让她的社交圈变得多元开阔,更让她在创业路上感受到“同频共振”的力量。
▲今年4月参展第27届中国国际花展受到关注
未来,廖万甜给自己的热植园艺事业规划了三个发力方向。首先是加大出口。去年,他们已经开始接到一些来自日本、泰国、印度尼西亚的订单,国外的客户对他们的产品都给予了一致的肯定。“过去,我们依赖从国外进口花烛,经过多年努力,如今我们的产品在价格与品质上已经反超国外同类产品,今后我们将更有能力把更多自主培育的优质花烛销至海外市场。”廖万甜说。其次是重点发展农文旅产业。今年年底,基地新拓展的30亩大棚将被启用,除了用于扩大生产规模之外,还专门划出一块区域打造热植特色“打卡地”,用来承接线下零售、商拍,开展研学课程,让花友能在这里沉浸式感受热植魅力。
▲应《中国花卉园艺》邀请在花卉电商(金华)产业链大会上分享经验
最后是希望通过三产融合带动乡村发展。这样既能为周边村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又能通过开发热植周边文创产品,结合当地特色文化产业来打造桐乡特色的旅游路线。“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能让热植成为农户增收的新引擎,实实在在助力乡村振兴。”廖万甜畅谈道。
来源:中国花卉园艺杂志